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应该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孩子注视着,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要比说什么样的话更有力量。做孩子的好榜样吧!因为身教永远胜于言传。
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甘地的母亲不爱说话,但她懂得用行动教育孩子。每到节日,她就带着小甘地到寺院去,寺院外面挤满了贫穷的人,他们在等待富裕人家的布施。
母亲把钱递给小甘地,再由他送到那些等待布施的人手中。甘地接过钱,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要把钱给他们呢?”
“孩子,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妈妈,可以用这些钱给我买玩具吗?”
“帮助别人是件大事,买玩具是小事,你愿意做大事还是小事呢?”
“当然是大事了。”小甘地很听话地把手中的钱送给了那些贫穷的人。当接受布施的人向甘地道谢时,小甘地内心充满了喜悦。母亲看到小甘地很高兴,又担心他会因此而自我陶醉,就对他说:“孩子,当别人感谢你时,你千万不要居功自满,不能因为自己做了好事而骄傲。”
“为什么呢?”小甘地依然沉浸在快乐之中。
“因为帮助穷人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只不过是把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东西还给别人而已,这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在母亲以身作则的教导下,甘地学会了平和、谦逊,这些对他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身为父母,有一种与孩子沟通的好方法,不是整天唠叨着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也不是给他讲一些大道理。而是直接用行动与孩子沟通,这是最直接而且也是有效的方法。因为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视”下,身为父母,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能骗过孩子的眼睛,要求孩子做到时自己首先要做到。
对孩子来说,父母本身是一种教育因素,这种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在无意之中发挥的,但这种影响作用也是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最为重要的就是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所以,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如果父母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其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孩子的榜样。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和树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父母牢牢地把握住教育管理孩子的主动权。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效仿的榜样,父母的示范作用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的。
心理学家调查显示,有一半的孩子有自己模仿认同的对象,而其中78%的孩子是把自己的父母作为认同的对象。可见,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如果不好好地扮演这个神圣而重要的角色,怎么对得起孩子的崇拜呢?
给父母的建议
如果父母能够做到始终如一地严于律己,就会给孩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会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敬,因为父母本身的言行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会在孩子的性格、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可见,父母坚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在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有一对夫妻经常抱怨他家的孩子“贪玩”“淘气”“不好好学习”。有一次,因为儿子两门功课考试不及格,夫妻就共同“收拾”孩子,打得孩子哇哇大哭。邻居实在忍不住了,就过去批评他们:“你们整天让孩子好好学习,你们好好学习了吗?你俩召集一群人打麻将,却让孩子做作业,他能做得下去吗?”尽管邻居不顾颜面地批评,但夫妻俩一声没吭。从那以后,邻居再也没有听到他们打骂孩子了,他们家里的麻将声也消失了。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孩子成长来讲,这一点尤其重要。每当父母抱怨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其实应该先反问自己:让孩子好好学习,我好好学习了吗?让孩子天天向上,我天天向上了吗?让孩子刻苦用功,我刻苦用功了吗?让孩子排前几名,我上学的时候排前几名了吗?让孩子必须有出息,我有出息了吗?让孩子遵纪守法,我遵纪守法了吗?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或者不想做的事情,而要求孩子做到或者去做,那么,这样的教育能成功吗?
正如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孩子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它就如一座大厦的基础部分,决定了大厦的风格和高矮。孩子最早接触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身为教师,则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给父母的建议
父母给孩子做榜样,一般要把握下面两个原则:
★ 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榜样”作为一种具体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父母不仅是一种权威,而且是孩子言行举止标准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会成为孩子的参照。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不一比放任自流对孩子影响更坏。古人云:“以教人者教己”即要求孩子要具备良好的品质和习惯,父母都应首先具备。
★ 父母要以身示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言行,可是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对父母产生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引导孩子明白应该努力的方向
说到彬彬,在小区里的居民没有不夸他的。他到底特别在哪里呢?很简单,讲话时有礼貌,平时爱帮助人。住在三楼的王奶奶夸他说:“昨天我的腿疼得没办法走路,更不用说是下楼了!但家里的垃圾还是要倒,没办法只能硬撑着,没想到出门时正好碰到了彬彬。这孩子真的好乖,看到我走路不方便,就说要帮我丢,然后把垃圾袋拿去楼下丢。”
其实彬彬之所以如此贴心,完全得益于其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小区里,彬彬的父母是大家公认的“模范居民”。他们不仅热心于小区的公益活动,还不时地帮助其他居民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彬彬的父母自然是十分注意。在彬彬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刻意地找出一些简单的事情让彬彬去帮忙,比如洗菜、丢垃圾等,经由这种方式,彬彬逐渐养成了帮助别人的习惯。拜访长辈或是朋友时,彬彬的父母也会表现得十分礼貌,为彬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给彬彬传达了积极正面的示范。
习惯决定命运,拥有一些好的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因为细节和习惯而使人获得成功的例子。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比较高的人生起跑线,但是这个起跑线究竟在什么地方,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
有的人认为是优越的物质条件,有的人认为是天分,有的人认为是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但无论有多少种说法,始终不存在一个统一被大家都认可的答案。于是,各人都在按照自己肯定或欠肯定的想法对孩子的人生起跑线进行规划。
其实,虽然孩子成长的客观情况不一样,但是在每个孩子的生命历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某种习惯自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应该如何指导才能让孩子听从教导?如果只是纸上谈兵的话,那对孩子形成的教导力是有限的。有一句话叫“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人在谈论道理上,也同样适用于对孩子的教育中。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如果父母能在生活中自觉地做出一些表率,并对自己的行为向孩子做出解释说明,孩子就会在这种言传身教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明白一些道理,遵守一些规则,更听你的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这位老师不能以身作则的话,那么孩子的成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对于这样贴身全方位的教导老师来说,没有什么是比亲力亲为更重要的了。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是多方位的,身为父母,你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表情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
“妈妈见到每个人的时候都是微笑着的,并且都还要问好呢!”
