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乐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责任之快乐

“我总是乐于接受所发生的一切,因为我想上帝的选择总是比我自己的选择更明智。”

——爱比克泰德

“上帝啊,万能的主!

如果世人坚定地信任你

这下方世界

将会是人类栖身的乐土

如果像其他万物一样更加坚定

人类将会多么幸福。”

——摘自阿尔弗雷德大帝[28]所译的

波伊提乌[29]的《哲学大安慰》

我们不应该把对自己或别人的责任描绘成一位苛刻的监工,而是一位善良、充满同情心的母亲。她时刻保护我们免受焦虑、忧愁的困扰,引导我们踏上一条平坦的心路。

远离人群,孤立自己,多数情况下,你只能过着灰暗、自私的生活。责任使我们看到自身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并可摆脱人生的诸多烦恼。

但是,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气,饱含激情,富于情趣,远离忧愁呢?

很多历史上的大人物都曾野心勃勃,但他们的梦想最终还是被击得粉碎。“安东尼[30]迷恋爱情,布鲁图斯[31]追求荣耀,凯撒贪于统治。第一位得到了耻辱,第二位收获了唾弃,最后一位遭到了背叛,无一不是以毁灭而告终。”(摘自19世纪英国作家科尔顿的《言简意赅》)财富能够招致危险,带来麻烦,遭到窥视。当然,如果利用合理,财富可带给人幸福,但同样需要时刻看护。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的伟大目标呢?马可·奥勒留说道:“用什么来指引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只有哲学。人生哲学存在于这样的一种精神世界:远离暴力,不受伤害,超越痛苦和欢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当然,这目的不可是欺骗性的和虚伪的;不要被别人的所作所为左右;接受所发生的一切,所得到的一切,无论源归何处,皆源于自己;以一种欣然的态度等待死亡的来临,人的死亡无异于其他任何生命的消殒。”我认为这最后的关于死亡的论述似乎有些多余,因为,人对于死亡的态度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影响人的行为。

培根指出:“人的精神力量足够强大,强大到足可以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为了复仇俾倪死亡,为爱嘲笑死亡,为了荣誉渴求死亡,为了摆脱痛苦企盼死亡。”

“不要以为我害怕看见我的灵魂

飞进那漆黑的死亡之门,

只要生命真实死亡并不可怕,

是疾病使我们产生对死亡的恐惧。”

——奥马尔·哈伊姆

如果我们为别人的幸福,为“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和睦”尽到了责任,我们真的不必为死亡而有所顾忌。如果生活中的一些顾虑消耗了你太多的时间,使你的生命太过痛苦,那么,没有什么能够给你带来解脱。只要我们已尽心尽责,我们就应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等待结果。爱比克泰德曾说:“乐于接受所发生的一切,因为上帝的选择总是比我自己的选择更明智。”

也许我们不能够左右所有愿望的实现,但我们完全可以掌控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不是赫丘利斯[32],消除别人心中的邪恶。你也不是忒修斯[33],驱走阿提卡[34]的罪恶。但你可以净化你自己的灵魂。你虽然不能消灭普罗克拉斯塔斯和斯喀戎[35],但你可以消除自己心中的悲伤、恐惧、私欲、嫉妒、怨恨、贪婪、懦弱、放纵。不过,只有求助上帝,把你的爱全部倾注在上帝身上,听从上帝的安排,你才能战胜这一切。”(爱比克泰德)

有时,人们幻想,如果能够完全自由,那该多么快乐。罗斯金说,鱼比人更自由,苍蝇是“自由的化身”。所谓快乐、自我放纵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幸福,也并非真正的自由。事实绝非如此,一旦放纵自己,我们就会落入一位残酷的暴君之手。很多时候,诱惑如同美酒。尝之,甘甜醇香,杯底则沉淀着痛苦。纵情豪饮,使人欲罢不能,欲壑难填。很多的诱惑无不如此。重复很快变成欲望,并非快乐。抵御诱惑变得越来越难;屈服于诱惑会给你带来暂时的愉悦,可痛苦很快就会袭来;一时的解脱过后,便是无尽的苦恼。

