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现状概述
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但作为社会发展重要标志之一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却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重大恶性工伤事故时有发生,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发病人数,均达世界首位。安全生产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
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4万多起,死亡人数7.5万多人。我国职业危害状况也十分令人担忧。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十分严重,职业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和职业病患者累计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500万人以上。据卫生部门统计,20世纪50年代以来,累计报告职业病发病749970例,其中已患149110例,新患527431例;累计报告职业中毒47079例,其中急性职业中毒24011例,慢性职业中毒23068例。在总病例数中尘肺病占77.7%;慢性职业中毒的化学毒物占10.2%;急性职业中毒占6.7%;其他各类职业病共占5.4%。引起急性中毒化学毒物约为40余种,苯、硫化氢、一氧化碳引起的急性职业中毒居前三位。铅及化合物、苯系物、锰及化合物引起的慢性职业中毒居前三位。我国从事采矿、粗加工和手工劳动为主的中小企业,往往技术落后,作业环境较差,管理水平很低,因此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很大。中小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问题。
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不但威胁着千百万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给千千万万个家庭带来了无法挽回的灾难和难以治愈的精神创伤,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据粗略估算,近几年我国每年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表2-1是近些年国内生产总值和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的对比。
表2-1 全国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对比
近些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出现了持续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全国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自2003年开始实现了连续9年的持续下降,从最高峰时的近14万人,降到了2011年的7.5万多人;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从高峰时的近7000人,降到了2011年的2000人以内。反映安全生产总体水平的四项相对指标在“十一五”期间也是大幅度下降。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下列四点。
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2010年事故死亡7.93万人;2011年事故死亡7.55万人。
二是重特大事故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2010年发生重特大事故85起,死亡1438人;2011年发生重特大事故72起,死亡1113人。平均每周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的魔咒还没有彻底打破。
2011年7月接连发生了8起重特大事故。
7月2日,广西来宾市合山煤业八矿发生透水溃浆事故(死亡20人),贵州省平塘县牛棚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死亡23人);
7月4日,湖北省仙桃市境内高速公路追尾翻车事故(死亡26人);
7月6日,山东省枣庄市防备煤矿发生火灾事故(死亡28人);
7月10日,山东潍坊市正东铁矿发生透水事故(死亡23人);
7月12日,湖北武汉市东神轿车公司仓库着火(死亡15人);
7月22日,河南信阳市境内卧铺大客车起火(死亡41人);
7月23日,浙江温州甬温线发生特大铁路交通事故(死亡40人)。
三是非法违法生产经营问题严重。近4成以上的事故都是由非法违法造成的。
四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仍很薄弱。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的生产装备工艺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安全意识薄弱,安全保障程度极低。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为我国广大企业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手段,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者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对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出紧迫而严肃的要求。推行OHSMS有助于从源头识别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事故隐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改善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将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