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旗亭画壁赛诗会

冬时节一个阴冷的飘雪天,当时开元年间最富盛名的三位诗人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到市场里卖酒的旗亭饮酒。他们没选装饰华贵的大间雅座,拣了与雅座用板壁相隔的一处僻静小阁坐了下来。

三位诗人坐下没多久,又来了一群梨园中的伶官(旧时唱戏的称为伶),他们携带着乐器,喧哗登楼,占了那间最豪华的雅座。

伶人们的谈笑,一壁之隔的三位诗人听得清清楚楚,他们很快就听明白在隔壁的正是号称“天子门生”的梨园中人。王之涣笑着说道:“梨园子弟的演奏,非御前供奉、王公贵族不能轻易听到,你我今日,真是耳福不浅。”

王昌龄听后,提议道:“既然机会难得,我们为什么不仔细听听?这板壁上有缝隙,凑近了还可以看得很清楚。”于是,三位诗人将坐席移到板壁之下,烘着炭火,静静地听着隔壁的动静。

过了一会,楼梯上又传来一阵阵轻快的脚步声,有四位歌女飘然而至,进了那雅座。她们都正值妙龄,一个个云髻高耸,妆饰浓艳。其中一名年纪最轻的歌女,生得最美,她怀抱琵琶,系着海榴红色的高腰长裙,头上则梳着长安城里时下最流行的双环望仙鬟(huán),年轻的脸上,顾盼之间,有一种骄傲的神色。小阁里的三位诗人,都不由得多看了她几眼。

歌女们来了之后,雅座里很快就传来调理丝弦的声音,看来伶人们是要在这里练习奏乐了。

王昌龄忽然拊掌低声笑道:“我有个主意,请二位附耳过来——我们为何不来个赌赛?”

王昌龄说:“我们三个,在如今的诗坛上已经小有名气,平素也都自负诗名。但我们三个人中,谁为第一?这个却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我想二位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吧?而且诗歌之道,高低甲乙,很难准确地分上一个高低。如今我们可悄悄地听着隔壁梨园子弟所唱的诗,他们唱谁的诗最多,我们就公认谁为第一,怎么样?”

旗亭模型

从汉代开始,政府在市场里建造市楼,让管理市场的市官住在里面,楼上多悬旗帜作为标志,因此被称为旗亭。在唐代,旗亭中开始有酒肴出售,渐渐成为文人聚会饮酒的地方。

高适和王之涣纷纷点头称是。

隔壁的雅座中,伶人们已将乐器调理妥当。音乐声起,第一位中年伶人顿开喉咙,不用其他伴奏,只用一支横笛,自己手持象牙歌板打着节拍,唱的是: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王昌龄的名作《芙蓉楼送辛渐》,是在送别友人时,表明自己清白志向的一首诗,在当时已被广泛传唱,可以说得上是脍炙人口的名诗。本来,七绝是最适合配乐演唱的诗体,而王昌龄是当时写七绝最出色的几位诗人之一。后来,王昌龄甚至还得了个“七绝圣手”的外号呢。

旗开得胜,王昌龄好不得意,伸指在板壁上画了一横:“一首绝句了!”

一曲终了,伶人们纷纷称好。接着又有一位年轻的伶人笑道:“接下来在下要献丑了。”

他缓缓唱道:

开箧(qiè)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开头的四句,是一首悼念去世朋友的诗。原诗是一首二十四句的古风(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然而当下流行开来,配着音乐来演唱的,只是开头的这四句而已。

在板壁的另一侧,高适也在板壁上画了一道,说道:“也有我的一首绝句了。”然而他兴奋的神情很快又黯淡下来,叹息道:“梁九已经去世这么多年了,时光还真是无情啊。”

王昌龄安慰他说:“人世无常,所以我们更需及时作乐。仲武(高适字仲武),还是打起精神来听听隔壁的歌声吧!”

接下来开始唱歌的是一名漂亮的歌女,她唱的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首诗,写的是那些长年待在深宫中的宫女们的寂寞和哀怨。

王昌龄眉飞色舞,伸手在方才画的一横下又添了一笔:“这可是两首绝句了!诸位,恐怕今日不才我要夺冠了!”