“谁家有了困难,爸爸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的,大家都很喜欢他,我以后也一定要成为一个像爸爸那样受欢迎的人。”
“妈妈在每次出门前都要确定一下门是否是关好了的。”
在谈论一些父母的习惯时,几个小朋友之间出现了以上的对话。由此可知,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所产生的作用已经深深地渗入了孩子的生活当中。在生活习惯的潜移默化中,孩子也渐渐地模仿着父母的行为,形成了一些习惯。
我们不难发现,细心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比较细腻的,严厉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要么叛逆、要么内向,乐观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更有面对挫折的勇气。
父母拥有着怎么样的性格和习惯,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孩子,让我们可以从孩子身上找到自己熟悉的特征。
所以,就冲着这份潜移默化的优势,父母自身只有更完善,给孩子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榜样,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好,也会对你有更多的尊重,更能听从你的教导。
“宝贝,你怎么不喜欢刷牙啊?不刷牙会有蛀牙哦!”一个母亲见到孩子又不刷牙就想睡觉的时候责问孩子。
“才不会呢,爸爸还不是经常不刷牙,他也没蛀牙啊!”孩子的回答让做母亲的很无语。
这样的例子在你身边发生的概率也不小吧?当孩子以你们为准则的时候,你们发生了变化,孩子的准则也会在同时发生变化。所以,作为父母,虽然没有人刻意对你们进行监督,自己也应该自觉地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必须明白一点,对于孩子来说,你才是最重要的,你在孩子生命中的分量是其他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取代的。
给父母的建议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你抱怨孩子吃饭前不洗手、睡觉前不刷牙等坏习惯的时候,不妨想一下,你自己是否做到了。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你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情况。当孩子身上表现出某种你比较反感的行为时,请不要忽略,因为这也是对你行为的一种预警。
★ 规范自己的言行
我们知道,孩子拥有着高度的模仿天赋,所以身为父母必须做到的是:规范自己的言行。当你的言行规范了,在孩子天性自然地对你进行模仿的时候,那些好的表达方式和活动方式就在不知不觉之间渗入了孩子的意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事前承诺不如事后惊喜
14岁的小涵,期中考试成绩大幅提高。妈妈很高兴,便说要给女儿奖励。小涵很高兴,提出要和同学一起报网球班。妈妈一口答应,还陪着她把网球拍、网球等装备全部准备好。小涵也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两人相约一起去学。
不料第三天早上要交报名费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反悔了,说:“我那天没想周到。”说什么也不让她报名了。小涵失望之余,只能先给同学打电话,没想到,对方一听很生气:“我们不是都说好了吗?你怎么能说话不算数?”随后便挂了电话。小涵难过得掉下了眼泪。
“为什么不给我报班,是因为贵吗?”“当然不是,我连球拍都给你买好了。”“那是为什么?”
妈妈很耐心地说:“你白天要上补习班,晚上又要去赶网球班,妈妈怕你太累了。”
小涵知道妈妈的话有道理,可她还是不能原谅妈妈。
“如果是这个原因,一开始就不要答应我,既然答应了,就不能反悔。为什么大人说话孩子一定要听,可大人就能说话不算数呢?”小涵说,她以后再也不相信妈妈了,然后愤怒地剪断了网球线。妈妈没想到,自己随便的一句承诺,让女儿失去了朋友,更让自己丧失了孩子的信任。
刘慧是一位10岁男孩的母亲,对于如何奖励孩子,她很有一套:“对孩子许诺,如果不是有非常大的把握,我绝对不做,不然,到时候被动的就是我自己。”
因为儿子很调皮,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一次,儿子考到全班第5名,比上学期足足有了10名的进步。刘慧起先不动声色,儿子也没提出想要奖励。可几天之后,刘慧很平静地对儿子说:“妈妈请好假啦,下个星期带你出去旅游!”
