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字之初的那些事儿
仓颉造字
汉字最早是怎么出现的呢?世界各民族对自己的语言文字来源有不同的传说,比如埃及圣书字是知识之神托特所造,苏美尔楔(xiē)形文字是命运之神那勃所造,印度婆罗米文是梵天大帝所造,等等。而在有关汉字来源的传说中,“仓颉(jié)造字”这一说法是最流行的。
位于河南南乐县的仓颉雕像
相传,上古时期有一条繁水河,沿河居住着一个部族,以种地和捕鱼为生,他们的首领就是仓颉。据说,仓颉一生下来就异于常人,有四只闪闪发亮的眼睛。
仓颉从小便擅于描摹绘画。有一天,仓颉与小伙伴们在繁水河旁嬉戏打闹,忽然从河水中钻出一只巨龟,伙伴们被吓得落荒而逃,只有仓颉十分淡定地在沙地上画起巨龟的形状来。原来这巨龟活了一千多岁了,受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已成灵物。它细细一看,见仓颉生得仪表堂堂,两双瞳眸熠熠生辉,心中大悦,便开口说道:“上天赐予你一副大贵之相,定会有重任托付给你。如今天下有一圣贤之君,名为黄帝,你将来可投奔于他,定成大器。”说罢,巨龟潜入水中不见了。
后来,繁水河泛滥成灾,部落民众只得背井离乡另寻生路,仓颉想起了巨龟的话,找到了黄帝。黄帝一开始只是分派他记录牲口的数目和食物的多少,仓颉并没有嫌位卑权低,做事尽力尽心,极少出差错。慢慢地,牲口和食物逐渐增加,光凭脑袋实在是记不住,怎么办?仓颉找来许多绳子,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目。但增加数目时在绳子上打个结很简单,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贝壳来代表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黄帝看到仓颉十分能干,就封他为史官。后来,黄帝和炎帝交战,由于记录史实的结绳因年久月深而变得难以辨识,仓颉根据这些绳结记录的情况向黄帝提供史实时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
这件事深深地打击了仓颉。于是,他辞了官,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决心要研究出一种能详细记事的办法。仓颉天天琢磨,茶饭不思,仍一无所获。一天,他站在屋门口的大树下发呆,一只凤凰从空中飞过,嘴里衔着的果实落在了他面前。仓颉捡起来仔细一看,发现上面有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图案。这时一个猎人经过,告诉仓颉说那是貔貅(pí xiū,古书上说的一种猛兽)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而且世界上不同动物的蹄印都是各不相同的。仓颉从这些话中得到了启发。于是,他周游四方,跋山涉水,看到什么都要仔细地观察和思考,描摹着日月星辰、鸟兽虫鱼等的不同形状。历经九千九百九十九日,终于造出了文字。据说这个创举惊天地泣鬼神,上天知道了这件事,还专门下了一场谷子雨作为庆贺。仓颉把他造的这些字献给黄帝,黄帝看后非常满意,立即召集九州酋长前来,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九州酋长们又在各自的部落和领地大力推行。于是,九州大地的人们都开始使用这些字,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信息交流提供了很大便利。
【博闻馆】
汉字真的是仓颉造的吗?
我们知道,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文字。在甲骨文里,一个字经常有不同的写法,如果文字真的是某个人创造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而且,在甲骨文里甚至连“仓颉”这两个字都没有,一个创造了文字的人为什么忘了创造自己的名字?因此,仓颉造字的说法实在值得怀疑。实际上,任何民族的文字都是从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步发展起来的,绝不是一两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他们可能是对已有的文字符号进行了整理加工,或者当这些文字已不能适应生产生活需要时,在其基础上创造出新字来补充。
再说,历史上真的有仓颉这个人吗?上古时代那些“传说级”的大人物,他们的名号往往只是后人根据其某个特征另起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参考就是他们的作为和功绩。例如“神农氏”指开创农业的祖先,“有巢氏”指发明房屋的祖先,“燧人氏”指最早学会钻木取火的祖先,等等。在古音里,“仓颉”与“创契”的发音很像,而“创契”的意思就是“创造出刻画的文字”。如果推测没错,“仓颉”只是古人为那些加工整理了文字符号并使之形成一定体系的史官或其他知识分子所拟的通称,也就是说,汉字应该是由千千万万普通民众共同创造,再由千千万万个“无名仓颉”一起整理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