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长期增长过程中的经济周期
超过数千年的中国传统经济,除了在农业或商业领域偶尔出现一些波动外,总体上是长期增长的。在这一趋势中,除了外部入侵外,存在着间隔大约250年的朝代循环。
朝代循环是按以下形式发生的:建立了新朝代的君主会重建经济并进行基础工程建设,如水利、运输、垦荒以及仓储,从而滋养更多的人民。其朝代继承者可能由于无能或谨慎而未能投资维护或加强基础设施。这就导致了在某个时期内人口增长超过了经济的增长,从而刺激了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的迁移,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城市地区的繁荣。富裕起来的商人会使用其资金购买农村土地,因此加大了贫富之间的社会差距。很快,无地的游民就会形成不满因素,增加了大规模反抗的机会。相应的损失会导致各朝政府税收的增加并损害农村经济。而没有良好的农村市场,城市经济就会衰退。这种社会动荡常常会引来外部入侵。其结果将是旧王朝的崩溃、人口锐减以及新王朝的建立。这样一个250年的循环间隔,比起现代每五十年、十年或三四年出现一次的经济周期要长得多(Fei,1935:1-13;Feuerwerker,1968)。
中国城市与农村地区的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农村经济强大时,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提供了市场、资金和劳动力;当城市经济衰退时,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就会消亡。农村地区经济危机的主要来源就是人口压力,而在城市地区,则主要是由于市场的紧缩(Lin,2004; Lin,2006:126)。
有些危机是同时由这两种原因引起的。例如,许多学者认为,18世纪清代中国的经济就是从繁荣衰落到了萧条。繁荣的一个早期信号就是可耕地翻番、更大的地区间贸易、新谷物的种植以及手工业的发展,供养了在半个世纪内史无前例地增长至原来两至三倍的人口。但是,到了1748年前后,饥荒的问题出现了。
这不仅是人口增长所造成的,也是人均能支配的货币供给减少造成的。从16世纪以后,中国的货币供给越来越依赖于海外进口的白银。1550—1700年,日本供给中国的白银多于拉丁美洲,而从1700年以后,拉丁美洲则成为了更重要的白银来源。1748年人口就出现了增长,而由于日本的白银供给下降,拉丁美洲的白银增长落后于人口的增长,因此白银供给没有出现与人口的同步增长。在1775年到1795年的20年间,人口增长速度放缓,拉丁美洲的白银增加,人均收入得到改善。其结果就是,1748年的饥荒问题得到缓解(Lin, 2004)。
在1820—1850年,人口增长率依然缓慢,但国际市场上的白银供给随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到来而急速下降;于是,中国人的生计受到影响,在太平天国运动和随后内战爆发的背景下,社会紧张形势加剧。这些战争夺走了将近4.3亿人口中1/20~1/9的人们的生命。这一晚期的帝国经济危机导致的结果是中国和日本在亚洲地域政治秩序中相对地位的逆转。掌握着白银的日本,没有受到拉丁美洲所产生的白银供给危机的影响,这一点在明治维新时期愈加突出(Lin,2006:第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