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对外开放的两个重要阶段
钟启泉:时任北海市市委副书记。2012年广西首批国家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经自治区党委批准延长退休的国家级高级专家。
一、北海对外开放起步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工作。1989年我受自治区党委委派到北海市协助市委搞换届工作,并担任清理干部建私房工作组组长。1990年1月中共北海市委换届后,我担任北海市市委副书记。由于曾经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工作,所以我对北海设地级市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经过有一定的了解。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北海恢复地级市,使广西的地级市由原来的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四个扩大到五个,这也为北海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广阔的前景。1984年4月,北海又迎来了一次发展机遇——国务院将北海市(含防城港)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使北海成为广西也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的沿海开放城市。这对于加速广西以及大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增强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海对外开放起步发展阶段的共识
北海被列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在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中,北海基础最差,底子最薄,人才奇缺。很多工作几乎都要从零开始。中央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相继到北海进行考察访问,对北海的开发给予具体指导和建议,一批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也随之确定。1984年4月,自治区党委在南宁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北海市经济开发问题,提出以“深圳速度”建设北海经济开发区,把北海建设成广西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开放的窗口,并初步提出了广西要为大西南进出口服务的方针。由自治区经济开发办公室牵头,前后邀请两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教授及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共120多人来北海实地考察,为北海的发展把脉、开药方。专家学者们就如何编制北海市开发建设规划方案进行了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北海市的发展方针应是“以工业为主,同时发展成为渔业、外贸、旅游、商业、金融、服务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综合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港口城市”。同时还明确指出应把北海市建成广西和大西南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建成广西和西南各省对外贸易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经过调查研究,1984年5月编制了《北海市(含防城港)经济开发区规划方案》(讨论稿)。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又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共600多人,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评议,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达成了以下共识。
1.北海(含防城港)的开发建设应放到整个“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大格局来考虑。北海、防城港的开发建设,不能忽视东南亚这个大环境、大市场,特别是越南的桥头堡作用。同时,要与广西和西南各省的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将其纳入总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去。作为宏观和长远的规划,应该以钦州市为枢纽,从北海至防城港沿钦州湾形成一个带状的开发建设地区,使这一前沿地带成为整个大西南对外开放的窗口。这样在发展科学技术、推广改革经验、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传递经济信息、培养输送人才等方面都能适应支援和带动腹地的需要。要充分认识到北海、防城港是“窗口”,钦州地区、全广西,以至整个大西南的广大腹地,都是开发建设的依托和后盾。
2.北海(含防城港)的开发建设,以工业为主,同时发展成为渔业、外贸、旅游、商业、金融、服务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综合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港口城市。北海与防城港作为一个有密切联系的开发建设整体,要统一规划,各有侧重,互相依靠,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发展,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3.开发建设北海、防城港的实施步骤:北海和防城港的开发建设,要根据需要和可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做好具体规划,分区分期、有步骤地实施。起步时要筹集一部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争取基础设施建设一至两年内初见成效,三四年内基本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外引内联”,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地发展工业。
(二)北海对外开放起步发展阶段的转折点
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省份(自治区),北海的对外开放首先是向东盟国家开放,而越南又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开放的前沿。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越关系还未实现正常化,这使北海在对外开放起步发展阶段就遇到了巨大障碍。这种不利局面在1990年出现了重大转机。当年11月22—2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到了北海。江泽民同志一行是在自治区领导陈辉光、韦纯束等同志的陪同下,从广西革命老区百色的田阳军用机场乘专机抵达北海的。我随北海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前往机场迎接。当时中央办公厅的随行人员说,这是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来到北海这个毗邻越南的对外开放沿海城市,所以头一天在百色考察时还穿一身夹克外套的江泽民同志,今天特意换上了西装。随从人员还说他一上飞机就不断询问北部湾的情况,以及中越边境地区的现状。我当时联想到前不久越南国家领导人武元甲将军出席北京亚运会,开启了两国间的“破冰之旅”,深感江泽民同志此行意义非同寻常。江泽民同志视察北海期间,在北海银滩(当时还叫白虎头海滩)靠海的沙滩上安排了一次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北海市领导向中央和自治区的领导同志汇报了北海市对外开放工作的情况。