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理论精解和案例剖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几种可能的成功评判标准

一般来说,对于成功与否的问题应该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或者说,可能有很多种标准答案。这是因为不同的投资人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考虑问题的思路,他们自然会得到各自不同的结论。下面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判断标准,这些标准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的,笔者总结了下面四种判断标准:

第一,只要盈利就算成功,盈利越大,成功越大;

第二,对盈利进行风险调整后,盈利越大,成功越大;

第三,达到了事先制定的投资目标就算成功;

第四,投资行动之后,价格的实际波动走势有利于投资者。

下面对这四种标准一一进行说明。

(一)标准一是“民间”最常用的标准

标准一是最直接、最容易想到的思路,投资者在判断的时候一般都用这个标准。投资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体现盈利的是收益率的大小,因此,比较收益率的高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谁挣得多,谁就是成功者。在实际的判断中,这是“民间”经常被使用的方法,也是最容易被认同的方法。

(二)标准二是学术上的标准

稍微有一点儿“学术”知识的投资者,就会对上面的标准一提出质疑。盈利的大小与所冒的风险大小有关。如果所承担的风险过大,而所得到的盈利与之不匹配,其投资行为即使盈利,仍然是不成功的。例如,从2005年到2007年年底,上证指数从998点上升到6000点以上,在这个过程中,假设某个投资行为的盈利是200%。200%就是原资产的3倍,听起来是很高的盈利率,但是,却不能认为这个投资是成功的。这是因为同时期市场整体的上升幅度是6倍,而不是3倍。如果盈利达到了6倍以上,则认为投资是成功的,6倍左右则是平手,低于6倍就是失败。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个问题:假设不进行分析研究,而采用被动的策略(购买指数基金),那么,在这个时间段的盈利应该是6倍左右。投资者花了力气去分析并采取了行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盈利率。如果“花力气得到的”反而低于“不花力气得到的”,就应该认为是失败的。

标准二考虑到了标准一的不足,提出了“风险调整之后的盈利”的概念。在教科书和学术论文上中经常使用这个标准,并提出了若干个具体的“风险调整的方法”。

由于要进行风险调整,标准二在使用的时候必然会遇到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例如,用什么体现风险、如何用风险进行调整。这样,就必然产生一些不同的方案。常用的有几个指标,如夏普指数(Sharpe measurement)等。由于这里的重点不是讨论标准二,因此,对它就不继续进行介绍了。

上面的标准一从盈利的绝对数量考虑,属于绝对标准。标准二考虑了相对的盈利率,属于相对标准。

(三)标准三是部分投资者的特殊考虑

标准三指出,只要达到预先的目标就是成功。这是针对部分投资者的特殊情况所考虑的。这里的特殊情况当然有很多,但主要是机会成本的问题。也就是说,只要盈利率高于机会成本,就认为投资行动是成功的。或者换一种说法,只要某种方法能“保证”盈利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就认为这个方法是有效的。

机会成本是学术研究中的概念,这里不深究,只用两个例子来说明它。如果某人能以某个固定利率得到融资(向银行贷款或向个人借款),那么机会成本就是贷款或借款的利率。因此,预先的目标就是投资的盈利率高于利率,能“保证”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求有更高的盈利率。有更高的盈利率当然更好,但不作要求。这种情况称为“融资成本”。与这种情况类似的,还包括透资行为(融资融券)和代客理财的情况。因为不是自己的钱,盈利无论大小,只要是正的就可能很满足。

此外,由于某些原因,某笔资金只能有两种可能的投向,投资股票和项目A。项目A的预期盈利比较稳定,那么,只要某种投资方法能“保证”股票的投资盈利率高于项目A,则这种方法就是有效的。这是因为在两个选择中,选择了盈利率大的。部分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就有可能面对这样的选择。

还有,对有些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可能不是获利的大小,而是总能将亏损控制在一定范围,这样就可以一直在市场中“存活”。

(四)标准四是技术分析中使用的标准

这个标准的基本思路是,在买卖行动发生之后,随后价格的实际波动是否有利。技术分析中必须使用技术图表,当图表中出现了某些特定现象的时候,按照技术分析的分析,就会发出买入或卖出的信号。如果按照信号实际进行了买卖行动,那么,之后价格的实际走势就成为评判这些信号正确与否的关键依据,甚至是唯一依据。笔者认为这个标准是最值得向读者推荐的,有关它的细节将在后面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