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理论方法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的理论方法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理论导向,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西方经济学原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这些理论涉及的经济学科主要包括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环境资源经济学等。例如,在研究劳动力供给时,有关人口总量、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结构等问题,需要运用人口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在研究劳动力供给质量时,需要借助于人力资本理论;在研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时,主要涉及计划配置、市场配置和混合配置,需要运用劳动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在研究劳动力需求时,涉及单个厂商劳动力需求和社会劳动力总需求两个层面,需要运用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等。
由于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的关系颇为复杂,从广义上讲,已经超出了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因此笔者还运用了人口社会学、劳动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社会政策学以及历史学的相关理论,着重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问题展开探讨。需要指出的是,基本理论原理在运用过程中存在学科交叉现象。这既表明就业问题是经济学和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范畴,又体现了笔者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进行学术研究的思想。
就具体研究方法而论,笔者运用宏观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历史回顾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发展与就业属于较为宏观范畴的问题。发展包括国民财富总规模增长,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性转变,以及民众生活质量改善。就业实质上是劳动力资源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配置问题,笔者研究的重点包括经济增长与就业、经济转型与就业、二元经济结构与就业、劳动力市场与就业、人力政策与就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与就业等问题,主要采取宏观分析方法展开研究;而对于微观经济实体的发展状况及其就业问题基本上不予涉及。其次,笔者的知识储备与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即不能用数理统计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精确的分析,而只有采用定性分析法,即注重对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结果作价值判断。事实上,定性分析法离不开实证方法的运用,需要用客观事实和数据论证我国经济发展、制度变迁、结构转换等因素及其对就业的影响。再次,在撰写书稿的过程中,笔者搜集了大量的国内统计数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数据,用纵向比较的研究方法,找出经济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变动规律。
二、研究的基本框架
在对经济发展范畴界定和认识的基础上,本书从经济增长、制度与结构变迁以及发展质量三个主要角度切入,对经济发展问题及其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展开研究,从而使全书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和条件,其结果可能导致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或者说经济转型),特别是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和多元劳动力市场向一元结构和劳动力市场逐步演变,这种转变的本身业已对劳动就业产生重大影响,再加上在此进程中的收入分配和人力政策问题等,都已并将继续影响国民就业。这些问题相互交织、联系紧密,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理所当然也是本书研究的对象。
全书共七章:
导论部分着重对经济发展的范畴、劳动就业的范畴,以及发展与就业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和分析,旨在对基本概念及其相关性予以准确阐释。在此基础之上,笔者进一步对发展与就业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使读者从另一视角理解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对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基本框架予以说明,阐明了本研究的切入视角以及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导论发挥了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章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展开探讨,主要涉及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经济增长的阶段、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动态和特征考察,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上述结构安排旨在使读者对我国经济增长获得整体的认知,并且为论述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奠定基础,也为下一章节的展开作铺垫。
在前章论述的基础上,第三章对经济转型与就业的关系进行研究,内容包括经济转型的基本理论,如经济转型的概念与特征、动因与选择、绩效的衡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全面转型;经济转型与就业的关系,涉及就业制度、就业结构、就业容量、就业观念多个层面。众所周知,经济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支撑。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转型尚未完成,从而导致现实经济中的二元结构和多元劳动力市场,并对就业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四章对二元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系展开探讨,内容涉及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如刘易斯模型、拉费模型、托达罗模型等;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原因、现状和特征;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就业困境,如城市就业矛盾尖锐、农村隐性失业严重、城乡流动就业阻滞;二元经济结构下的种种就业歧视,包括就业的户籍与区域歧视、就业的工资歧视以及就业的社会保障歧视。通过对二元经济结构的研究,揭示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大障碍。因此,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并最终妥善解决国民就业问题。
第五章对劳动力市场与就业的关系进行研究,着重探讨劳动力市场及其分割;我国多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如劳动力市场主次分割、区域分割、产业分割,以及分割劳动力市场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强调就业的发展目标,即城乡统筹就业,研究制约这一发展目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解决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措施。
人力资源状况,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就业,而这又与人口及计划生育政策、教育和培训政策息息相关。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过快、高素质劳动力短缺、失业问题严重,极大地制约着经济发展。因此,控制人口、增加就业、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艰巨任务。第六章对人力资源政策与就业的关系展开探讨,涉及我国人口控制政策、人力开发政策,以及人力政策与就业的关系。
为了开拓视野,笔者从另外一个视角切入,选择我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上海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它们共同纳入第七章“区域经济发展与就业”中。第七章主要阐述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与就业,如人口及人力政策、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劳动力市场与就业;香港地区经济发展与就业,涵盖人口及产业结构变动、就业结构与就业矛盾,以及就业政策;澳门地区经济发展与就业,涉及人口与经济增长、就业结构与就业矛盾、就业培训与反就业歧视;上海经济发展与就业,包括人口与经济增长、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就业矛盾与就业促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