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改良派的新闻报刊思想
在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强调报纸的作用是通内外之情与上下之故,把报纸当作改良和加强统治的工具,即“耳目喉舌”论。其后,他侨居海外,真正接触到西方文化,考察其制度,思想跨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他勇敢地接受了西方的国家政治观念、天赋人权学说、三权分立制度、生物进化论以及新闻自由的理论。其《夏威夷游记》云:“自居东以来,广搜日本书而读之,若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脑质为之改易,思想言论与前者若出两人。”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后的报刊思想主要如下:
(一)他在清议报《本馆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中提出“一人之报”、“一党之报”、“一国之报”、“世界之报”等概念,各以其利益为目的,要求“全脱离一党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国报之范围,且更努力渐进以达于世界报之范围”。
(二)要求新闻自由。他在《本馆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中指出:“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唯一切文明之母,而近世世界种种现象皆其子孙也。”他认为报纸应为制造舆论之机关,《国风报叙例》云:“舆论之所自出,虽不一途,而报馆则其造之之机之最有力者也。”“夫舆论者何?多数人意见之公表于外者也。”
(三)他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指出报馆、政府、国民三者之地位及关系:“报馆者,非政府之臣属,而与政府立于平等之地位者也。不宁惟是,政府受国民之委托,是国民之雇用也,而报馆则代表国民发公意以为公言者也。”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报馆应比政府的地位要高。“西人有恒言曰: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为一切自由之保障。诚以此两自由苟失坠,则行政之权限万不能立,国民之权利万不能完也。而报馆者,即据言论、出版两自由,以龚行监督政府之天职者也。”报业有两大职能:监督政府,向导国民。“报馆之对政府,当如严父之督子弟”,“其对国民,当如孝子之事两亲”。人们逐渐认识到,新闻报纸的主要职能不是替朝廷“宣德达情”,而应是监督政府的第四权力。
(四)他在《本馆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中指出,报纸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曰宗旨定而高,二曰思想新而正,三曰材料富而当,四曰报事确而速。”即“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办报宗旨,“故交换智识,实惟人生第一要件,而报馆天职,则取万国之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也”,从而达到“全世界之智识,无一不具备焉”之境界。
《大公报》社长英华认为,应向西方学习办报,报纸不是官府权势之私物,不是文人墨客之雅玩,而是能开愚蒙、通智能、广见识、扩胸怀,促进社会各方面不断进步的“公器”。报纸责任有二:一为国民之喉舌,二为监督政府之利器。其创刊号所载《大公报序》谓“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故取报名为《大公》,就是想以超阶级、超党派的立场反映广大之民意和监督权势之政府,并声称:“断不敢有自是之心,刚愎自用;亦不敢取流俗之悦,颠倒是非;总期有益于国是民依,有裨于人心学术;其他乖谬偏激之言,非所取焉;猥邪琐屑之事,在所摈也。尤望海内有道,时加训诲,匡其不逮,以光吾报章,以开我民智,以化我陋俗,而入文明。”1905年8月,《大公报》发表《言论自由》一文,指出:“文明国民皆有三大自由:一言论自由,二出版自由,三集会自由。朝廷予国民以此三大自由者,乃得为文明国,否则为野蛮专制。”“直至今日优胜劣败强存弱亡之世界,而我中国犹以专制之政钳抑国民。”“国民之三大自由,我国民皆无之,我中国果成为何等国乎?”《大公报》要求自由的呼声相当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