王之涣从开始就一直默不作声,一杯又一杯地饮着酒。他在三人中年岁最大,也是相当以自己的诗才为傲的,但是今日的比赛,他却落了下风。酒喝得急了,酒气有点上涌,脸也开始发热。听到王昌龄的话,他再也按捺不住了,大声喝道:“少伯(王昌龄字少伯)先不要得意得太早!”

王之涣摇晃着站起来,踉踉跄跄指着隔壁:“这些……这几个伶工,都不过……是一些凡俗之辈罢了!都……都不入流!俗!忒俗!上不了台面!我的诗,这些俗人,他……他们领会得了吗?他们敢唱吗?除非是她……”王之涣指着那个梳双环望仙鬟的年轻琵琶歌女:“要是等她唱的还不是我的诗,那我才认了!这辈子,我都不敢再跟你们争!话说回来,要是她唱的是我的诗……你们两个小子……你们得认真地拜我为师!”

高适和王昌龄对视一眼,齐声微笑道:“悉听尊便。”

又热热地烫了一壶酒,小阁中的三人,虽都在看似闲暇地各自举杯饮酒,但小阁中却莫名地弥漫开一股紧张的气氛。三人不约而同地挪了挪位置,离板壁更近了。

在板壁的另一边,终于,轮到那位双鬟琵琶歌女唱歌了。她仔细地调了调琵琶的轴,如春葱般洁白细长的手指开始拨动丝弦,顿时,清脆的乐声如珠落玉盘,如水银泻地。乐曲声中,还带着种奇妙的异族风味。

高适低声说道:“这是羌乐,我去过陇右河西等地方,不会错的。看来这位姑娘的琵琶,得过胡人琵琶手的点拨。”

乐曲渐渐急了,忽然,歌女横划了琵琶的六条丝弦,“锵——”,四周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在一片寂静中,歌女开始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哈哈!”王之涣拍案而起,长身耸立,“怎么样?你们两个,这下可服了吧?快把酒拿来!快行拜师礼!”

随后,三人欢笑不已。隔壁的伶人们听到动静后,纷纷过来看个究竟。当他们知道在隔壁饮酒的,竟是当今天下闻名的三位诗人时,伶人们在一位头领的带领下,恭敬地俯身下拜:“我辈凡夫俗子,竟然不识神仙中人。想请三位屈尊,到隔壁的席面喝一杯,好让我们能有幸聆听三位才子的清谈,可以吗?”

“那是自然,”王之涣高兴地说,“掌柜的,再打几壶好酒来!”

【诵读】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①万仞(rèn):指山高。古代以八尺为一仞。

②杨柳:指北朝乐府《折杨柳》曲调。古时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代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

【点评】

《凉州词》本是唐乐府《凉州曲》的唱词,诗题又作《出塞》。诗中描写了壮阔的边塞风光,用委婉的诗句表达了戍边士卒深沉的离愁和哀怨。诗的首句描写了一幅远眺黄河的壮丽画面:黄河从辽阔的高原上奔腾而来,就好像是从白云间倾泻而下。接着又将视线拉回到塞上位于崇山峻岭中的孤城,“一片孤城”与“万仞山”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样的环境怎能不让守城士卒思念家乡和亲人呢?但是,诗的最后两句却语意一转,用“何须怨”写出了士兵虽满怀离愁哀怨但又尽职尽责的豁达情怀。整首诗慷慨苍凉,悲而不失其壮,没有半点颓废的情绪,充分展示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怀。

【博闻馆】

戏曲行业为什么被称为“梨园”?

唐玄宗是位爱好音乐的皇帝,他即位之后,从掌管音乐的机构太常寺里,挑选了三百名年轻的艺人,亲自教导他们演奏音乐。教学的场所,设立在宫廷禁苑边上的梨园之中。这些子弟,被称为“梨园弟子”。后来,玄宗又从后宫的宫女中选出数百人,置于宜春北院,教导她们学习歌舞,这些宫女也被称为梨园弟子。梨园这个词慢慢地就成为戏曲行业的代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