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基础数据与发展指数研究(2016年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工业设计园区的数据统计分析

是一项寂寞、枯燥又乏味的工作,

然而中国工业设计的基础工作

恰恰需要有人默默地耕耘,

土壤改良好了,

工业设计的根才能深深扎入

中国产业的土壤中,

坚持!坚持!坚持!

根深叶茂,

开花结果!


设计不仅是视觉。甚至不只是语言。她是精神的安静而神秘的中心。她不在修辞中做窝。她只是一个安静的本质,不需要那些“土豪金”来扰乱她。她是单纯的;她是安静的;春雨润无声,有她自己的呼吸。设计是一场静悄悄的生存方式的革命,而不是修辞练习,更不是游戏人生!

假如“大师”使你们恐惧,向伟大的自然请求忠告吧!

美国人的“个性”本分展现在“创意”和“营销”,而非“制造”上。因为有的是比他们的土壤和个性更适合去“制造”的国家。于是,他们在将“制造”不断外包给全世界的同时,美国成了拥抱互联网及其思维的国家,它无需为“品质”而操心。抓住创新和营销的制高点,对于美国人来说,至关重要。美国式为创新而生的体系,注定只会催生少数塔尖上的明星公司。

我们“加工型的制造”机制还未摆脱,更未超越引进的标准、品质;我们的机器始终与维修如影随形;当我们连基本的人性包容和品质需求都满足不了时,我们却突然像美国人一样高谈个性化定制、云计算服务,是不是太“奢侈”了呢?在“创新”与“品质”两方面,中国企业会不会最终像中国足球一样不伦不类呢?

我们无意否定任何潮流,而只想提及潮流的另一面。

我们更应坚信人类无论如何创新,都颠覆不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需求,颠覆不了对优秀而稳定的品质的需求。想想看,要将一个几乎每台机器都需要的普通轴承做到使用寿命至少半个世纪,一台不管是否智能化的冰箱至少10年内不会有故障,一个很普通的房子至少在100年里不会倒塌,真的需要借助互联网来“交互”实现吗?

为“品质”而生的扎实的工业化机制,却使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拥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我们知道人类永远需要制造,我们也应该知道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因此把基础数据统计的信息融入进自己本来的优势,以创造出我国自己符合时代与个性的进一步优势!

比尔·盖茨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创新仅凭市场驱动,我们都不关注不公正现象,那么我们的重大发明将令世界的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无论我们掌握多少科学秘密,都解决不了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只是在玩智力游戏。”

有两类抒情诗人,第一种诗人,他热爱生命,但他热爱的是生命中的自我。而另一类诗人,虽然只热爱风景,热爱景色,热爱冬天的朝霞和晚霞,但他所热爱的是景色中的灵魂,是风景中大生命的呼吸。他们流着泪迎接朝霞,他们光着脑袋画天空和石头,让太阳做洗礼。这是一些把宇宙当庙堂的诗人。从“热爱自我”进入“热爱景色”,把景色当成“大宇宙神秘”的一部分来热爱,就超出了第一类狭窄的抒情诗人的队伍。

光有“商品”是不够的!好像一条河,你热爱河流两岸的丰收或荒芜,你热爱河流两岸的居民,你也可能喜欢像半神一样在河流上漂泊、流浪航行,做一个大自然的儿子,甚至你或者是一个喜欢渡河的人,你热爱两岸的酒楼、马车店、河流上空的飞鸟、渡口、麦地、乡村等等。但这些都是景色——“物欲”。这些都是不够的。你应该体会到河流是元素,像火一样,他在流逝,他有生死,有他的诞生和死亡。必须从景色进入自然的呼吸和言语,要尊重自然的秘密。你不仅要热爱河流两岸,还要热爱正在流逝的河流自身,热爱河水的生和死。有时热爱他的养育,有时还要带着爱意忍受洪水的破坏。忍受他的秘密。忍受你的痛苦。把宇宙当做一个神殿和一种秩序来爱。忍受你的痛苦直到产生欢乐。这就是真正的人类文明之“诗”!这诗歌的全部意思是什么?要热爱生命不要热爱自我,要热爱风景而不要仅仅热爱自己的眼睛。这诗歌的全部意思是什么?做一个设计师,你必须热爱人类的秘密,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应该歌唱的。

必须克服“设计”的世纪病——对于表象和修辞的热爱。必须克服设计中对于“炫耀”的追求、对于视觉和器官感觉的刺激,对于细节的琐碎的描绘——这样一些“疾病”的爱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体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革,促使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工业设计”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工业设计”逐渐深入人心,与整个国民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企业登上世界经济舞台的过程中,越来越发挥其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近10年来,特别是2006—2013年,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目前,我国初具规模的专业工业设计公司已从初期简单的产品外观设计,发展到企业发展战略、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全方位的设计策划。上千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工业设计专业和相关专业,每年培养设计人才超过30万人。各省、市的工业设计协会(促进会)组织得到发展和加强,至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已有18个建立了工业设计行业组织。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设计创新体系,并呈现出设计与科技、设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

