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6—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教育部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工作,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要求,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总体部署,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服务、强化协同、推进共享,提高电子政务发展水平。

一、教育部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情况

按照中央和国家部署,我部加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形成了以机密级电子政务内网和互联网为主的网络体系,服务于机关办公、业务处理、政务服务等。

同时,我部通过互联网积极创新业务处理和政务服务模式。启动“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金教工程),重点建设全国学生、教师、学校三大基础数据库和全国学生、教师、学校经费资产及办学条件、教育规划与决策、专项业务六大类20多个管理信息系统;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内容和模式,重点以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和统一监督举报电话(邮件)受理业务为核心,形成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宣传、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交流的有效渠道。

二、电子政务建设主要内容

(一)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

一是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金教工程)按计划推进,教育部和32个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已基本建成,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等14个系统也已经上线运行,基本实现了学生和教师“一人一号”、学校“一校一码”,实现数据“伴随式”收集、分层次共享。二是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完成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教育部前置数据库”子项目系统开发并实现与国家人口库的在线联调,整理上报公民最高受教育信息,包括最高学历和学位等信息数据1.9亿条。三是发挥数据决策支撑作用。建设“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以指标建设为中心,采取直观可视的信息化技术将教育、国民经济等主要指标转化为科学决策应用数据系统,实现“教育科学决策”和“教育现代化监测”。

(二)探索政务服务建设

一是依托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宣传、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等。二是实现行政审批网上办理。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教育行政审批服务的通知》,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各项部署和要求,推进网上行政审批。在教育部门户网站专设“行政许可”栏目,对部行政审批逐项列出了办事指南、表单下载、办理流程、审查细则和在线申报。除涉外涉密等特殊情况外,均可在线申报。同时,网站还提供在线申报、进度查询、评价、投诉及个人中心等功能。三是积极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项目,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内容。

(三)稳步建设基础设施

为保障机关电子政务内网使用安全,按照涉密网分级保护机密(一般)级建设标准,完成了1处核心机房,31个屏蔽间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进行了基础软硬件的集成和扩容。电子政务内网及教育部门户网站等由信息中心统一运维,基本满足了教育部对电子政务应用与安全保障的要求。

(四)规范网络建设与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网络使用管理,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及重点任务部内分工方案、《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育信息化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研究制定教育部电子政务内网管理制度,编制《教育部政务内网综合办公系统用户使用手册》,印发《教育部机关电子政务内网终端计算机使用规范》。

(五)加强安全保障力量

全面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教育部电子政务内网一期工程通过分级保护测评,二期工程即将开展测评;启动信息系统安全监测,加强与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等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强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对整改不彻底和处置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组织开展教育行业年度网络安全检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通过自查、技术检测和现场检查,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系统评估安全状况;着力推进国产化设备替代工作,开展电子公文安全可靠应用试点建设。

(六)完善统筹协调机制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关于电子政务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成立了由陈宝生同志任组长、杜占元同志任副组长的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和由沈晓明副部长任组长,杜占元、李晓红副部长任副组长的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承担全面领导、研究部署、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等职责,审定有关制度,研究重大问题。

三、典型案例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要求的需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的战略部署,我部建设了“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功能:一是科学决策应用数据系统。系统建设以指标建设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汇集了教育、经济、社会、人口和国际等多领域指标与数据,采取直观可视的信息化技术将主要指标转化为科学决策应用数据系统。二是实现了“教育现代化监测”。对全世界197个国家和地区,按区域合作组织分类,将中国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生动直观、多视角、多维度地监测评价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和中国教育在世界所处的位置,使国家教育决策及省级政府决策有条件进入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现代化轨道。三是多样化功能模块。系统以基础数据综合分析平台为核心,开发了“决策应用”“动态监测”“教育与社会”“规划发展”等10大功能模块,能够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实时监测各级教育改革发展现状,准确分析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科学预测教育发展趋势,提供个性化的决策支持和数据咨询服务。

四、问题和不足

(1)顶层设计不完善。系统功能重叠、数据反复搜集,系统之间条块化分割现象严重,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数据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机制不完善。

(2)网络未实现横纵联通。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整合衔接,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格局还未建立,尚未实现系统间的横纵联通、业务协同。

(3)涉密网络尚未全面应用。随着国家信息化安全战略的深化实施,教育涉密活动、会议等涉密信息处理需求的增强,目前,教育部电子政务内网已基本建设完成,正处于全面试用阶段,还未能全面满足工作需要。

(4)安全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国家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网络黑客攻击手段日益隐蔽、不易察觉,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需要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政务资源不断汇聚、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发展趋势下,信息系统及数据资源安全保障要求不断提高。

(5)移动办公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对移动办公平台的需求不断增强,亟须提供支撑。

(6)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缺乏高技术、有经验的人才;沟通交流不足,缺少针对性、专业性的建议意见;项目经费申请时间长,使用要求高,调整难度大,难以适应技术发展带来的需求变化。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体要求,统筹开展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加强调研,根据各机关部委、各地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设计方案。

(2)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在目前存在较多问题的领域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尤其是安全保密、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要从政策法规层面推动电子政务建设。

(3)加强对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化工作的统筹指导,给予牵头部门更大的权限以统筹协调有关部门,促进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

(4)统筹开展新技术应用。对于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尚未完全成熟的新技术进行试验和验证,加快新技术的推广。

(5)加强机关部委及地区间沟通交流,加强经费保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常态化的学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