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新学科,其生长的背景是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目前公共管理学著作还不是很多。最近,我的校友苏保忠先生主编了《公共管理学》,即将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在公共管理学界还是一件比较领先的事情,值得庆贺。他嘱我写序,本欲婉辞,但亦想借机写一些感想,便应承了下来。
公共管理学是政府改革的产物。在我国,公共管理概念的提出,是伴随政府职能从经济管理为主转变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而产生的。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重点就是学习和研究政府新的职能配置,及与职能相应的组织结构、工作方式等。当然,公共管理还包括非政府的公共组织。
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其首要职能是宏观调控。即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我们以往在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三个“过分”,一是过分关注经济增长,不太注意经济结构和区域协调;二是过分依靠事前控制,不太重视事中和事后的跟踪;三是过分依赖行政手段,发挥经济和法律的作用不够。
作为发展中国家,运用政府驱动经济,通过经济调节手段,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的发展模式。但问题在于要把握好“度”,运用好“杠杆”,着眼于“高起点”。
政府直接推动经济的“度”设在哪里?一个是政府财力。有的地方经济贫困,却盖起豪华办公楼、修建大广场、宽马路。有的地方办各类劳民伤财的“节”、“招商引资”活动,连本都赚不回来。另一个是为市场经济的发育留足空间。就是说,在运用“看得见的手”时,要想到不能因此而遏止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所谓把握好“杠杆”,是指要把政府行为和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调动民力、启动民间资本的“力点”上,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所谓“高起点”,一是要正确把握“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宏观调控目标,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要积极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各个环节良好循环,大力发展“三大经济”,即生态经济、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三是要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大背景,更多地进入世界贸易市场。过去我们讲进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重点放在国内市场。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促进对外经贸,应该成为政府一项重要职能。四是要合理划分中央地方政府经济调节职能,宏观调控权主要应掌握在中央,给地方适当微调的权限。
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必须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就是要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在这方面,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职能分割和监管力度不够。整合监管职能,一是要适当集中管理职权,解决“五龙治水”,“八个大盖帽管不住一个戴草帽的”,“十几个部门管不住一个网吧”等问题。二是某些监管职能实行上下联动、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三是在城市推行联合执法工作。强化市场监管,就是要加大规范和整顿经济秩序的力度,严格执法,违法严纠,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平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市场实施监管,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目前市场和社会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制假售假、偷税漏税、坑蒙拐骗、侵权盗版等扰乱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行为屡禁不止,甚至在一些地方越演越烈,同时也是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一个问题。解决的办法,除了政府加强监管、严格执法、依法查处等人们较为熟悉的方法之外,还可以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使违法违规行为的预期成本高于预期收益,得不偿失,形成自我约束机制。例如:建立社会信用制度,一旦违法违规,不仅要受到罚款、停业等行政处罚,而且纳入信用记录体系,在从业就业、贷款投资等方面处处受到制约;将严重违规或屡次违规部门和个人公布于众,信誉扫地;通过提高信用标准要求、支付额外保证金等方式,使有违法违规不良记录的部门和个人付出更高的成本,抬高其就业从业门槛。
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必须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就是要完善社会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培育并引导各类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依法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在社会管理方面,现在存在的问题错综复杂。战后,世界经济繁荣,但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贫困、就业、冲突已经成为全球性社会问题,各国政府都把社会管理放在突出位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贫困问题。全球有10亿以上人口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大约有5.5亿人每晚忍饥就寝,有15亿以上的人享受不到清洁的饮水和卫生条件。与物质贫困相关的是精神贫困问题,全球有5亿儿童连初等教育都享受不到,还有大约10亿人仍处于文盲状态。(2)贫富差距问题。占世界人口40%的人靠世界总收入的3.3%的份额为生,占世界10%的人口却拥有世界上大部分的国民生产总值。(3)生态问题。如:温室效应,森林植被遭滥伐,臭氧层破坏,物种快速减少等。(4)犯罪问题。国际贩毒,国际恐怖主义,国际走私。(5)人口与失业问题。全球公开失业人口1.2亿人,潜在失业人口7亿人口。(6)宗教与种族冲突问题。正因如此,1995年春天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召开了有史以来首次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三个议题:消除贫困,增加就业,促进社会融合。我国目前社会管理中亟待加强的领域有:(1)人口管理;(2)教育管理;(3)收入分配管理;(4)劳动就业与用工管理问题;(5)医疗卫生管理;(6)社会保障管理;(7)城镇发展管理(包括土地管理);(8)社会秩序和治安管理;(9)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公共服务是一项最基本的职能。政府公共服务,就是要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和绩效评估制度,简化程序,降低成本,讲求质量,提高效益。其重点,一是要增加由政府直接提供的基础性公共服务。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是向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不仅要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也要注重政府服务提供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可以直接向社会提供,也可以与社会和市场共同提供。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许多国家实践经验看,基础性公共服务应当由政府直接提供。因此,对于基础性公共服务,如公共政策制定、公共安全保障、基础教育(特别是在农村)、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都应当由政府来直接提供,并在发展规划、财政预算、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保证,不能出现角色缺位。二是要加快非基础性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步伐。如城市公用设施、公共交通、环卫服务、邮政和电信服务等,都可以开放市场,或降低市场准入,或公共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三是实行公共服务绩效管理。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极易低效率,且往往重投入轻效益。这就需要建立一套严格和系统的绩效评估制度。
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我把以人为本概括为三句话,即“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人”。一切为了人——政府的唯一使命和全部工作就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为了人的一切——不仅要满足人的低层次需要,而且要满足人的越来越丰富的多方面需要,包括物质与精神,社会与生态等。为了一切人——地不分东西,人不分贫富,都是宝贵的资源,都是政府服务的对象。当然,这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每一时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目标模式。
公共管理学是在传统行政学、管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源于行政学又宽于行政学。在公共管理学今后的发展中,有必要吸取行政学的某些教训。如防止偏于引进型、过于概念化、囿于正统说等问题。我希望公共管理学一开始就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真正按照“百家争鸣”的原则,维护学术尊严,坚持独创性、原创性、开创性,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各具特色的中国公共管理学流派,走出一条“学派兴盛学科,学科成就学派”的新学科发展的新路子来。
是为序。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
2004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