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文艺复兴

第一节 概述

一 名称的由来

“文艺复兴”一词,最早是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高足瓦萨里1550年在他的名著《意大利绘画、雕刻和著名建筑家列传》中提出的。“文艺复兴”主要指古希腊罗马古典学术的复活或再生,用古希腊罗马的世俗的人文学科,如修辞学、哲学等,以及近代的科学技术,来取代神学。它看起来是在复兴古典学术,实际上也是托古创新,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理想。这种文化理想既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又不可避免地承续着基督教文化。它最先在古罗马人的后裔意大利人那里开始兴起,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意大利最高。意大利第一位人文主义诗人、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的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第一个提出了人学和神学这对相对应的概念。他在《秘密》一文中指出,“我自己是凡人,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凡人要先关怀世间的事”,“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他把从古罗马帝国晚期开始到他生活的14世纪,称为欧洲的“黑暗时代”,其标志是毁灭了作为人类创造力最高峰的古典文化的精华和社会公德的精华。他号召人们要设法摆脱黑暗时代,实现“古典学术——它的语言、文学风格和道德思维的复活”。后来的拉伯雷、伊拉斯谟、乔叟等人,认为他们的时代不仅是拉丁学术的复兴,而且是人们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复兴。到19世纪,历史学家创造了“人文主义”一词,来概括人文学者的世界观。

二 社会背景

从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开始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在14世纪后半叶,意大利北部各城市率先出现了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手工工场,并相应地出现了市民阶层。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打破封建制度对农民和市民阶层的束缚,打破基督教神学思想对人们精神的束缚,这就必然要求有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新的意识形态。文艺复兴的诞生和发展,正是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顺应社会历史要求的结果。

西欧由中世纪走向资本主义社会,是社会矛盾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的原始积累,工商业的发达,城市的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阶层的壮大,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以意大利为例,意大利处地中海贸易区的中心,其北方城市很早就凭借地理优势,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频繁的国际贸易,为城市带来了巨额财富,促进了手工业、银行业和经营技术的发展,使意大利成为资本主义最早萌芽的地区。一些富商巨贾还投资开办银行,并争得为教廷代收赋税捐款之权,从中牟取到大笔钱财。特殊的商机和条件,使意大利城市在12、13世纪相继获得了自治,政治上也普遍地实行共和制,把持政权的主要是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需要,城市的统治者对世俗的新文化采取支持、保护和利用的政策。他们不惜投入大量金钱,用于城市公共事业的开支,举行盛大的公共庆典,赞助文化艺术和教育事业。他们希望借此展示城市的财富,表现城市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情趣,抬高城市的声望,炫耀个人的文化品位。城市的生活风貌是蓬勃向上的。事业的成功和对财富的拥有,使得他们更加相信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敬重,崇尚学术,尊重人才之风深入人心。意大利城市的这种先进性与发达程度,在西欧诸城市中是少见的,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但是,经济的发展并没带来政治的统一。意大利曾长期分裂为诸多小国,并时时受到教皇和外部列强的控制和干涉,整个社会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在城市内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十分激烈,佛罗伦萨的工商业行会经过200多年的努力,在13世纪末夺得了市政大权。同时,资产阶级的专横与残酷又激起了广大雇佣劳动者的不满和反抗。可见,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在矛盾与冲突中孕育而成的,表现在反封建、反教权、反暴政、反外部强权等诸多方面,类似的情形以后逐渐在各国拓展开来。

虽然在各国的表现有所不同,但文艺复兴的总体方向是一致的。新的生产关系决定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使得人们从宗教的虚幻中觉醒过来。商品经济时代的平等、自由、竞争的观念,使得人们对封建等级制度产生厌恶。教权的权威和苦行主义的人生理想,也同样受到了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早期的人文主义者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三 文化风貌

在一定程度上说,文艺复兴不但是社会基础决定的,而且在文化上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从8世纪开始,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建立了加洛林王朝,他请英国教士阿尔琴延请教会各色人才办校讲学,阿尔琴在致查理大帝的信中,以雅典城作为法兰西的楷模,并期望在科学文化上超过雅典城。到9世纪,查理大帝死后,他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约三分领土,成为近代意、法、德三国的雏形。查理大帝的孙子秃头查理请来厄里根纳等著名学者,创办宫廷学校,收徒讲课,在翻译古希腊罗马文献、进行哲学和神学研究的同时,大力推动了王朝宫廷和教堂建筑、及绘画、雕塑等方面的艺术发展。这就是历史上的所谓“加洛林文艺复兴”。加洛林文艺复兴虽然后来失败了,但其将希腊古典文化与基督教神学融合起来,在欧洲文化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直接影响了后来遍及欧洲的文艺复兴。

