社会学教程(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学的产生

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

18世纪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将人类社会引入一个新的进程。这是一个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这些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而这些探索反过来又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1830—1842年,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出版了六卷本名著《实证哲学教程》。该书第一次从哲学高度系统地论述了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础,确立了实证主义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可以接受。在孔德看来,“实证”一词具有如下含义:现实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确切的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孔德认为,科学的任务是发现和描述事物现象之间重复出现的规律,而超出这些可描述现象之外的认识就失去了科学性。他认为,对于社会的科学研究应该采用实证方法。

在1838年出版的阐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在这之前,他曾经将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研究社会的学科称为社会物理学。孔德认为,人类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神学阶段是企图探求事物运动的终极原因的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的特征是人们把那些支配现象的超自然主体替换成一些抽象的实体,并依据对这些抽象实体的认识来解释各类具体现象。科学阶段是把推理和观察结合起来,从而发现现象的实际运动规律的实证阶段。他认为,社会学是以经验的实证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科学。在孔德看来,科学的分类应该先从简单的、普遍的和孤立的研究对象开始,扩展到复杂的、普遍的和有联系的研究对象。以此次序排列,关于宇宙中现象的研究就可以分为研究无机物的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和化学,研究有机物的生物学(植物学和动物学)以及社会物理学(即社会学),它们与所有科学研究的基础数理科学一起组成实证科学体系。在孔德那里,社会学是所有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即社会科学的总称,它要揭示的是社会现象之间的规律。他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应该贯彻到对社会的研究中去。

在孔德看来,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即从相对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去研究社会。其基本内容包括:既要考察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也要考察其物质方面;通过考察人们的道德活动来揭示人们的道德感和社会感的发展;通过考察家庭关系来引申理解社会关系的性质;要研究政治管理机构和教会这两种主要的组织制度,并注意它们的功能互补;要通过动学考察来把握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孔德认为,对于越复杂的现象就需要越高级的方法。天体物理学借助于观察方法,物理学和化学采用观察方法与实验方法,生物学使用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为了获得关于社会的实证知识和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孔德认为社会学研究应该采用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的方法。

孔德不但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基本想法。这些对后来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他被称为社会学的创始人。

2.社会学产生的条件

社会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思想及科学发展的背景。

(1)社会历史条件

任何社会科学都是面对现实的,社会现实的发展和变化促进了社会科学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在欧洲,11—15世纪的中世纪被视为黑暗的时代。在这一时代宗教神学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人类则成了卑贱的婢女。这种对人类精神的禁锢严重地阻碍了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思想启蒙运动从思想上实现了人的解放,工业革命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这些对于长期禁锢于神学统治下的人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迅速的社会变迁和众多社会问题,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金钱关系代替了一切,社会发生了严重的分裂。

(2)思想条件

社会学的产生是以对以往思想家们关于社会的探索为基础的。社会学产生之前有许多思想家对社会的结构、社会变化的规律和未来图景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哲学和伦理观念,以及宗教观念。这些思想成果作为基础促进着人们对社会的进一步认识。比如,在中国,春秋战国以来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思想家的社会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影响着后来学者对中国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西方,古希腊思想家们的睿智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的认识。当然,对社会学的产生影响最大的还是西方近现代以来的社会思想,比如十七八世纪以来英国及欧洲大陆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卢梭等)的政治思想和社会思想,特别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孔德的社会学思想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孔德曾经当过圣西门的秘书,并曾沿用圣西门使用过的“社会物理学”的概念,这清楚地说明了孔德社会学的思想渊源。

(3)学术条件

孔德对社会学的设想和设计与以往思想家的重要差别是他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而这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得到迅速发展,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都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特别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完成,更加显示了自然科学方法的巨大威力。这些也会启发社会思想家对社会的认识:可否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社会。作为数学和物理学功底都相当深厚的孔德,产生这种想法是很自然的,于是孔德产生了建立一门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来研究社会的想法,这就是社会学。孔德将自己的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的做法,清楚地反映了自然科学方法对他建构社会学的影响。

当然,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社会绝非孔德一人之所想。实际上,圣西门在《人类科学概论》中就曾指出,要将关于人的科学提高到以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水平,赋予它以实证的性质,把它建立在像物理学等其他领域中所使用的那种观察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孔德将这种想法推进了一步,创立了社会学。

3.马克思与社会学

作为孔德的同时代人,马克思从另一种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的成就和弊端,并试图找出资本主义的归宿。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动力和固有矛盾,他同样主张用经验的方法去研究社会。《资本论》就是马克思用经验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典之作,被认为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学著作。马克思从经济角度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解释,他的阶级理论和冲突理论、关于异化的思想是社会学理论中永久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学界,马克思也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尽管他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的解释和改造途径与孔德迥然不同,马克思本人也从未自称是社会学家。

