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十三五”期间,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后扶贫时代”。
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扶贫政策和扶贫实践按照先“解决温饱”后“全面小康”、先“区域整体”后“精准突破”的逻辑思路部署,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①1978—1985年:农村体制改革和小规模区域扶贫阶段,这一阶段扶贫政策的特点主要是以制度变革为主、相关扶贫活动辅助和社会发展政策跟进;②1986—1993年:大规模有针对性的开发式扶贫阶段,以贫困地区为主要对象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③1994—2000年:国家“八七计划”扶贫阶段,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扶贫目标;④2001—2010年:第一个农村扶贫开发纲要阶段,以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为扶贫目标;⑤2011—2020年:“后扶贫时代”第二个农村扶贫开发纲要阶段,以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全面小康为主要目标开展精准扶贫。
经历前四个阶段扶贫工作的有力推进,我国农村的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民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但随着“后扶贫时代”新阶段来临,我国的扶贫工作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同时还存在部分群众初脱贫又返贫的情况。新阶段的扶贫工作既要巩固已有的脱贫成果,又要整合政府、社会和市场资源。怎样创新扶贫工作机制,能否寻求到一条持续性强、返贫率低的扶贫道路实现既定的脱贫目标,是我们在“后扶贫时代”要啃下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