古希腊罗马的大量文化遗产,在连年兵燹和排斥异教文化的基督教的统治下,得以保留于古代国家图书馆、教堂图书馆和私人藏书室,是一个奇迹,它本身就有益于文艺复兴。1543年拜占庭灭亡后,学者们抢救出大批的手抄本,逃到意大利,加之意大利本土的考古发掘,在罗马废墟中出土了许多雕像,还原了古代的灿烂文化。意大利人是古罗马人的后裔,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土壤。民间自然科学研究的进步,由经院哲学自身发展而来的思想,推动着意识形态的变革。作为一种广泛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各大城市兴起,然后又越过阿尔卑斯山,席卷全欧,使得欧洲人的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艺复兴以对自然的观察和实验,代替了经院哲学的繁琐思辨,以归纳逻辑取代了演绎逻辑,以因果律代替了神学目的论,以理性取代了信仰。

从人们的内在要求上看,欧洲在经历了封建社会和教会势力的1000年的统治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束缚与奴役,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成为驱散中世纪的黑暗、建立新的资产阶级文化的重要武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不仅动摇了中世纪的社会基础,而且也确立了个人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与宗教神权相对立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人文主义肯定了人是生活的创造者或主人,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情感,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要把思想、感情、智能都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

随着航海探险的发展,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8年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开辟了东方航路,阿拉伯、印度和中国文化中的许多精华,遂被欧洲所吸收。中国的罗盘(指南针)、火药制造、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推动了西方由中世纪向近代文明的发展。指南针引起了航海术上的革命,促成了许多航海探险,包括美洲大陆的发现。火药制造术经阿拉伯传到西方,引起了军事革命,资产阶级通过火药战胜了封建骑士军队。而造纸术、印刷术则推动了科学文化的普及。

到18世纪中期,法国启蒙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伏尔泰在他1756年出版的名著《各民族的风尚和精神》中,正式将“文艺复兴”作为一场新文化运动,强调它的伟大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新。一般认为,在文艺复兴时代,中世纪的艺术从精神到方法都被抛弃了。但事实上中世纪在文化上的积累同样体现在文艺复兴时代的精神中,而十字军的东征,带来了异域的优秀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文艺复兴依然是从中世纪的母体中孕育出来的。文艺复兴时期追求普遍人性的平等博爱思想,也是来自于《圣经》,许多思想,依然打着基督教的烙印。

四 文学概貌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深受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是继古希腊罗马之后的又一次“黄金时期”,欧洲各主要国家的民族文学得以建立并取得了光辉的成就。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各国民族觉醒的独立意识紧密关联,普遍要求以民族语言进行创作,并希望建立本民族的经典。与这一时期的人文思潮相适应,各国文学从神学观念中解放出来,普遍关注世俗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人代替神和修士成为文学作品的主角。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开始,逐步蔓延到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等欧洲主要国家。

14世纪是意大利文学的繁荣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旗手。但丁的早期作品《新生》歌颂了对自己心仪的少女贝尔德丽采的理想爱情。《神曲》用基督教神学的隐寓形式切入到人的主题:“人,由他自由意志的选择,照其功或过,应该得到正义的赏或罚。”《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09页。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文学的鼻祖,在他的十四行体的《歌集》中表达了对自己青年时代钟情的漂亮姑娘劳拉的深深爱怜,通过清丽的词句生动地表达了感人至深的情感体验。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先驱和著名诗人,在其名著《十日谈》和其他篇什中,薄伽丘肯定了世俗生活和人的合理欲求。

法国启蒙文学在16世纪才开始发展起来。拉伯雷用法文写成的《巨人传》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它以民间故事为题材,采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理想君主——巨人卡冈都亚和他的儿子庞大固埃的形象,讽刺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的黑暗,宣传人文主义的主张,提出了个性解放的要求。龙沙和他领导的七星诗社以建立统一的法兰西民族语言,建立可以和古希腊罗马相媲美的法兰西文学为主旨,为推动法兰西文学在后世的长盛不衰作出了贡献。蒙田的《随笔集》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文主义作品,开创了欧洲近代散文创作的先河。

