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词条目丰富
谈及辞书的收词问题,首先需要澄清的一个问题就是并不是收词越多越好。词典收录词条是有严格的标准的。《大词典》本着“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原则,根据所积累的资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广泛收列读者阅读古今汉语著作中可能感到疑惑而需要借助于词典进行查考的词语,包括词、短语、熟语、成语、典故、外来语以至短句等。可以说基本上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全貌。全书收词37万余条,尽管从数量上讲,少于此前编纂的《大汉和辞典》和《中文大辞典》,但其收词质量大大提高,仍然显示出其收词的丰富性。下面我们将《大词典》中“法”字条目与《中文大辞典》(下简称《中文》)做一比较。
“法”字条下《大词典》共收词254条,《中文》共收词330条,从数量上看比《大词典》多出76条。但《中文》收录了许多古今中外人名、字、号、别名、中外地名、书名等许多非语文词典收录的词条,如:
法天启运圣武、法生、法式善、法冲、法安、法南大师、法坤宏、法其、法明、法忠、法若真、法侯、法保、法浮、法泰、法真、法峻、法倪、法密、法朗、法乾、法宋楼、法果泉、法华寺、法华山、 法迪坎、 法兰克福、法兰德斯、法帖刊误、法训、法书考……
这样的词语计85条。此外,还收录了任意组合、或简单相加、或见词明义等结构十分松散的自由词组37条:
法出、法外、法句、法令纹、法身舍利、法身菩萨、法律之士、法律责任、法律制裁、法律学派、法华……
这类词语总计达122条。我们认为,人物名、字、号、别名、地名、建筑名、书名,均应由相应的专科词典收录。作为一部综合性语文词典,没有必要都收录进来。如果去掉这122条,还剩下208条,《中文》收词量反而少于《大词典》。
相反,一些重要的应该收录的词语《大词典》收了,而《中文》却未收,如:
法元、法旨、法见、法度、法官、法柄、法绳、法无可贷、法办、法医……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文》在收词标准上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一方面收了许多不该收的词,另一方面又漏收了许多该收的词。而《大词典》在收词立目上是十分慎重的,收录的词条在充分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又具有丰富性,因而能真正满足广大使用者的要求。
再如“毛”部,比较两部常用的语文辞书,第一部是《辞海·语词分册》,第二部是《辞源》(修订本,下同),这是两部质量很高的权威性语文辞书,但由于编纂方针、词典规模、收词范围都与《大词典》有明显不同,因而收词量也就各异。《辞海·语词分册》“毛”部收单字36,复词17,立目共53条,简明扼要;《辞源》“毛”部收单字39,复词89,立目共128条。而《大词典》“毛”部共收单字97,复词445,立目共542条,其收词量是《辞海·语词分册》的10倍,是《辞源》的4倍以上。
与此基本相同,《中文》“三”字条目收词1916条,《大词典》收词1387条,比《中文》少529条。但从所收具体词条看,《中文》仍有收词过滥之嫌。因此,作为大型语文词典,《大词典》才是迄今为止收词最为丰富的汉语语文词典。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近代汉语的角度来考察《大词典》的这一特点。随着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汉语史这一学科的发展,人们都普遍认识到,衡量一部大型历史语文辞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它是否充分地反映了近代汉语词汇的面貌。《大词典》在近代汉语的研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查阅征引大量近代汉语文献,认真研究第一手资料,辑录出数量可观的近代汉语词语,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在宋元明清时期的白话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方俗语词,而研究这些语词的专书当时尚不多见,但像《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水浒传》《金瓶梅》《歧路灯》等作品中的词语,都多为其所收。比如“些微”在近代汉语中颇为常见,不仅《红楼梦》中有多处用例,亦习见于《三言》《二拍》《醒世姻缘传》《儿女英雄传》《西湖佳话》等书。对这样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大词典》收作词条,自是理所当然。而《辞源》中则未见收录。又如“照望”一词,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很少,但其构造和意义与“照看”相同,《辞海》《辞源》《中文》概未收录,而《大词典》予以收释,真可谓目光独到。复如《金瓶梅》第八十一回:“等俺每出去,料莫天也不着饿老鸦儿吃草。”“料莫”与“约莫”、“估摸”是一组同义词,宜应采入,《大词典》均已收释。“难缠”在《儿女英雄传》中数见。如第三回:“世上最难缠的,无过车船店脚呀。”又第十六回:“他虽是难缠,却不蛮作。”翻开《大词典》一查,即可以欣喜地看到,它不仅已被收录,而且正引上例为书证。类似情况不胜枚举。“恶水”一词,元曲中不乏用例,此外,在《歧路灯》等小说中亦见使用。《大词典》不仅引《元曲选·神奴儿》为书证,而且上溯至《隋书》及韩愈的诗作。他如“扎手”、“帮扶”、“逼清”、“掉歪”、“深分”等一些专书辞典未收、校注本不注的词语,《大词典》均能从词汇史角度出发,加以辨识,予以收录。再如“们”在《西游记》中大量出现:第二十回:“你这们大年纪。”第二十三回:“都这们扭扭捏捏地拿班儿。”第七十六回:“卷那们滑的,倒不卷手。”第八十回:“这们好俊师父,怎么寻这般丑徒弟。”此“们”通“么”,语助词。但翻查《辞海》《辞源》等辞书,均被漏略。而《大词典》列有此义项,并释为:“用在指示代词后面,相当于‘这么’、‘那么’的‘么’。”起到了拾遗补阙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以“一”字开头的词条为例,翻检了《辞源》和《大词典》。《辞源》共收词语452个。其中近代汉语词条有:一了、一力、一出、一生、一地、一行、一投、一注、一抹、一门、一面、一星、一座、一起、一划、一发、一蓦、一丈青、一口钟、一地里、一枝春、一刹那、一梨雨、一溜烟、一窝蜂、一衷圆、一种情、一辈儿、一壁相、一谜里、一了百当、一刀两断、一干一方、一五一十、一木难支、一言难尽、一官半职、一往情深……共计50条左右。大部分出自元曲和《水浒传》《红楼梦》等少数几部近代汉语白话作品。
《大词典》“一”字下收条目共1795条,其中近代汉语条目有:一一行行、一丁不识、一七、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二、一二二一、一二三、一人永占、一人泉、一人飞升、一天到晚、一六兀剌、一了百当、一刀一割、一大些、一不扭众、一了、一口价、一打坠咕儿……达382条之多。引书几乎涉及所有近代汉语重要的文献。《大词典》取得了超迈前人的巨大成就,于此可见一斑。
黎锦熙先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曾指出:“五代北宋之词,金元之北曲,明清之白话小说,均系运用当时当地之活语言而创制之新文学作品。只因向来视为文人余事,音释缺如,语词句法,今多不解。近来青年读物,既多取材于此,训诂不明,何从欣赏?一查字书,则绝不提及;欲加注释,则考证无从。”注1《大词典》对近代汉语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于中古以来俗文学作品的语词搜罗甚夥,从而弥补了黎先生所说的字书无载、查考无从的遗憾。这是《大词典》的一项十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