抵御诱惑很难,屈服于诱惑则会更痛苦。最终,你成了诱惑的可悲的牺牲品。你只能以未来更大的痛苦为代价来换得从令人难以忍受欲望和低落的情绪中得到暂时的解脱。

诚然,自我控制开始时会很难,但这一过程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会给你带来越来越多的快乐。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相互矛盾的双重性格,欲望和自控。没有什么比获得自我控制更有成就感,更令人满足。

驾驭激情的战马驰骋远比骑着老迈的耕牛踟蹰更令人心情畅快。在前者身上,你感受到的是自由、生气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而后者则是一个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的奴隶。

掌控自己是最伟大的胜利。布朗爵士说:“如果你是自己的主宰,那你就可以随意挥舞你的权杖,无须艳羡神仙和皇帝的荣耀。”站得越高,离天堂越近;伏得越低,离天堂越远。

伟大与地位、权力无关。爱比克泰德说:“尤里士休斯[36]不是真正的阿戈斯[37]和迈锡尼[38]的国王,因为他甚至都不能主宰自己;而赫丘利斯尽管一无所有、只身一人,却能够驱走邪恶,伸张正义。”

哲学家齐纳斯[39]曾询问皮鲁斯国王征服意大利之后的打算。“征服西西里。”“那征服西西里之后呢?”“非洲。”“那你征服了整个世界之后呢?”“那我就可以享受轻松、快乐了。”齐纳斯接着问:“你现在为什么不轻松、快乐呢?”

亚瑟·海尔普斯爵士曾指出:“放眼整个宇宙,个人的野心变得微不足道。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相比起来还是太小太小,就算你是国王、酋长、诸侯、皇帝,又能怎样?”培根说:“通往高处的道路崎岖、峻险。”“王侯将相,就像天上的星体,世人仰慕,却难得安息。”

柏拉图在《理想国》(The Republic)一书中曾提到一个古老的神话。说:人死后,其灵魂要在人世间为来世选择一块土地。智慧的尤利西斯为了给一个平民寻找到这样的一块土地,费尽周折,因为它处在一个角落,无人关注。但最终找到的时候,他还是非常的高兴和满足。一路的辛苦已经打消了他寻找宝地的野心。

王公贵族的生活看似荣华尊贵,实则乏味无聊。那些繁文缛节耗时费力,迂腐保守。

一个人的内心就是他的世界。所罗门说:“掌管自己的言行强于统治一个城市。”自控,这个最真实、最伟大的君主,并非与生俱来。每个人都必须战胜自己。我们可以做到,前提是让你的理性做统帅,让你的良知做向导。

只要尽力,就没有失败。辛尼加说:“没有人说三百费比亚[40]人被打败,他们只是被杀死。”只要尽力,就有所获。正如一首古老的斯堪的纳民谣所唱:

“你认为自己成功,那才是最大的成功。”

由于我自己就从事商业的缘故,所以当我发现就像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师也对商业报有如此深的偏见,我感到非常震惊。他断言:商业“与我们所希望的那种有尊严的生活格格不入,与我们所追求的高尚的精神境界背道而驰”。我不知道古希腊的商业精神是否真的如他所言。果真如此,我便可以理解古希腊的商业为什么不够发达。

事实上,我可以找到亚里斯多德自相矛盾的论述。他曾告诫我们:“商业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得更闲适;商业经营的东西因应该有利于人们行为的修养。”

在像我们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商业贸易、工业制造、农业生产以及广大民众所从事的其他行业是我们正常的生活职责,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职责。说这些与我们高尚的生活和尊严格格不入,这是极其荒谬的。一个人的生活是否高尚不取决于他所从事的职业,而在于生活中他所追求的精神。最卑微人生可能是高尚的,而那些最有权势的帝王或最天才的大人物们也可能为人所不齿。事实是,商业不但不是与高尚格格不入,相反,只要你带着一种高尚的目标和抱负去快乐地经营,它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成就感。罗斯金关于艺术的论述,稍加改动,同样适用于生活:“无论你是在画玫瑰花的花瓣还是画悬崖峭壁下的深渊,这都无关紧要。只有你作画时心中怀着爱和崇敬,只要时刻专注于你的工作,它们都可能成为传世的杰作。你可能在方寸画布之上劳心费神数月,也可能一日之内便粉涂了一面宫墙,这也无甚区别,只要你目的严肃,心细手勤,同样都是成就。”