二、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1.西方社会学的形成

社会学产生于欧洲,在学科形成的过程中,一批早期社会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只择其要者稍作介绍。

(1)孔德(1798—1857)。在社会学发展史上,孔德作为创始人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他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虽然他自己并未做过实证社会学研究,但是他对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的区分和研究对象的概括:即社会静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社会动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的观点至今仍是社会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2)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是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他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从而成为社会进化论(也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一样,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斯宾塞撰写了《社会静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等大量社会学专著,阐明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他用增长、分化等概念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进化)规律,强调结构的功能,并以功能为分析的出发点。他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把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考察,这对后来功能学派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他对社会学的具体对象的研究,比起孔德的“包罗万象”的社会学来,也是学科发展上的进步。

(3)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也译涂而干)是法国社会学家,也是法国第一个获得任命的社会学教授。迪尔凯姆明确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为了回答法国当时社会动荡等现实问题,他撰写了《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著作,他提出的机械团结、有机团结等概念和进行的深入分析至今都有重要价值。他用统计方法研究自杀现象,实践了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并成为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学方法的规则》系统、详细地论述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主张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韦伯(Max Weber,1864—1920)是德国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韦伯认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并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在方法论上韦伯提出“理想类型”的观点以及“价值中立”的主张。韦伯对于社会行动的分类、关于权威的分类,他对于科层制度的论述,以及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的研究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社会学的发展。尽管后人对韦伯的观点和理论有所争论甚至批评,但是他仍是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

自孔德以来,经过社会学先驱们的努力,到20世纪初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逐渐明确,研究方法不断系统化,它的科学性也逐渐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了。

2.美国社会学的发展

社会学产生于欧洲,但蓬勃发展于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迁,与此相伴随的是社会问题众生。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社会学在美国获得了蓬勃发展。早在1873年W.萨姆纳就在耶鲁大学讲授社会学课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芝加哥大学形成了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大大推动了城市问题研究和社区研究。后来,帕森斯(T.Parsons)将欧洲社会学理论引入美国,建立了结构功能理论,形成了结构功能学派,对美国和世界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长远而广泛的影响。另外,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理论和学派发展迅速,美国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取得了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新的社会理论也不断在美国崛起。美国社会学的特点是注重应用研究,实证研究一直是美国社会学的主流,这也是社会学被美国社会广泛接受的原因之一。另外,学术自由也是美国社会学理论不断创新的社会条件之一。至今,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社会学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社会学的成就大大地推进了社会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3.当代社会学的发展

(1)欧洲的社会学

西欧国家的社会学对美国乃至世界社会学都发生了积极影响,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却相对缓慢,甚至德国的一些社会学家被迫移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的社会学得以恢复并获得明显发展,并形成了一些有自己特点的理论流派。西欧国家社会学与美国社会学的一个明显差异是其理论思维和批判色彩。在德国,作为批判理论的代表法兰克福学派在批判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方面令人瞩目。达伦多夫(R.Dahrendorf)的社会冲突理论发起了对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巨大挑战,并成为当代社会学的重要流派。以卢曼(N.Luhmann)为代表的系统学派也在学术界有重要地位。在法国,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结构主义建构论以对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研究,以及对实践、场域、惯习的分析在社会学界吹起一阵清风。另一位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通过对权力、权力的谱系学的分析,展示了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和对现代权力观的否定。这些都是社会理论界的新理论、新思想,并在学术界、思想界发挥着重要影响。至于当代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结构化理论在弥合行动与结构的二元对立方面的努力,也得到社会学界的称赞。或者可以说,当代欧洲社会学家正在以其特有的形式影响着世界社会学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学也得到一定发展。这些国家的社会学家面对本国众多的社会问题,力图以西方社会学的知识为基础,研究本国的社会结构与社会进程,这些主要是一些应用性研究。虽然这些国家的社会学家都有发展本土社会学的愿望,并形成本土社会学理论,但因时日尚短还难以获得突出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拉丁美洲国家社会学家关于发展问题的研究。在世界经济体系业已形成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如何谋求经济发展又保持政治上的独立,已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依附理论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学研究的一项成果,已成为世界社会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括地说,一百七十多年来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得到了较大发展。它在服务于各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发展知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社会学已成为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从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社会学的快速发展常常与急剧而复杂的社会变迁相关。今天,人类已进入新的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机遇和挑战,这可能是社会学再次获得快速发展的契机。

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1.社会学的出现和传入

社会学基本上属于西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在中国出现。但是我国有丰富的社会思想,论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及人类理想,它们是中国社会学知识体系基础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社会思想竞相辉映,并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持续的影响。大同思想是我国古代关于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理想的系统化论述。《礼记·礼运》篇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思想是对先秦儒、墨、道、农各家社会学说的总结和扬弃,大同社会也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追求的目标。大同思想对中国近代思想家的影响尤为重大,康有为、孙中山等则以追求大同社会之理想为志向,它与现代社会学者的追求也是比较一致的。

