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方法是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解释与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在当代,随着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和广泛运用,社会研究方法的科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在我国的社会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领域,学习和掌握现代的社会研究方法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一些教学、科研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的迫切需要。目前,“社会研究方法”在国内外许多高等院校被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在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管理等专业则更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自1980年筹建以来,先后邀请国内外老一代社会学家杨堃、吴桢、张子毅、晏升东等人讲授社会调查和社区研究方法。同时,我们还与国外同行进行广泛交流,邀请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社会学方法专家来我系讲授“当代社会研究方法”、“网络分析”、“社会研究方法论”等课程,介绍国外近几十年来在定量方法和计算机运用方面的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我系从1984年开始组织力量编写社会学方法系列的教科书,先后出版了《社会统计学》(袁方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年版)、高级《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社会思想史》(陈定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袁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现在出版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是上述系列教材之一,它适于高等院校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一年级的教学,也适于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社会调查工作者自学。

本教材分为三编:社会研究原理与过程;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它的特点主要是:(1)注重理论、方法论、调查研究方法、资料分析方法这几者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必要性。(2)注重借鉴和吸收国外近年来在科学方法领域的先进成果。本教材对于我国读者不太熟悉的一些方法和理论加以重点介绍,如科学方法论、测量理论、问卷和量表设计、社会研究中的数理分析、网络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3)注重以研究案例来说明社会研究的原理、方法和过程。在案例的选择上,既有国外社会学的经典研究(如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怀特的“街角社会”),也有我国老一代社会学家的研究范例(如李景汉的“北京郊外之农村家庭”、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严景耀的“犯罪问题研究”);既有定量研究的案例,也有定性研究的案例。(4)注重教材的先进性、系统性和规范化。本教材试图反映80年代国内外社会研究方法的先进水平,并将各种科学方法与我国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作出贡献。

本书的编写过程是:1985年由袁方主编召开编委会,组织编写初稿。1986年,王康乐、高小远同志在撰写了部分章节的初稿后因出国学习等原因未能继续参加,由袁方、王汉生同志组织其他编写人员于1987年完成本书初稿的编写任务。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并多方征求修改意见,编委会在1988年9月召开工作会议,委托林彬、风笑天、王汉生同志分别对本书的一、二、三编进行初校,并修改了部分章节。1990年以来,袁方主编、王汉生副主编对全书进行统校、修改,并最后定稿。

承担本书各章编写任务的同志有:王汉生、王康乐、风笑天、闫肖峰、许欣欣、时宪民、林彬、高小远、张杰、钱江洪、卢淑华、丁元竹、马戎、夏学銮。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还得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游慧培、王思斌等同志,社会学所潘乃谷同志的热心帮助。本系87级、88级冯占联等同学承担了一些抄稿和查找资料的工作。北京大学出版社胡双宝同志和王禹功同志对本书作了细致的审阅,并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在此对凡为本书编辑出版作出贡献的同志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本书难免有某些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袁方

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199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