不过,后来再提到这一论述时,他又补充道:“虽然一切都值得学习,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有些东西对他人的帮助、对他人快乐的贡献要更大一些。如果有机会,我们要作出明智的选择,这也是我们的职责。否则,你就要乐于接受你所能做到的。”

在读到有关古代英雄故事的时候,我们都心存敬意,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参加一场马拉松竞赛,每个人都战斗在塞莫皮莱[41]战场。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要遭遇斯芬克斯,像赫丘利斯一样,每个人都要在邪恶和美德之间作出选择。像帕里斯[42]一样,我们可以把金苹果送给维纳斯(Venus)、赫拉(Juno)或者雅典娜(Minerva)。

很多人认为,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生活艰难,充满焦虑,闲适越来越少,拼争则越来越激烈。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必须看到在安全方面我们有了多大的进步呢?这可能是一个辛劳的时代,不过,如果不发展到极致,这绝不意味着厄运。如果你觉得生活少了一些闲适,这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生活多了许多乐趣。欢愉是忙碌的女儿。总的说来,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时期人们会为那些无足挂齿的善举歌功颂德,也没有人认为那些清闲安适的职业伟大高尚。

不要因为成功来得太慢而垂头丧气,也不要因为成功来得太快而沾沾自喜。我们经常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怨天尤人。辛尼加在一封信中提到,他妻子的女仆哈帕斯几乎双目失明,但是“她不知道自己失明了,而是说房间太暗了。这种荒唐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她身上,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心态。没有人觉得自己贪心。他会说,不是我有野心,罗马城总得有人住吧。不是我奢侈,住在城里就是需要巨大的花销”。

纽曼[43]在他的一首最美丽的赞美诗《向导,仁慈的指路明灯》中写道:

“停下吧,我的脚,我无意看到远处的风景,

对我来说,走出一步已足矣。”

但我们必须清楚,我们的确在跟随着一个可靠的向导,因此,我们不会因为懒惰而迷失方向。心中的向导引导我们一直向前。

宗教无异充满了谜团,但是只有解开思想上的谜团,行为上才能少有困惑。

“说得好,好;做得好,更好。

做得好在于精神;说得好在于嘴上。

说得、做得都好,

一切皆可成功,一切皆可做到,一切皆可实现。”

克莱安西斯[44]无愧于人们在阿索斯(Assos,希腊古城)广场为他树立的雕像,他曾说:

“指引我吧,宙斯,我的主。

那条你吩咐我去走的道路:

我愿意听从你的吩咐。

不听从你的指引,我会沦为恶人,我一定听从。”

如果你对自己要做什么感到困惑,那你就问一问自己你以前做了什么,为来日做了那些准备。

在很大程度上,最终的结果不取决于某一时的决定,也不取决于某一特定行为,而是取决于平时的准备。战争的胜负在开战前就注定了。要控制自己情感上的冲动,平时要控制自己的习惯,时刻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对于细节的重要性,从伊索[45]开始,就被无数的哲人一次次的提及。“只顾大不顾小,城墙修不好。”这是一句古老的希腊言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库克罗普斯[46]时代。在一个古印度故事中,阿米对他的儿子讲:“把树上的苹果摘下来,把它切开,看看里边有什么。”儿子回答:“一些小小的苹果籽。”“弄开一粒,能看见什么?”“什么也没有,我的父亲。”阿米说:“我的孩子,在你什么也看不见的地方却长着一颗大树。”我们真的应该问一问,世上是否真的存在所谓小的东西。

“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

万物皆源自灵魂;

灵魂随万物而生,

灵魂无处不在。”

——爱默生

因此,我们应该在小事上监督自己。如果“你不希望自己有一幅暴躁的脾气,就不要在平时养成这样的习惯,撤掉滋生这一恶习的土壤。第一步,保持镇静。算一下,自己有多少天没有发怒了。过去,我每天都会发脾气。现在,每2天1次。以后就会每3天1次,每4天1次。当你能够克制30天的时候,就该祭献上帝了。保持克制,习惯就会逐渐减轻,直至被彻底消除。当你可以说:‘今天我没有发怒,昨天没有,以后两、三个月内也不回。而且,当发生令人兴奋的事情的时候,我也能够保持镇定。’这时,你就可以放心,你已经走上了一条健康之路”(爱比克泰德)。