儿子高兴地蹦了起来:“真的吗?”
“是呀,你考试考得那么捧,妈妈当然要好好奖励你啦。”
“可你怎么现在才奖励啊?”
“因为妈妈要给你一个惊喜呀。”刘慧应对得非常巧妙,儿子对这个答案也非常满意,高兴地欢呼:
“妈妈太棒了。我下次要考得更好!”
刘慧知道,这一次,儿子对她的表现很满意。
“其实,我本来就有这个打算,如果儿子考得好,就带他出去旅游。可是,一是我的请假时间还没有确定,二是也没想好到底去哪里玩。等到一切安排妥当,我才向儿子宣布这个消息,既给了他惊喜,自己也把握十足。”
“因为事先没有对孩子承诺过什么,要不要奖,奖励什么,这些主动权全部掌握在我自己手里。”谈及自己的经验,刘慧显得很得意。
从小到大,萦绕在耳边的承诺太多了:只要这次考试成绩有进步,爸爸就给你买手提电脑;只要这次考试能在全班排上前五名,妈妈就答应让你去夏令营……诸如此类的承诺,都是父母在考试前给孩子。而当假期真正来临,孩子的确做到了,需要父母兑现承诺的时候,不少父母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履行承诺。孩子因此对父母失去了信任感。
结合上面两则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承诺往往会让自己陷于被动,惊喜却能给孩子更大的鼓励。聪明的父母从不轻易承诺,孩子真的做得很出色,立即给一个大大的惊喜。心理咨询师也认为,父母千万不要向孩子轻易许下承诺,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
给父母的建议
★ 承诺是金,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教育孩子。如果你认为孩子年龄小就可以马马虎虎地对付,那你就错了,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而且他会随时翻出来照着做。
★ 长期守信得来的信任,很可能只因为一次失信就消失殆尽。所以爱惜信用的人一定要谨慎行事,千万不可走错一步。
★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所以,一旦许诺,就要努力做到。
不要轻易对孩子承诺
“聪聪啊,明天学校演讲比赛,你要好好加油!争取拿个第一名,妈妈就带你去香港玩!”妈妈说得很带劲,可是聪聪像是没有听见一样,继续翻看他的漫画书。
“听见妈妈跟你说话了吗?这孩子,一点儿礼貌也没有呢!”爸爸瞪了聪聪一眼。
“算了吧,儿子生我的气呢!上次我说得第一名就去香港,结果因为公司临时派我出差没去成嘛!唉,聪聪啊,妈妈不是故意的……”妈妈走过去,半是安慰,半是道歉地想摸摸他的头。
聪聪把头一偏,一下子就躲开了。他瞟了妈妈一眼,说:“上次比赛之后,所有的同学、朋友都知道我要去香港了,最后却没有去成,我知道妈妈是出差,知道妈妈不是故意的。但是,您出差回来了也不补上,这会儿又说拿第一才能去。现在,我不稀罕了!”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经常对孩子许下各种各样的诺言:“爸爸一会儿就来接你!”“明天带你去看熊猫!”“听话,爸爸就给你买个玩具汽车!”……可是到了最后,父母却没有履行自己对孩子的承诺。
开始时,孩子对父母的诺言非常相信,如果一次次兑现不了承诺,孩子就会感觉受到了父母的欺骗。最后,不管父母再说什么,孩子都会置若罔闻,或者干脆说:“我再也不相信你了,你说话不算数,你说谎!”