关于社会学在中国的出现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从康有为的讲学算起,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自严复翻译斯宾塞的著作开始。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频频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落后和受辱激起了广泛的爱国热情,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向西方寻找真理,以救国救民。在变革图新的戊戌维新运动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如康有为、梁启超等要求改革当时的政治体制,遭到失败。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讲学,长兴学舍的学科分类有义礼、考据、经世、文章四种,在经世之学中列有“群学”,与“政治原理学”并列。“群学”这个名词是借用了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人能群”的思想,“群学”即是组织、教育群众,拯救国家之学,是“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之学。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学的肇始。

严复也是维新派的著名人物,后曾任北京大学的首任校长。他1877年被清政府派到英国去学习海军,1879年回国。在英国期间严复留意考察英国的社会制度,认真阅读社会科学家亚当·斯密、卢梭、穆勒、赫胥黎及斯宾塞的著作,并于后来翻译了上述学者的一批重要著作,宣传社会变革。1897年他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的部分篇章在《国闻报》上发表,1903年将全书译出并由上海文明译书局出版,名为《群学肄言》。后来的学者们认为,1897年严复翻译《社会学研究》是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开始,严复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严复在阅读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时发现,斯宾塞的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为严复的维新变革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他在将该书译为《群学肄言》的序中说:“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肄言何?发专科之旨趣,究功用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在这里“群学”就是社会学。严复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日本“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获得了成功,所以19世纪末,我国还有一批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东赴日本求学,学习理论和富国强兵的本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接触到大批社会学著作。他于1902年翻译了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这是整本引进外国社会学的首部著作。在中国学者中,谭嗣同最早使用了“社会学”一词。他在《仁学界说》中写道:“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但他并没有阐述过社会学。

2.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社会学

社会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出现是20世纪初。1906年京师政法学堂的“章程”中列有社会学课,1910年我国最早的新型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课程表中也有社会学课程的记载。现有案可查在大学里讲授“社会学”课的是美国基督教会在上海办的圣约翰大学,1908年由美国人孟恩(Arthur Monn)讲授。一般认为,从日本留学回国的康宝忠1916年在北京大学讲授社会学是中国人在大学讲授社会学的开始。曾留学英国,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陶孟和与梁宇皋于1915年发表的《中国乡村与都市生活》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社会学著作。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大学中的社会学系获得较快发展。1921年厦门大学设立历史社会学系,1922年燕京大学设立社会学系,清华大学则于1925年成立社会学系。截至1930年中国有11所大学设置社会学系,至1947年全国设立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的大学和独立学院共21所。

在高等院校中,燕京大学的社会学师资队伍比较整齐。1927年该校社会学系已有教授15名,其中外国教授4名,中国教授11名。该系曾创办学术刊物《社会学界》,成为社会学界的重要学术园地。在吴文藻任系主任时,该系吸收美、英等国社会学的最新成果,开展社区研究,积极推进社会学的中国化。该系教师参加晏阳初发起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参加清河实验,为社会学的发展和社会改造做出了贡献。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在陈达的主持下,在云南进行了一些有较高水平的社会调查。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和社会学研究室先后在吴文藻、费孝通的主持下做了一些深入的社区研究。

在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过程中,孙本文做了大量工作。孙本文在20世纪20年代主要介绍西方社会学,30年代逐渐联系中国实际试图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他撰写了大量社会学著作,介绍和阐述社会学的知识。他的《社会学原理》是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学界最重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他曾联络社会学同仁组成全国性的中国社会学社。孙本文是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学也得到了一定发展。1922年上海大学组建社会学系,瞿秋白讲授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社会学课程。李达、许德珩也以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在大学里讲授社会学。此外,一些社会学者还积极参加了旧中国的社会改造,如乡村建设运动等,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决定对教育体系进行革命性变革,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向前苏联学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1952年中央政府在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时,取消了社会学,社会学被迫中断。尽管1956年底至1957年初一些学者做过恢复社会学的努力,但没有成功。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决定进行体制改革。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著名讲话中指出社会学“需要赶快补课”,正式开启了重建社会学的进程。在此之后,费孝通等社会学家努力推进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培养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人才,1980年建立了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后改为中国社会学会)。1980—1982年上海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率先建立社会学系。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社会学研究所。此后,社会学在高等院校系统和省市自治区的社会科学院系统得到了较快发展,社会学也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至今,全国高等院校建立社会学系(专业)近百个,与此密切相关的社会工作系(专业)二百四十多个,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建有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长期的研究积累也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