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俗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东方朔妙计救元宵

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著名词人辛弃疾这首《青玉案·元夕》描写的就是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

汉武帝有一个大臣叫东方朔,他既聪明又风趣,皇帝非常喜欢他。有一年冬天,下了好几天鹅毛大雪,东方朔在家闲着没事,就去御花园给汉武帝摘梅花去。他刚走进御花园,就看到一个宫女一脚踏在井沿上,正准备往井里跳。东方朔大吃一惊,一边喊道:“姑娘,别跳!”一边赶紧把她拉了下来。东方朔不解地问:“姑娘年纪轻轻,为何起了轻生之念啊?”宫女泪流满面,呜咽着说:“小女子名叫元宵,家中有父母双亲和一个妹妹。因为做的汤圆又香又甜,所以被选入宫当了宫女。进宫三年了,再也没见过家人。每到腊尽春来的时节,就加倍思念家人。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他说:“姑娘,请放心,我一定会设法让你和家人团聚的。”

过了几天,东方朔在长安街摆了一个占卜的小摊。因为他在民间已经是个大名人了,所以很多人争着请他占卜。奇怪的是,每个人求到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这个签语。这下,长安城里一片恐慌。人们纷纷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胸有成竹地说:“正月十三日傍晚会有一位红衣仙女下凡查访,她是火神君派来奉旨火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jì)语给你们,你们可以让皇帝想想办法。”说完,东方朔就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有人赶紧拿起红帖,火速送到皇宫。

汉武帝接过偈语一看,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大吃一惊,马上请来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装思考了一会儿,就说:“听说火神君他老人家最喜欢吃汤圆,而且他也知道宫女元宵做的汤圆好吃。所以十五那天晚上让元宵做好汤圆,并且让元宵提着写有自己名字的宫灯,在前开道。皇上您焚香上供,传旨让京城家家都做汤圆,虔诚敬奉云游在长安上空的火神君。再传旨让全城百姓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这样在玉帝看来,不就是满城大火了吗?另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夹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汉武帝听了大喜,当下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那天,长安城里张灯结彩,人山人海,热闹极了。宫女元宵的父母和妹妹也夹在人群中。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两字的大宫灯时,惊喜地大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家人熟悉的声音,快步奔到家人面前,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这样热闹了一夜后,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非常高兴,就下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做汤圆供奉火神君,而且全城要挂灯笼、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吃,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了,正月十五这天就变成了今天的元宵节。

【博闻馆】

元宵节的起源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把夜叫做“宵”,因此正月十五就被称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值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之际,故而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有一种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十月十五是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是天、地、人三官。天官主司赐福,正所谓“天官赐福”。

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根据文献记载,元宵节的确切起源是这样的:汉高祖刘邦死后,朝政大权被吕后和吕氏家族把持。吕后死后,刘邦的旧臣周勃、陈平等人平息了“诸吕之乱”,并且拥立汉文帝刘恒继位。因为平息“诸吕之乱”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因此,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因为“夜”在古代也叫“宵”。所以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这天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祭祀“太一神”的活动就定在正月十五(太一神是主宰宇宙一切之神)。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创建“太初历”时就将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元宵节在隋朝和宋朝非常兴盛,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

1985年2月28日,我国邮政发行的T104《花灯》特种邮票之一:龙凤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