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气、象、书画同体

中国绘画从何而来?春秋时期,论者认为来源于气。当时人们把绘画归之于“五色”这个笼统的概念。子产曰: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产认为,六气、五行生五味、五色、五声。六气,是四时与天地之气;五行,是水、火、金、木、土。何以六气、五行能生五色,论者语焉不详。不过,子产、医和等人,把阴阳五行同五味、五色、五声联系在一起,说明前期阴阳五行思想对当时的艺术及审美观念有重大影响。还可以看出,论者认为六气、五行含有物质因素,他们企图以物质解释绘画的本源。

战国末年,《韩非子》一书有画狗马与画鬼魅孰难孰易的议论。论者认为画直接源于生活,不再提六气、五行生五色了。当时还没有形成范畴以表达其思想概念。

汉魏六朝,论画的起源往往和文字的产生联系看待。东汉的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云: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舆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这段文字与《周易·系辞下》的首段文字基本相同)……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苍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画《易经》八卦的庖牺(伏羲),造文字的苍颉,他们的文化业绩的创造,有两个相同点:一是画卦、造字都靠观察外界物象而获得;二是八卦、象形文字都具有形象。这就为汉以后谈中国绘画起源的人作了启示。曹植云:“盖画者,鸟书之流也。”(《画赞序》)绘画与鸟书体是同类之物。王微云:“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所引王微画论,均出自《叙画》,以下不再加注)绘画与卦象是同类形态。

唐代张彦远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绘画的起源,提出了“书画异名而同体”的观点:

庖牺氏发于荥河中,典籍图画萌矣。轩辕氏得于温、洛中,史皇苍颉状焉。奎有芒角,下主辞章;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洎乎有虞作绘,绘画明焉。(所引张彦远画论,均出自《历代名画记》,以下不再加注)

张彦远的书画起源说,是他从先秦汉魏六朝有关的古籍中编述的。如《周易·系辞》有:“河出图,洛出书”。还有前面引过的许慎、曹植的书画论语,等等。书画起源的一些神乎其说,当然是不可信的。张彦远的目的是要说明,最早的书画同体,至舜始分。书传意,画见形,书画的创立是“天地圣人之意也”,故此十分庄重其说。

正确解释中国绘画的起源,应该是生产劳动孕育了艺术,新石器时期陶器上的花纹便是。那个时期的绘画远不具备后来中国画的特质,是从属于工艺美术的创作,但毕竟是以线造形的中国绘画。距今约四千年前的彩陶绘画,是沉睡于地下之宝,1921年才开始被发现,在此以前人们是没有眼福见到的。唐代的张彦远何尝目睹过这种诞生于生产劳动中的绘画。受时代和研究资料的局限,他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不可能正确表述中国绘画的起源问题。他从先秦以来的古籍中看到最初的象形字与画无异,他谓书画同体,大概是说书画最初的形状相同,异名而同形态。书画同体,自然也同源,如画的象形字,是圣人仰观俯察天地间许多迹象创造出来的,绘画形象的产生,也离不开这一途径,因此,书画同体者,书绘同源于天地间的物象,也即同源于生活。如果可以这样理解的话,张彦远的书画同体论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