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长城:写给年轻人的解放军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湾改编军队新生,走上井冈艰难探索

1927年9月底,毛泽东在井冈山下领导了三湾改编,挽救了这支军队,也找到了一条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道路。

起义军到达井冈山下的三湾时,这支以武昌国民警卫团为主体的部队行军不过十天,离散逃跑的人就有一大半。毛泽东认识到,原来党对部队的领导能力不强,旧军队的旧军阀习气也未改变,必须停下来进行一次改编。

在三湾改编中,毛泽东首先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由党组织领导军队而不是长官个人管军队,所有的“长”都要执行党委的指示。黄埔军校毕业的原就有些名气的余洒度、苏先骏在起义军中曾是师长和第三团团长,他们反对改编的一些主张被党委否定,又不愿上生活艰苦的井冈山,结果双双离队当了叛徒。改编后,部队缩编成一个团,上山后新任团长、副团长和参谋长也因对前途悲观失望而相继叛变,不过这几个带兵官已带不走一兵一卒,因为兵和枪都归党组织而不归个人指挥。

三湾改编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就是除团内建有党委外,党的支部又建立到连一级,党组织直接掌握了士兵,改变了此前叶挺独立团只有一个党支部而无法很好掌握士兵的弱项。三湾改编后,连有支部、排有小组、班有党员,这些党员又大都是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意志坚定的革命者,部队的稳定性很快大有改观。正如毛泽东后来总结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66页)

34

老画家韦启美油画《三湾改编》。

35

已故军旅画家高泉油画《毛主席在连队建党》,表现了三湾改编后毛泽东亲自深入连队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经过三湾改编,士兵地位有了很大提高,连里建立了士兵委员会,能代表战士发表政治上、经济上的意见,可以检查伙食账,也就杜绝了贪污、克扣这类“喝兵血”的现象。部队中又取消了军衔,官兵吃一样的伙食,都没有薪饷。这彻底改变了旧军队中长官凌驾在士兵之上的传统,为实行官兵一致奠定了基础。

几十年后,三湾改编时任连党代表的罗荣桓已成长为共和国元帅,他在回忆录中曾总结说:

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当时,如果不是毛泽东同志英明地解决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那么,这支部队便不会有政治灵魂,不会有明确的行动纲领,旧式军队的习气、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结果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罗荣桓:《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120页)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有的战士因又累又饿而扒老百姓的红薯吃,还有人不听指挥,打土豪筹款时出现了私拿私分,毛泽东为此又宣布了三条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农民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要归公。”

“红薯”“打土豪”这类词汇,体现了井冈山的斗争特色。以后,第二条改为“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条改为“筹款要归公”。这样,就确定了军队内部关系、与群众的关系和生存措施这三方面的基本原则。后来在发动群众时,毛泽东根据当地实际又规定了六项注意:

(一)上门板;

(二)捆铺草;

(三)说话和气;

(四)买卖公平;

(五)借东西要还;

(六)损坏东西要赔。

“上门板”“捆铺草”,是指战士睡在老百姓院内往往要卸下门板并用稻草作铺垫,起床后要整理好。后来发现有战士搜俘虏的私人财物,或在有女性群众的小河里洗澡,毛泽东又加上了两项注意,即“不搜俘虏腰包”和“洗澡避女人”。

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此基本形成。由于环境的变化,其中某些具体内容后来也有所变化,但基本精神却是一贯的。

看一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内容多是些说话和气和涉及买卖东西、借还物品之类的小事,这却是人民军队本质的体现,它的内涵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规定,而是一个关系到战略、策略和政策的大事。人民军队在二十多年的战争环境中,所到之处都以自己的行为感动了驻地的群众。“哪家住红军,灶里有柴烧,缸满院扫净”的优良作风,在后来几十年间一直发扬了下去。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剩余部队和湘南暴动的农军到了井冈山,同毛泽东所部进行了历史性的会师。不久,根据中共中央建立红军的指示,井冈山上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军——红四军,选择“四”作为序号,也是继承北伐时称为“铁军”的第四军,特别是叶挺独立团的光荣传统。

红四军成立时约5000人,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朱毛”之称从此响彻中华,成为中国革命军队的代称。在湖南平江湘军中任团长的中共秘密党员彭德怀,看到朱毛的榜样就写诗称:“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行。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他在1928年8月领导发动了平江起义,成立了红五军。接着,彭德怀还率部奔向井冈山,学习毛泽东的建军经验。

36

老画家何孔德所绘的油画《井冈山会师》,表现出1928年4月毛泽东同朱德率部在山下会师的情景,朱、毛中间的人为陈毅。

37

军旅画家孙向阳油画《排头兵的故事》,表现了上井冈山时毛泽东自己带头站队,体现了部队官兵一致的全新面貌。

几千人的红军在人口稀少又十分困苦的井冈山区,过的是“红米饭,南瓜汤;金丝被(稻草),盖身上”的日子。毛泽东、朱德同大家一样挑粮上井冈,战士没有棉衣时他们一样也只穿两层单衣。打土豪时得到的皮袍子,交给站岗的人轮流穿着。如此破天荒的举动,正如陈毅向中央报告时所述的一副对联所描写:

红军中官兵夫薪饷穿吃一样, 军阀里将校尉起居饮食不同。

这种看似生活小事的举措,却以示范作用发挥出巨大的精神力量。红军能忍受人世间各种艰辛,部队不仅没有散掉,反而越打越强,这就是因为官兵平等,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战士虽苦也不抱怨。

38

军旅画家张庆涛油画《百色起义》,表现邓小平所领导的广西左右江起义的情景。

39

老画家许宝中创作的油画《平江起义》,表现了彭德怀于1928年领导平江起义的场面。

此时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军委由周恩来负责领导,他把井冈山的经验介绍到各个根据地。在湘鄂西,贺龙、周逸群领导下创建了洪湖、湘鄂边根据地。在大别山区的“黄(安)麻(城)起义”后,当地也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邓小平、张云逸在1929年末在广西领导了左右江起义,在当地创建了根据地和红军。在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地区,在琼崖地区,以及巴东地区,都建立了红军根据地。

大革命失败时仅剩的“星星之火”,这时又出现了“可以燎原”之势。

40

老一代画家恽圻苍油画《洪湖黎明》,表现了贺龙率部在洪湖地区创建根据地的壮观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