依据工业设计产业的阶段性分析,可以初步将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定位于从“推广化”阶段向“规模化发展”过渡的阶段。更准确地说,我国工业设计产业目前处于“推广化——接单式的游击战”“规模化——与企业捆绑的阵地战”与“市场化——与产业链相关集成的服务型产业结构创新”相互交叉的历史阶段,又急需明确“战略化”,以“国家发展需求”主导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我国需要尽早规划工业设计产业在我国经济战略布局中的角色。这样一种交叉因素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从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来看是十分特殊的。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平衡,使得设计发展在区域上尚不平衡;但为了满足13亿人口的基本需求,追求大、多、快的发展模式也是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加工型“制造”大国在社会经济产业链中淡化了“制”——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等设计战略方面的创新。从产业链的上端——国家战略需求研究、政策扶持、民众衣食住行用本质需求即“人”的研究、设计目的的研究、基础研究、市场战略策划和服务体系等,到产业链的末端——商业策划、营销策略、营销渠道、品牌塑造和回收机制等缺乏规划指导和政策管理。多年来产业链结构上的缺陷,致使工业设计在产业链上作为“轴线”贯穿、协调的作用得不到体现,沦为“美化”、“造型”的代名词,或片面地成为技术的“包装”、商业促销“噱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工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但是产业结构问题却日趋尖锐。在改革开放初期,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以及主导性的体制使我国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备可观的成本优势,而在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短缺的状况下,依靠成本优势自然便成了我国企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但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与现代市场演进的矛盾开始显现,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型制造业难以向更高的价值生产层面迈进,在制造创新性、突破性产品的挑战面前困难重重。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顺应国际竞争环境及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经济也必将从低成本时代进入高成本时代,企业原有的成本优势正逐渐消失,以往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将向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艰难转变。经过对发达国家促进工业设计产业战略和举措的学习研究,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自身特点,我国的工业设计产业近年来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得以迈向高速发展时期,并且初步具备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技术、政策环境以及社会环境。

工业设计产业的“综合发展环境”,包括工业设计扶持政策、工业设计推广政策、工业设计公共服务政策三个主体部分构成的公共配套政策。公共配套政策是引导工业设计产业良性、快速发展的机制保障。在当前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的时期,明确、合理的政策规划意义明显。

为了使中央政府对宏观上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一个可以量化归档的工业设计发展评价体系,提炼出与工业设计园区健康发展相关的若干核心指标并建立一套可纳入国家统计的发展指标体系十分重要。

我国的工业设计研究和统计起步较晚,而作为工业设计强国的英国、德国、美国、日本都早已开始着手建立本国的工业设计DNA数据库,并将其作为衡量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和预测未来国家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依据。

长期以来,虽然在学界和企业界都有大量的对于工业设计概念、方法、流程等的研究,但是却很难统一出一种适用面广、比较客观的通用概念。同时,我国的设计相关产业发展不均衡和地区产业发展差异也使得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存在多种误读,比如:

(1)工业设计等同于造型和产品外观设计。虽然在设计学界和产业界关于设计价值、工业设计的广义和狭义定义已经经过了长时间的推演和研究,但是经过沉淀的知识并没有很好地传达到设计之外的更多领域。

(2)工业设计产业的直接经济规模不大,不适合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参考因子,表面上看工业设计只是现代服务业的补充内容,实质上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只有工业设计连贯“制”与“造”,真正地成为“制造—流通—使用—回收”经济结构全程序的牵引,才有可能使中国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形成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3)工业设计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遇到同质化竞争时才需要认真考虑。在此之前,发展技术、优化管理更加重要。当前的“产能过剩”“结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工业设计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4)但是,一定要明白:工业设计并不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灵丹妙药,工业设计是一种“设计拉动企业创新的机制”,该机制要融入企业的决策、研发中,要掌握主动定义市场的能力,就要加强“潜在需求”的研究和以“潜在需求”定义前提下的材料、构造、工艺等的基础研究准备,这样才可能帮助一个濒危企业通过重新定义的产品设计而起死回生。只有通过重新定义的产品系列在用户心中的沉淀——“品”的塑造,才会有真正的“品牌”形象,快速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

类似的对于工业设计的错误解读很大程度上源于客观上很难对设计的流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又对“创新”急于求成,忽视基础研究的积累;此外,国家统计局等职能部门还未建立针对工业设计的统计标准和数据采集方案,进而使得设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价值难以被量化和重视,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难以得到有效的实践和传播。

工业设计产业园区作为设计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工业设计园区的考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设计产业链的整体状况,并基于此进一步辐射至企业、设计师、各个行业中。设计园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产学研商”相结合,依托所在地的产业集群,在跨界、交叉学科、人才“集聚”的基础上,逐渐融合、构筑合理的产业链系统,以形成“园区”所在区域的产业创新机制的孵化温床。政府亦可通过“园区”这个公共服务平台,以“四两拨千斤”,扶持、引导区域产业链中各个方面的对接与整合,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我们希望通过持续性的统计研究,并综合运用设计学、统计学等不同方法,逐步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工业设计产业研究方向,拓展工业设计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报告中涉及的大量数据一方面来自研究人员的采集,一方面则来源于各园区的自主上报,我们力求用一个经过不断积累的数据进行研究、验证,以完善、健全的评价模型和系统框架来承载各种客观汇聚的数据。数据的客观排序结果可以作为园区之间互相学习借鉴的参考,并不直接代表我们对于园区孰优孰劣的判断依据,并将在今后数年数据日趋丰富之后,具有更强的趋势指导意义。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 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

柳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