当时,江泽民同志除了询问了解情况外,还发表了讲话。后来,广为流传的北海“后起之秀,前途无量”这句话,就是江泽民同志在这次座谈会上讲的。北海之行让江泽民同志对实现中越关系正常化以及北海对外开放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1991年11月5日至10日,时任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和越南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率领高级代表团访华,与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举行了会谈。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实现了中越关系正常化。从此,两国间每年都进行高层互访,使两国两党关系得到迅猛发展。从地缘政治格局来说,中越关系是影响北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因素,两国关系正常化为北海未来的发展营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北海对外开放加快发展阶段
从1984年对外开放到90年代初,北海市委和市政府围绕把北海建成广西和西南各省的“通道”、“窗口”以及对外贸易和出口创汇基地这个奋斗目标,确立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工业为主体,第一、第三产业为两翼,搞活流通为突破口的建设方针,走一条符合北海实际的资源开发型和外向型结成一体的发展道路。
(一)北海对外开放加快发展阶段的基础工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参照早期沿海开放城市的经验,北海市对外开放前期主要还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依循上述方针,北海市人民政府根据清华大学建筑系吴良镛教授等专家对我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设计方案,采取内联外引筹集资金及张榜招标等措施,对1.57平方公里新区的道路、宾馆、饭店以及水厂等基础工程进行了重点建设。与此同时,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先后拨款5850万元,用来建设具有先进导航设备、可供波音737等飞机全天候起降的北海机场,合浦至北海11万伏的送变电工程,1860路南宁至北海的微波通信工程等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使北海投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为支持北海的开发建设,国务院批准北海市275平方公里范围内可享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也给予“收入全留,支出自理”和“外汇全留”的特殊政策,并在开放初期把土地征用权下放给北海。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三次在南宁和北海召开联合办公会议,专门研究和解决北海开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所有这些,对加快北海的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有力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北海的开放不仅促进了城市建设和港口建设,也促进了对外经济贸易业务的发展。开放五年中,北海市政府采取扩大对外贸易流通渠道、出口创汇按50%留成、扶持企业的对外资源型产品深加工、改变出口产品结构以及进行联营出口等措施,使进出口贸易额上升到4.3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13.53%。
(二)北海对外开放加快发展阶段的新拐点
正当北海建设风起云涌和即将进入高潮的时候,1991年底国际风云变幻,出现了苏联解体的“8·19”事件。记得那是1991年8月下旬,我正带队到北戴河参加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由于上述背景,这个会议把原定的总结大会取消了并草草收场。我向北戴河住地宾馆的经理打听当地的一些情况,他说往年这里正是会议旺季,中央和国家机关也集中这段时间安排干部到北戴河来休假,今年却大不一样了,几近萧条,来到的人也匆匆赶回去了。我随即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回到北海后,全市正在宣传两件事情:一是举全市之力筹资修建钦北铁路(即钦州至北海的100公里地方铁路),期望结束北海没有铁路的历史;二是举全市之力办好首届北海珍珠节,把北海建设成为广西北部湾的一颗明珠。此前,北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做这两件大事的时候,社会舆论是压倒性支持的。但到了1991年底,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却多起来了,从深圳、珠海等特区传来的一些谣言,也影响到北海,甚至出现了一些要改革开放往后倒退的思想。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性的发展时刻,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同志谈话的中心内容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我记得,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精神是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逐级传达的,因为正值春节前后,大家都在奔走相告这一重大消息。但是,当时北海市的领导比其他地市的领导更早获得这一重大信息,那是因为1992年2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同志在自治区党委书记赵富林陪同下来北海视察,杨汝岱同志把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精神向北海市领导作了简要的介绍,与会同志无不欢欣鼓舞,心中解开了不少疑团。
1992年4月,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主持的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区域规划会议在北海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如何加快改革开放,使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迈出更大的步伐。邹家华在会上指出,长期以来,由于交通落后导致西南与全国性以及国际性经济中心的交流很少。他指出急需解决西南三省的出海问题,高标准地建设好南昆铁路;同时,要抓一些现有铁路的改造,扩大港口吞吐能力,加强公路、航空港、水运、通信设施建设。会议初步形成了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规划意向,这对于加快西南和华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力争经济更好更快地上一个新台阶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这标志着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1993年,国务院又批转了国家计委制定的《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区域规划纲要》,将大西南经济协作与区域规划布局纳入“八五”总体发展规划中,使大西南区域的联合与发展层次更高内容更丰富。党中央和国务院这一决策和部署,是推进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这对于扩大大西南的对外开放,加快大西南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写于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