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以身作则,做有教养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领路人,父母的任何言行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学习的榜样,但是由于孩子的甄别能力有限,很容易把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的言语当成正确的模板。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以身作则,做有教养的父母,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孩子的教养也是父母的教养
当你在某展馆参观的时候,亲眼看到“熊孩子”在展馆里喧嚣打闹,你会打心底里说“这个孩子真没教养”;当你在等公交排队的时候,一个“熊孩子”借着自己身材小巧,挤到了队伍前面,你也会抱怨“这是谁家的孩子,真没教养”。于是,我们发现,“教养”是个高频词。同时,说到孩子的教养,我们往往会联想到他的父母,确实,孩子的教养其实也体现出父母的教养。
一个小朋友拿着牛奶在地铁上乱跑,妈妈叫他坐好不要动,孩子不听,结果“砰”的一声,孩子摔倒在地,牛奶盒打翻,牛奶洒了一地,孩子哇哇大哭起来,伸手要妈妈抱,妈妈却对孩子说:“要抱抱就不能哭。”孩子听完止住了哭声,接着,妈妈从包里掏出了纸巾和垃圾袋,对孩子说:“宝贝,自己做错的事要自己承担后果,牛奶洒了一地,如果有叔叔阿姨或是其他小朋友踩到了就很可能会摔倒,你把它擦干净吧。”孩子听完很听话地点了点头,并擦干了地面。然后妈妈把孩子抱了起来,在孩子的额头上亲了一口,和孩子一起讨论刚才的事,分析孩子刚才不礼貌的行为,并且让孩子跟刚才撞到的人道了歉。
只有不会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看到上面这位妈妈这样教育孩子,我们不禁要为她点赞。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教导下,孩子怎会没有教养呢?
英国著名文学家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曾经写道:“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另外,加上孩子善于模仿的天性,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的举动都可能成为孩子效仿的模板。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从生活点滴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比如,在路上开车时,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派发传单的人员,如果我们不想要,可以礼貌地拒绝,如果想要扔,也不要当着人家的面扔;在进出公共场所的大门时,如果发现后面有人,请扶一下门,或是乘电梯时看到有人就按一下等待按钮;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等红绿灯,不要玩手机;如果是在听音乐或是在忙自己的工作时,有人跟我们说话,就应该摘掉耳机或者停下手中的工作,因为这是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父母是孩子前行路上的路标和灯塔,父母的行为教养是孩子的未来和远方。所以,如果想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那么父母就要先把自己的品行酿成酒,汇入孩子的生命之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后的岁月飘香四溢。
善于控制情绪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面对孩子的淘气、犯错、叛逆,你是否会大发雷霆,甚至动手呢?某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询问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会经常发脾气,以下是几位家长的答复。
小雨妈妈:
“我一直想和孩子温和地相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坏脾气,导致现在孩子对我很烦,说几句他就会受不了,甚至和我顶嘴。”
小斌爸爸:
“我发现自己平时总是对孩子发脾气,对孩子太凶、太苛刻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对孩子温和些,希望不会太晚。”
小乔妈妈:
“我也是经常吼叫孩子的家长,我不是不想控制自己的脾气,可是没办法,看到孩子做错事就来气,不知道该怎么控制。所以我也很烦恼,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些家长的做法和感受并非个例,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因为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发脾气。虽然我们可以理解对孩子发火是一件难以避免的事,但是如果经常这样,孩子除了从父母身上学会发火、实施暴力外,不能学到任何东西。发脾气是教育的最大死敌,要想教出有教养的孩子,父母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发脾气。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很多父母感到很困难,其实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就能做到。那么,父母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从认知上,父母要认识到发火对孩子的巨大伤害。比如,父母经常大吼大叫、发脾气会让孩子充满恐惧,会让孩子表现得没有自信,会让孩子容易对他人发脾气,等等。因此,父母应学会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次,要掌握一些控制情绪的技巧。比如当你感到愤怒的时候,可以尝试深呼吸,放松自我,缓解自己的糟糕情绪,让内心平静下来。或是在心里默数几个数,其间什么也不要想,努力使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如果这些办法都没有效果,你还是忍不住要对孩子发脾气,这时可以暂时离开,去一个自己觉得舒适放松的地方待一会儿,等到自己冷静下来后再回到孩子身边,采用更为理智温和的方法解决问题。
最后,将坏脾气转化为正能量。当你忍不住发脾气的时候,不妨冷静下来和孩子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应该发脾气去埋怨孩子,指责孩子的错误,这样孩子便会从中学到智慧。
父母大吼大叫、对孩子发火,其实是最无效的教养方式,而且还会给孩子树立坏榜样,让孩子养成用发脾气的方式去处理事情的不良习惯。如果你有发脾气的坏习惯,请从现在做起,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个温和的好父母。
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你
周末的时候,妈妈带维维参加一个聚会,在整个聚会的过程中,这个5岁的孩子让妈妈特别劳神费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妈妈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维维一直嚷嚷着要喝果汁,妈妈叫他等一下,维维却不听,一边揪妈妈的衣服一边嚷嚷“我要喝果汁,我要喝果汁”。看到朋友们投来异样的目光,妈妈十分尴尬,于是大声呵斥孩子,想要制止孩子的无理取闹,可是维维却喊着要妈妈“闭嘴”,这让妈妈大为恼火。
其实,维维之所以不尊重他人,和妈妈平时的教育有关。平时在家里,妈妈从没有给维维灌输过“尊重”这一概念,更不懂得尊重孩子。比如维维一做错点什么事,妈妈就大发雷霆;维维有什么想法,如想去游乐场、动物园时,妈妈总是一味强权,去或不去都是自己说了算,维维反抗也没用;维维在语言敏感期喜欢上了说脏话,妈妈大为恼火,在批评教育的时候话语粗鲁,自己却丝毫没有意识到……
在维维的世界里根本没有尊重他人的概念,因为维维妈妈自己都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孩子。也许在维维妈妈看来,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没有必要去尊重他。很多父母也有类似的想法,认为小孩子没有人格,一切都应该听从大人的教导。其实小孩子也有自尊,也渴望被尊重,自然也有人格一说。如果父母懂得尊重孩子,孩子也会效仿父母学会去尊重他人,自然也就会变得有教养了。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是尊重孩子呢?
