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信用制度建设
市场经济离不开良好的信用秩序的建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将信用仅仅理解为“借贷”是不完善的,应从更广泛意义上理解它。制度经济学的创始者康芒斯认为:“实际上,债务和所有权都不是财富,它们是制度。是经济活动赖以存在的环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类不可或缺的。”
3.4.1 制度概述及特征
1.制度概述
制度就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范、原则,这些规范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用制度分析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始于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家以制度作为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而形成制度经济学。在新制度经济学中,被后人普遍认可的关于制度的定义是T.W.舒尔茨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中所作的概括。他将制度定义为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多种功能。舒尔茨还进一步将制度分为四种类型。美国经济学家V.W.拉坦将组织列入制度概念之中,认为组织与制度是没有差别的等同概念。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务程序和道德伦理行为规范等。其实,制度本身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几乎涉及所有领域,很难作出统一定义。
2.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般看来,制度有以下基本特征:
(1)制度具有客观性。制度是人类适应社会环境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但作为实践的产物,它离不开所依赖的社会基础,这正是其客观性的表现。
(2)制度具有系统性。首先,制度由一系列要素和环节构成;其次,制度是由一系列子制度系统构成的整体系统,它们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和配合,共同实现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3)制度具有连续性。制度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现行制度是对过去制度的扬弃,又是未来制度的基础。要使制度发挥应有作用,就必须不断完善制度的制定和修改。
(4)制度具有约束力。制度具有强制性,没有约束力的制度是失败的制度,也不能称其为制度,这种约束就是要求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5)制度具有功能性。制度的功能性是指它能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使人们利益一致,减少冲突和摩擦,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3.4.2 信用制度概述
1.什么是信用制度
信用制度是制度中的一个分支,信用制度是对信用行为及关系的规范和保证。自信用产生以来,为了能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各国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法令来规范信用行为和信用形式。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追求更加完善的信用制度成为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
综观信用制度发展历程,它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及信用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市场规则的总称,它是信用制度的主体;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行为及信用关系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的总括。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正式和非正式信用制度的建设,二者是不可偏废的。
2.信用制度的作用
信用制度是在商品交换中形成的,是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信用制度包括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信用保证等。信用制度的功能有:减少经济活动和联系中的不确定性,帮助人们形成稳定、可靠的预期;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把阻碍合同得以进行的不利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节约交易费用;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秩序,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3.4.3 信用制度建设
从宏观角度来看,信用制度建设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果把信用制度比喻为车或鸟的话,则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就是车的轮和鸟的翼,二者缺一不可。
1.信用制度与道德规范
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缺少道德建设是不可想象的。道德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来指导人们的行为,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之间关系,调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道德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它一经形成就对社会经济产生极大作用。
(1)道德是信用制度的思想基础。市场经济要求人人合法经营,公平交易,相互信任,互利互惠。做到不损人利己,不以次充好,不坑蒙拐骗,不恶意拖欠等。要做到这一切就需要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道德信念来维护。在这些手段中,道德信念的实施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加强道德建设,最根本的内容就是加强诚信建设。诚信主要包括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其中政府诚信是保障,个人诚信是基础,企业诚信是重点,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一个良好信用局面的实现。加强道德建设,还要着眼于制度建设。要建立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则衰,国家无信则败。这些道理人人皆知,但诚信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社会去倡导、建立和维护。
(2)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思想家孔子说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就是道德价值观,“道”就是是非标准。也就是说,有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有正确的是非标准,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自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经济进步。因此,自古以来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哪个朝代都非常重视道德建设,重视道德的作用和力量,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判断和善恶标准。古人云:“道德不倡,天下不宁”。可见道德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规范、教育、导向作用。所以,道德历来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完善自我、治国安邦的重要工具。
2.信用制度与法制建设
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涉及各种利益关系,没有法律法规的建设,不科学界定行为边界,就有可能导致侵犯企业、个人利益的行为发生。如个人隐私的保护、国家机密的保护都离不开法律支持。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惩治破坏信用的违法行为,显示法律的效力和威严,使人们自觉遵守信用,建立良好的信用社会。“法律制裁所具有的宣告效应十分有利于防范违法犯罪的滋生。法律制裁的严重后果会使企图发生失信、违约行为的经济主体重新衡量其行为的成本”。
本章小结
本章阐述了信用的定义。经济学中的信用与平时我们所讲的信用有本质不同,在这里它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信用产生要具备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私有制存在;二是社会分工和财产分配不均衡。信用产生后,随着社会更替,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等。信用产生后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信用是以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本书中讲了以下几种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和国际信用等。
信用关系的载体是信用工具。信用工具是表明债权与债务关系存在的文字性凭证。典型的、常用的信用工具在本书中提到了十几种,如本票、汇票、支票、信用证、信用卡、国库券、股票、债券、大额存单、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
信用制度建设极为重要。没有良好的信用制度,就没有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本章讲述了什么是信用制度,怎样建设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建设与法制建设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思考题
1.信用的本质是什么?
2.借贷资本的特点是什么?
3.信用的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4.商业信用的特点是什么?
5.银行信用的特点是什么?
6.国际信用有哪些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