爱默生在他的《论行为》(Conduct of Life)一书的结尾处引用了一则有趣的寓言。一个年轻人来到天堂。众神端坐在上,他一人面对诸神。他们把数不清的礼物和赏赐摆在他面前,并招呼他走近他们的宝座。就在这时,在他和诸神之间突然出现了暴风雪的幻影。幻觉中,他自己在一大群人之间,必须听从这些人的吩咐。这群人疯狂地到处追逐,横冲直撞。他何以抵抗?只能任凭他们的摆布。他已经失去思想和行为的能力。这时,云开雾散,诸神仍端坐宝座之上,面对着他一个人。

他在另处讲道:“伟大之人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心若止水,淡然若定。”

只要愿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马可·阿勒留讲道:“人皆想望清净之所,或隐匿于乡野,或远居于海边,或藏身于山林。此乃人之共性,对此,你也必定十分渴望。其实,无论你居于何处,是否可以回归自我完全取决于你自身的意志。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比自己的灵魂更安静,更远离烦扰,尤其当你拥有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回归其中,你立刻得到纯净的安宁。”

灵魂深处拥有这样的一座圣殿,你便真的快乐了。“高尚的人智慧,智慧的人善良,善良的人快乐。”(阿尔弗雷德大帝所译的波伊提乌的《哲学大安慰》)

只有生活的纯粹、有价值,你才能快乐。要想善待自己,你必须首先储存好你的思想,纯粹的、平和的思想,储存快乐的记忆,装载对未来的合理愿望。我们必须保护自己免于自责、忧虑和烦恼。努力使生活纯粹、平和,抵御邪恶,遏制欲望。更重要的是,一心向善。我们必须保护好自己的思想,摒弃杂念。思想是心灵的染坊。不要让罪恶的汁浆渗入我们的思想,玷污了我们的灵魂。关于平和的心境,罗斯金曾精美地论述:“成于自然,如同河水,自清自洁。你不能压制你的思想,使其平静;同样,你也不能过滤你的思想,使其清纯。如果你想让其纯粹,你必须保持其纯粹,如同清澈的河水,绝不能投以土石。”

苏格拉底说,对那些不公道的人的惩罚不是死刑,也不是鞭挞,而是必然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不公道。很少有人比苏格拉底的人生根智慧、更高尚。关于他,色诺芬[47]给我们作出了如下描述:“对我来说,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对上帝如此虔诚,以至于他从不做违反上帝旨意;为人如此公道,以至于他从不冤枉别人,那怕是在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并总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为那些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他有着超人的智慧,总是能够明辨是非;他无须别人的进言,自己足以对人作出正确的判断;他以理服人,对人的品性独具慧眼,他会让那些犯错的人理屈词穷,并诱导他们改邪归正、弃恶扬善。他可能是世上最善良、最快乐的人。如果有谁不同意我的观点,就让他把别人和苏格拉底作一下比较,然后再下断言。”

马可·阿勒留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安托万·庇护[48]也给我们上了极富教义的一课。“记住他,他的所作所为总是那么理性,对所有的事情总是不偏不倚,对上帝无比虔诚。记住他平和的面容,温柔的品性。他拒绝虚荣。他尽力去理解不明确的事情。他做事从不马虎过关,必经深思熟虑,明白无误。他对别人的无端指责极尽包容之心,绝不以牙还牙。他遇事从不慌乱,从不听信谣言,从来都是谨言慎行。他从不怨天尤人,胆小怕事,疑神疑鬼,巧言令色。他易于满足,无需太多的房屋、寝具、服饰、食物和仆人。她勤奋耐劳,节衣缩食。他对友谊忠贞不渝,始终如一。他鼓励言论自由,包容岐见。他信仰虔诚,绝不迷信。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效仿的榜样,如此,我们也可以拥有像他那样的良知。”

拥有如此平和的心态真是天大的恩赐,是对履行职责的丰厚回报。爱比克泰德问道:“难道没有回报吗?难道还有比这做慈善之事、公道之事更大的回报吗?在奥林匹亚,你没有更多愿望,在比赛中加冕对你已经足矣。善良、快乐的心,这对你难道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吗?”

没有比比这更大的回报,这种“超越一切的平和之心”,“这是用黄金也换不来的恩赐,用银子也无法度量其价值。”(《约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