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开始繁荣起来,进入所谓的“黄金时代”。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全欧影响的作家,其名作《堂吉诃德》抨击了骑士文学的荒谬,揭露了封建骑士制度和骑士理想的危害,反映了当时西班牙的社会矛盾,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手法开创了西班牙文学的新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中最发达的是诗歌和戏剧。诗歌方面,有“英国诗歌之父”之称的乔叟用伦敦方言写出的未竟之作《坎特伯雷故事集》通过一幅幅生动真实的画面,揭露了封建制度和教会僧侣的罪恶,宣扬了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爱情自由的人文主义理想。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创作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在悲剧、喜剧和诗歌等方面都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创作高峰。

五 文论综述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理论既随着文学艺术的繁荣而发展,又护卫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文论家们最初驳斥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对文艺的否定,清除了神学家加在文艺上的种种罪名,为文学作辩护。其后,这些文论家们又与当代反对文艺的保守派进行激烈的斗争,为文艺地位的巩固而呼号,并且对文学作品的一些具体规律作了深入的探讨。除了下面详细论述的但丁、特里西诺、明屠尔诺、钦齐奥、卡斯特尔维屈罗和锡德尼这些著名文论家以外,还有薄迦丘、马佐尼、培根等人,也提出了精辟的文论见解。

在对文学的辩护方面,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重要代表。他在《但丁传》和《异教神谱系》中为诗进行辩护,其中可见彼特拉克的影响。在《但丁传》的第22章中,他游离书的主题为文学的虚构作辩护,认为虚构故事的美能吸引哲学证明和辞令说服所不能吸引的听众。他还认为“神学不过是上帝的诗”。同上书,第328页。将诗与神学相提并论,为各种雅俗诗辩护。他认为诗与神学同样假借寓意即象征的手法来表现真理。作为异教的古代诗人的作品,凭借各种神话,以及人类变形的故事,来表达关于万物的起因和善恶的后果,使人走向正义。与但丁一样,薄迦丘也用《圣经》的虚构来为文学中虚构的合法性作辩护。《圣经》中也有许多远离真实的虚构异象,也用狮、羊、虫、龙、石等来象征基督。诗人用寓言,使人获得真理,虽经历曲折,却能有更多的愉悦,掌握得也更为牢固。在《异教神谱系》中,他又进一步论证诗人不是说谎者。他还站在时代的高度谈到文学对人的激励作用和教化作用。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的发现、传播和研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在古罗马和中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度散佚。935年,阿布-巴萨尔的《诗学》阿拉伯文译本出版,到13世纪被译成拉丁文,从此传入欧洲。1549年,伯纳多·塞尼将《诗学》译成意大利文。从思想上说,中世纪基督教的文艺思想受到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仇视文艺,说诗败坏道德,挑拨人的激情,而亚里士多德却说诗比平凡的现实具有更高的真实性,悲剧能净化人的感情。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和理论家们便推崇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反对新柏拉图主义仇视文艺的理论。在此背景下,研究亚里士多德在当时蔚然成风,特别是在意大利。到16世纪,各种译本纷纷出现,有关《诗学》的注释、笺注、阐释和仿作等,也如雨后春笋。在这些研究著作中,有的固守《诗学》文本,有的则加以发挥,还有的要求根据新时代的文体和创作经验,对《诗学》加以变革。由此引起保守派与革新派之间的争议,后人称之为“古今之争”。

意大利的马佐尼和英国的培根等人则对想象问题作了阐释。马佐尼将想象看成是诗的基础,诗人是通过想象进行虚构的。他在《<神曲>的辩护》中说:“想象真正是驾御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只有凭这种能力,我们才能进行虚构,把许多虚构的东西组织在一起。从此就必然生出这样的结论:因为诗依靠想象力,它就要由虚构的和想象的东西来组成。”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01页。这里充分肯定了想象在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培根对想象的特点和功能作了阐释。他认为:“诗是真实地由于不为物质法则所局限的想象而产生的,想象可以任意将自然界所分开的东西结合起来,把自然界所结合的东西分开,就这样制造了事物的不合法的结合与分离。”同上书,第247页。通过想象和虚构,诗可以通过更伟大、更勇敢的行动和事件,让人感受到更为宏远的气度,和更为明确的善恶观念,从而带来更大的愉快。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思想,是在文艺逐步走向繁荣的历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文艺的繁荣。这一时代的优秀文论家主要有但丁、特里西诺、明屠尔诺、钦齐奥、卡斯特尔维屈罗和锡德尼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