1.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虽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见解的时候,父母不要急着去否定孩子,而应该学会倾听。如果孩子说的不对,你及时地去纠正他的想法即可。其实,如果你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想法并不能用是非标准来评判,因为很多时候那只不过是他们纯真的一些表现罢了。
2.尊重孩子的秘密
有些父母总认为孩子既然是自己生的,那孩子在自己面前就应该是透明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于是不管孩子做什么事,父母总是喜欢插一脚,或是细细盘问。其实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小秘密,有些秘密孩子愿意和父母分享,父母要替孩子保密;有些秘密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分享,父母也要学会尊重孩子,不去探听孩子的秘密。
3.尊重犯错误的孩子
什么?还要尊重犯错的孩子?是的,你听到的没错,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从错误中获得智慧,从而改正。父母如果不尊重孩子,因为一点儿错误就跟孩子大发雷霆、大动干戈,这样只会给孩子带去伤痛。因此,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耐心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切不可鲁莽,用坏情绪解决问题。
要学会尊重,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当孩子对你的行为表现出抗拒的时候,请不要试图用你的强制和控制来让他屈服。因为一味地强制,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而应该尊重他,这样他才能学会尊重你。
对待犯错的孩子,多一点儿智慧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的孩子是十分可爱的,但是孩子总有不可爱的时候。比如他们犯了错时,明明知道自己犯了错却拒不承认,不仅不承认,而且脾气还很大,你越是教训他,他越是倔强,和你对着干,甚至和你胡搅蛮缠,对你又踢又打,简直不可理喻。你也试着用很多方法去让孩子认错,可惜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天气有些寒冷,但下午的阳光分外暖和,妈妈带着铮铮在小区的广场上玩耍。这里有很多小伙伴,铮铮很快加入了小朋友们的行列,大家玩得很开心。忽然,妈妈听到了哭声,转过头去,看到铮铮正高举着拳头,而对面的小朋友则一脸的愤怒和委屈,满眼泪水。妈妈知道铮铮惹祸了,于是赶紧跑过去,对铮铮严厉地说:“铮铮,你是不是打小朋友了,快跟人家道歉。”
没想到铮铮听到这句话后也哭了起来,而且还用自己的小拳头打妈妈,妈妈觉得铮铮太不听话了,拉过来就是一顿训斥。
相信类似的场景,很多父母都经历过,而且处理方式大多跟铮铮妈妈一样,但是这样做真的对吗?其实父母应该认识到,这时孩子的情绪是紧绷着的,他们需要被安慰,需要被理解,但是很多父母上来就是一顿批评,让孩子认错,这样只会激起孩子心中的不平和委屈,所以他们才会满脸泪水,挥动拳脚,而这些在父母看来则是孩子胡搅蛮缠、不听话的表现。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很多父母往往只看到孩子错误的结果,而没有看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所以很少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犯错这件事,其实父母应该学会智慧地对待犯错的孩子。
比如,在外人面前或是公共场合不要随便批评孩子;批评教育孩子时切莫翻旧账;注意纠错时的语气和态度;使用一些共情的技巧,如使用以下句式:“我看见……(描述孩子刚才的言行),我感到……(伤心、难过、不舒服等具体感受),我认为……(给孩子建议,表达对孩子的期待)。”
如果孩子犯错了还要向你发脾气,请你把它当作一个求助信号,而不是一种攻击行为。若你回应得恰当,不仅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能让孩子从你的言行中学到你的价值观和处世法则。
不打不骂,培养有教养的孩子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尊重被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实质和精华。”意思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尊重孩子。但是很多家长都秉承祖辈的教育方式,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结果收不到效果不说,还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听话。
妈妈带着5岁的天天参加老同学聚会。上菜前,服务员端上一盘瓜子,天天喜欢吃瓜子,于是就把所有瓜子都倒到了自己盘里。妈妈看到后,有点儿尴尬,轻声提醒天天:“天天,你这样别人就没的吃啦,赶紧把瓜子倒回盘子里去。”
“不,都是我的。”天天紧紧搂着自己的小盘子,不撒手。
“听话,瓜子吃多了上火,你放回盘子里才是妈妈的好宝贝。”妈妈耐着性子说。
天天仍旧不理会,妈妈的脸尴尬得红了,对天天大声说:“你再不把瓜子放回去,我就动手了啊。”
最后,天天把妈妈激怒了,妈妈抓过天天的小手,对着手心打了几下,天天哇哇大哭起来……
