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王维佳节倍思亲

朝的国都长安人才济济,全国众多年轻才子都聚集在此,王维也是其中之一。王维自幼聪颖,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为了在长安谋取功名,十五岁的王维告别了家乡的亲人,独自踏上了游历京师的旅途。

王维刚到长安时年纪尚小,名气也不够大。虽然他试图拜访达官贵人,但是京师的权贵没有几个人愿意接见他。在那段时间里,四处碰壁对于王维来说是常事。

在游历京师的最初几年,王维很不适应。因为在长安人生地疏,王维办事处处受阻,很长时间内无法得到权贵的赏识,心情十分低落。

就这样过了两年,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王维独自一人在客栈的房间里翻着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窗外是湛蓝的天空,连空气中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王维不禁思念起故乡和故乡的亲人。父母和弟弟们是否也在为过节而忙碌着呢?他想起故乡那门前的小路,屋后的竹林;早晨的鸡鸣,落日下归家的乡亲。一切都是那样的遥远,一切又都是那样的清晰。

这时店主人正好路过,他看见王维一人闷闷不乐,便劝他道:“客官,今日重阳佳节,天气也不错,怎么不出去走走?”

王维想了想,反正没心情看书,于是便听从了店主人的建议,来到街上散心。

长安街上熙熙攘攘,一片欢声笑语。大家呼朋引伴,纷纷前往山上登高望远。马路两边,各家各户也都在忙碌着,为过节做着准备。这一番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的热闹情景越发让王维感到远离家乡的寂寞,可是他又不想回客栈,于是就漫无目的地向前走着。

“哥哥,等等我!”忽然,他的身后响起清脆的声音。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雀跃着从他身边跑过。

听到呼喊,走在前面的一个年纪稍大些的男孩停下来,回过头将搭在肩上的背袋换了个肩,笑着说道:“时间不早了,隔壁的王家兄弟一早就出发去后山了,我们也要快点,别让人家等太久了。”

兄弟俩说笑着远去了。

仿佛是时光突然倒转,王维又站在家乡那不算太高的山上,又听见了弟弟们欢快飞扬的声音:

“哥哥,快点上来!”

“就等你了!”

“你又是最后一个!”

来长安之前,每年的重阳节,为了辟邪消灾、祈求家人健康平安,王维都会和四个弟弟登高望远,他们在衣襟上插上茱萸,畅饮甘甜的菊花美酒,吟诗作对,那是何等快乐啊!

此时此刻,弟弟们一定又登上了家乡的山顶,一起喝着菊花酒吧?当他们相互在衣襟上插上茱萸的时候,一定会因为自己不在而感到遗憾吧?现在,也许他们正望着长安的方向,牵挂着远方的哥哥吧?

想到此处,无限愁绪涌上王维的心头,于是他写下了思念亲人的千古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诵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地区。王维家在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②茱萸(zhū yú):一种芳香植物。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

【点评】

据说此诗是在重阳节时,十七岁的诗人为怀念远在家乡的兄弟而作。诗的前两句写自己作客异乡,重阳节思念亲人时的心情。后两句则抛开思念之情不说,却想象兄弟们遍插茱萸,唯独少自己一人的情景,从而更加深刻地衬托出作客异乡的愁苦和思乡的深情。虽然诗题为“忆兄弟”,但全诗却将简单的兄弟情,泛化成游子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感,所以该诗被广为传诵。

茱萸

一种中药,有香气,具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古人认为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博闻馆】

重阳登高

古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这个风俗起源于汉代,最早是为了躲避灾祸。传说汉代汝南人桓景曾在方士费长房的劝告下,在重阳节这一天率亲人离家,登高躲避瘟魔,从而逃过大劫。后来,这一习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望远,欣赏美丽的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