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共同话题,会加深彼此好感
与人交往就像听收音机,只有进人和对方相应的频段,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喜欢,才能进入对方的“范围”即“人脉网”,交流和沟通时才会更加顺畅。
一家设计公司打算聘请本市最著名的设计师来做大型园林项目的设计顾问,但是这位老设计师性情孤傲,公司派人几次登门拜访都碰了钉子回来。最后,只好让本公司最擅长交际的公关经理白小姐前去老设计师的家里请他出山。
白小姐通过其他人得知,老先生在丹青方面情有独钟,于是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苦读了几本中国美术史方面的书籍。白小姐来到老设计师家里,老先生对她并没有任何欢迎的意思,只是出于礼节没有下逐客令。白小姐对此并不介意,装作漫不经心地来到老先生的书桌前,欣赏起了他刚刚画完的一幅山水画,一边欣赏一边不住地赞叹说:“老先生的这幅画,气韵生动,清润文雅,平和怡然,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作品啊!”一旁的老先生听了,顿时有了一种知音的感觉,脸色也缓和了下来。
白小姐趁热打铁又说:“老先生,您这是在学习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绘画风格吧?”老先生一听,觉得白小姐是绘画方面的内行,态度很快地就转变过来,兴致勃勃地和白小姐谈论起了吴门四才子和松江画派的话题,白小姐认真地听着,并时不时地讲述对明代各绘画流派的看法。两个人的兴致越来越浓,距离也越来越近,最终老先生在愉悦的心情之中爽朗地答应了白小姐,出任该公司的设计顾问。
怎样进人对方的“频段”呢?关键是要和对方“同步”,找到你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和对方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让对方愿意听你的话,才能加深彼此间的好感。这就要求先选好话题,话题好可使人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话题选不好,便会导致四目相对,局促无言。那么怎样挖掘共同的话题呢?
1.首先话题要自己了解
对于自己不太熟悉的话题,比如书法,即使看出对方非常感兴趣,很精通,最好也不要聊。否则一直听对方在旁边向一个一窍不通的人夸夸其谈,而一言不发,也是一件累人的事。有来有往才叫沟通,沟通得好,关系才能更进一步。如果对方向你提出一些问题,而无法回答或应对,对方则很可能识破你的“讨好谄媚”,这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对方可能从此后再不和你深交,或从内心鄙视你,这就得不偿失了。
2.对方对话题感兴趣
寻找对方感兴趣话题的最大困难就在于不了解对方,同他人交谈时,最好先尽快熟悉对方,消除陌生。在短时间里,通过敏锐观察初步了解对方:他的发型,他的服饰,他的领带,他的烟盒、打火机,他随身带的提包,他说话时的声调及他的眼神等,都可以给你提供了解的线索。如果在对方的屋子里,就会有更多了解的依据:墙上挂的画,橱子里放的摆设,台板下的照片,书橱里的书等,这一切都会自然地向你袒露关于主人的情趣、爱好和修养等。
通过观察怎样找到能够让人相见恨晚的话题呢?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先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这类话题是每个人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就能说个不停了,以至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在这些发言中,悄悄关注对方的表现和思想理念。
(2)巧妙地借用此时此地某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关键要灵活自然,就地取材,思维一定要敏捷,能达到由此及彼的联想,进一步试探对方感兴趣,而自己熟知领域的话题。
(3)问对方的兴趣,循趣发问,更能顺利地进人话题。每个人都有几种平时喜欢的娱乐方式或兴趣爱好,寻找和自己有交集的兴趣话题,切磋一番或者谈谈其中的情绪,适时问问对方平时怎样消遣,怎样提高,就可以在交流中加深感情。也可以先谈谈你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个抛砖引玉,然后在彼此的兴趣爱好里寻求共鸣点,以此增加了解和深化感情。
(4)在缩短距离上下功夫,力求在短时间内了解得多些,缩短彼此的距离,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来。尽量了解对方的想法,所谓“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投机,最终才能结交为好友。从这方面考虑,最好围绕对方的事业或者对某些现象的看法来谈论,抓取这种话题,最容易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品德智慧、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水平和品位。比如,问对方你做什么工作的?我很难理解你的工作,和我说说好吗?从对方的谈论中就可以看出对方是否热爱他的本职,是否热爱生活,对生活、工作的见解是浅薄的还是深刻的,更有利于自己决定是否和对方继续交往。
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并不是讽刺一个人处世圆滑,而是对善于在人际间游走的人的智慧的肯定。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投其所好、知其所喜,说对方想听的话才能达到我们说话的目的。如果能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迎合了他人的兴趣,博得好人缘就是很容易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