从这件事后,妈妈发现天天越来越顽皮了,而且是越打他越不听话,有时候还专门和自己作对,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相信带孩子出去的时候,很多父母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孩子非常顽皮,做出一些不礼貌的行为,说他也不听,结果父母气上心头,只能打他一顿来解气。其实,有教养的父母是不会用打骂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的,因为很多时候这种方法是父母不良情绪的一种释放,对孩子的惩罚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
其实,不打不骂也能教育出有教养的孩子。比如上面的案例中,妈妈完全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如对孩子说:“宝贝,你数学学得不错,不妨给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们平分一下瓜子,让大家品尝好吗?”听到父母夸奖自己,再加上孩子很愿意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孩子就会很容易听大人的话,把瓜子分出去,这样既解决了问题,还能让孩子在大家心里留下一个好印象。
再比如,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如果因为孩子犯了错,父母一时无法冷静下来,这时最好不要去教训孩子,而是应该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等到自己情绪稍微平复后再去和孩子好好谈谈。
教养孩子时,一味地打骂吼叫是没有意义的,在孩子不谙世事的世界里,父母的任何言行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教养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学会正面教养,拒绝打骂式教育。
放下大人的架子,和孩子共同成长
做父母的很享受自己拥有的权威,所以也习惯性地对孩子端着架子,总觉得这样做才有威严,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事实上真是这样吗?来看看茵茵妈妈的烦恼吧。
茵茵是个有点儿内向的孩子,平时和父母的关系处得不是很好,因为茵茵觉得爸爸妈妈总是高高在上,拿着大人的架子,所以茵茵并不怎么喜欢和爸爸妈妈交流自己的心事。一次期中考试,茵茵没有考好,心情十分沮丧,但是茵茵又不想和爸爸妈妈说这件事,因为她知道,如果告诉他们,肯定又是一顿批评。
茵茵情绪低落地回到了家,什么话也没讲,闷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路过客厅时察觉到茵茵的反常情绪,并猜到茵茵是因为考试的事而烦恼。于是,妈妈把电视关了,开始对茵茵进行批评教育。
“你是怎么回事?这回又考砸了吧?”妈妈略带指责地问。
“没怎么回事,考砸就考砸。”茵茵说。
“你考砸还有脾气,还有理了是吧?”妈妈要发火。
“我就是故意考不好的!”茵茵也十分气愤。
“你为什么处处和我们对着干呢?”妈妈更加生气。
“反正学习是我自己的事,与你们无关,还有不要在我面前摆架子,未成年人还受法律保护呢。”说完茵茵就哭着跑回自己房间了。
其实妈妈也很苦恼,她只不过是想了解一下她的考试情况,想关心她而已,并没有想指责的意思。但是每当想和女儿沟通的时候总是十分困难,到底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呢?
茵茵妈妈如果想和女儿心平气和地沟通,其实只要放下自己大人的架子就能实现,只不过茵茵妈妈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和茵茵之间产生了隔阂。
著名教育评论家谭柳青曾说:“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了解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只有对孩子施以‘春风化雨’般的教育熏陶,才能得到孩子的正面回应。简单来说,就是尊重孩子要以人为本,讲究平等交流的艺术。”确实,有谁喜欢整天高高在上、总是对自己发号施令的父母呢?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架子,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
比如,父母要摒弃高高在上的心理,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要像跟朋友交流那样,而不是命令、指挥孩子。尤其是对那些天性胆小的孩子,更要倍加呵护。对性格倔强、身上有缺点的孩子不要采用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而应该用较为温和的方式循循善诱,一步步地进行引导;放下架子,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当中,与孩子像朋友那般玩耍;学会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多和孩子沟通,向孩子敞开心扉;等等。
从现在起,放下父母的架子,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倾听他们的心声,告诉他们你能够理解他们,也请他们打开心扉,从心底里接纳父母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