一天,冰冰向同伴炫耀:“爸爸说,今天他给我买辆小赛车!”第二天,同伴忙问他:“哎,你爸爸给你买赛车了吗?”冰冰觉得很不好意思,觉得很没面子,就低头很小声地说:“没有。”同伴不假思索地说:“和我爸一样,大骗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兑现给他的承诺是爱和关怀,不信守承诺,就是不爱他。所以,父母只要答应孩子的事情,就必须兑现,不讲信誉的父母很难有权威,会失去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人无信不立。所以,在平时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说话算数,也就是父母承诺给孩子的事情自己必须把它办好,要把说话算数当成内心深处强烈的责任。
父母一定不要给孩子签“空头支票”。如果答应孩子周末带他去动物园,就一定要去。如果临时有事,也要先考虑事情是否重要,如果不重要,就要说到做到,还是应该带孩子去;如果事情确实比较重要,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并争取尽快带孩子去。而且,注意应该尽量避免这种失约情况的发生,这样才能取信于孩子。
有时候,父母为了诱导孩子做某事,就会轻易许诺孩子某些条件,但事后却没能兑现。这时,孩子就受到父母不守信行为的暗示,就会跟着模仿,这样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父母只有言行一致,才会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就愿意与父母沟通。
给父母的建议
对孩子承诺后,父母最好能把承诺记在记事本上,提醒自己及时兑现。不管对孩子许下什么诺言,都要尽可能去实现,如果不能实现,必须要向孩子说明情况,郑重道歉,并与孩子商量弥补的措施,千万不能敷衍。这样,孩子才会相信父母,也会愿意与父母沟通。
别逼孩子成“龙”成“凤”
京京今年6岁,学钢琴已经有2年多。京京的妈妈也一直在辛苦地陪伴,可就在最近即将考级的时候,女儿却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学了。事实上,京京活泼好动,在琴凳上不太坐得住。辛苦了这么久,妈妈觉得可惜,但询问了一些专家,妈妈总算是想通了。她说:“孩子的童年生活的确太宝贵了,逼她学她不喜欢的东西,费力不讨好,还不如让她多开心地玩玩,一切顺其自然吧!”
有很多父母都信奉“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他们认为只要把孩子的目标定高一些,孩子即使达不到父母所要求的高度,也可以达到一个离目标不太远的程度。于是他们给孩子制定了一些很高的学习目标,如一开始就将目标定在了哈佛、清华、北大等名校,认为这样孩子即使上不了北大,也一定可以考个重点大学。
其实这种过高的目标只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有时还会使他们丧失信心。因为目标定得过高,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必然会导致孩子不断面临失败和打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
父母应该结合孩子的自身能力来确定目标,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在强硬的情况下被动地学习。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只有当孩子有了自我求知欲时,他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给父母的建议
既然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非父母的“精心安排”,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顺利地将孩子引导出来,发挥他们自身最大的潜能呢?
★ 通过旁敲侧击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孩子对一门课程感兴趣,那么他就会更加刻苦地学习,并且激发创造性思维。当孩子出现了这类想法的时候,父母可以再适当地给予孩子一些奖赏或者给予孩子更好的鼓励,和孩子一起来发掘学习中的乐趣。
★ 帮孩子找到学习的黄金时间段:为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父母千万不能逼迫孩子学习,而应该尊重孩子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黄金时间段。这样孩子不但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
★ 用目标激发孩子的学习:给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短期计划,让孩子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制定目标时,父母应该注意,规定孩子实现这个目标的期限不能太长,否则孩子不能坚持下来;目标设得不能过高,如果严重超出孩子的能力,会让孩子产生压力。
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宣泄
很多时候,大人和孩子是相同的。大人的情绪也会表现出来,只是大人比小孩子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当孩子发生情绪波动的时候,我们应该进行安抚,并对孩子进行疏导。比如用温柔的语气问他想要什么。然后通过和孩子的交流,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大人有压力的时候都想找一个地方宣泄一下,来释放内心不满的情绪。而孩子往往也需要这么一个空间来进行自我调节。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有一定的情绪,比如:恐惧、悲哀、喜悦、愤怒。与大人不同的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因此当他们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而且在身边没有大人指引的情况下,孩子自发的宣泄情绪往往是不当的。比如有的小孩会选择哭闹,有的小孩会伤害自己,甚至攻击他人。
乐乐得了很严重的感冒,妈妈在带她看病的路上经过一家甜品店,这个时候乐乐哭闹着让妈妈给他买冰激凌。
妈妈因为担心乐乐感冒加重而没有给乐乐买。乐乐生气地挥着小拳头打妈妈,边打还边喊:“打死你,打死你。”
乐乐的这种宣泄方法就是不良宣泄。除了攻击他人外,哭闹和自我伤害也是不良宣泄的一种表现。作为父母,要始终以关怀和慈爱来面对孩子的不良发泄,并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
给父母的建议
★ 忌粗暴压制:性格比较暴躁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发泄情绪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暴跳如雷。然后采用粗暴的方法将孩子制服,遏制孩子的发泄。
★ 给予拥抱安慰:首先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好。然后轻轻地拥抱他,耐心地询问孩子到底想要什么,试图引导出他的不满和看法,然后慢慢地疏导他的情绪,使孩子能够接受你,从你的身上获取安全感。切记不可用大声训斥或惊慌失措来刺激孩子,以免激化他的情绪。
★ 对症下药:孩子情绪的产生往往是有原因的,孩子的世界比较简单,引起不良宣泄的原因也不外乎那么几种。要关心孩子,试图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调控孩子的心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耐心地倾听孩子说什么,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劝说、教育。
★ 合理宣泄:如果当你想尽一切办法之后,孩子的情绪还是过于激动。那么,就找一个安全的宣泄方式,让他尽情宣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