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声乐艺术概述
一、声乐艺术
声乐是众多艺术门类中的一种,它是通过人声来表达音乐的一种艺术形式。“现代唯物主义认为:音乐与歌唱同样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产生了人与人相互交流的语言,语言的发展刺激了发声器官的发育,使之能表达出比模仿兽叫更复杂、更能表达思想感情的音乐语言。”声乐艺术的产生与人类劳动有密切的关系,并伴随着人类发展史不断地发展、变化。
图1.1 《弹歌》描绘的场景
“声乐艺术,是以艺术化的嗓音、语言化的旋律,塑造声腔与语言高度融合的听觉审美形象,并通过生动的表演产生视觉审美形象,表现音乐与文学的寓意与意境,借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声乐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我国有记载的声乐艺术大概是从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在狩猎或采摘等劳动活动中自发产生的。纵观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历史,传统声乐艺术可以说是其主要的构成形式,早在黄帝时期就有描写劳动情景的民歌《弹歌》,歌词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歌生动地描写了原始先民们狩猎的过程,砍断竹子,制作武器,弹发土石,追逐并射杀野兽。可以说,我们早期的声乐艺术就是以这样一种形式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着。
二、声乐艺术的基本特性
(一)声乐艺术是用人声来表现音乐的艺术
声乐艺术作为众多艺术门类的一种,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其独特的演奏乐器——人声,是演奏者本身与音乐最为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动人的声乐表演是情与境、意与韵的完美结合,是艺术家用歌声奏出的、从心灵中流淌出来的音乐,是用灵魂和生命谱写的艺术,其魅力是无与伦比的。
(二)声乐艺术是音乐和语言的完美结合
诗与乐是艺术的主要门类,迷人的语言艺术和优美的旋律音乐的结合是声乐艺术又一本质特征。音乐是通过音响抒发情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文学是用文字的形式表达情感、表达生活,二者在声乐艺术中的结合,使音乐表述的不确定性通过歌词进行了填补,即拥有音乐本身所具备的强大的情感震撼力,同时还加入了语言的意境美和情境美,这使声乐艺术在音乐艺术中魅力独特。
(三)表演性是声乐艺术的又一特征
音乐艺术是表演艺术,而声乐艺术的表演性更为突出。声乐作品可以说故事,可以刻画不同的人物,所以才会有歌剧这种相当于戏剧的作品,这些都有赖于声乐艺术有歌词,可以通过歌词表现比较确定的内容,这种内容性使声乐艺术在其表演的过程中自然会带入表演者自身的肢体表达,它是声乐艺术表演情境的一部分,是表现作品尤其是歌剧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在其他音乐艺术里是独一无二的。
三、声乐艺术的表演形式
(一)独唱(Solo)
一个人演唱一首作品称为独唱,独唱一般由钢琴、小乐队、管弦乐队或交响乐队伴奏。这是声乐艺术比较常见的表演形式,也是声乐艺术家体现个人歌唱水平的重要表演形式。
(二)重唱(Ensemble)
重唱是二人或更多的人演唱同一首多声部作品的声乐艺术表演形式,个人按照各自不同的声部,重叠、交错演唱作品。重唱根据参与人数的不同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等,同时还根据性别的不同分为男女生二重唱、女生三重唱、男生四重唱、混声四重唱等等。
重唱多见于歌剧选段、神剧、清唱剧等等,尤其在歌剧中,重唱作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著名的《饮酒歌》就是出自歌剧《茶花女》中的一首男女生二重唱,由于曲风欢快、热烈,至今广为流传,还有《紫藤花》选自中国歌剧《伤逝》,也是一首男女生二重唱作品,旋律优美,用紫藤花象征二人美好的爱情。像这样的歌剧选段还有很多,重唱作品通过不同人物担任不同声部,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性格,在一首作品里重叠出现,不仅使作品层次更加丰富,而且也使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这也使重唱在声乐艺术表演形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对唱(Autiphon)
一问一答式的演唱形式,对唱与重唱不同,重唱主要的特点是声部间的重叠和同时进行,而对唱一般是两个人或两组人以对答的形式交替进行演唱旋律不同的单声部作品,对唱可分为男生对唱、女生对唱或男女生对唱等。
在我国,对唱歌曲非常多见,尤其在民间,很多的民歌、山歌、情歌等作品都是以对唱形式演唱的。如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对山歌就是对唱歌曲,再如《黄河大合唱》中的河边对唱《张老三我问你》等,都是对唱作品。
(四)合唱(Chorus)
合唱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人承担不同声部集体演唱的多声部艺术形式,一般有指挥,可以有伴奏或无伴奏,无伴奏合唱对合唱队员的要求较高,但也正因为如此,其纯净、美妙的人声会给人以天籁的享受,使无伴奏合唱独具特色。合唱按声部可划分为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按人声类别可划分为男声合唱、女生合唱、混声合唱和童声合唱等。女生合唱由于其自身音色的柔和、甜美,所以擅长表现柔美、细腻、哀怨、缠绵的作品,如《半个月亮爬上来》等。男生合唱由于其自身音色的雄壮、嘹亮,所以擅长表现气势宏伟、刚毅雄壮的作品,如歌剧《自由射手》中的《猎人合唱》等。混声合唱表现力比较丰富,其可表现的作品内容丰富多样,优秀作品很多,如《我和我的祖国》《在银色的月光下》等等。我国的合唱艺术是比较年轻的艺术门类,但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留下了大量的风格各异的优秀的合唱作品。如黄自创作的清唱剧《长恨歌》、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还有各种民歌改编的合唱作品,如《阿拉木汗》《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牧歌》等等。
(五)齐唱(Unison)
多人演唱一个声部的声乐作品就是齐唱。齐唱分为女声齐唱、男声齐唱、混声齐唱等,齐唱由于只有一个声部,对齐唱成员的要求不高,所以齐唱是群众歌咏活动的重要形式。优秀的齐唱作品有《学习雷锋好榜样》《大刀进行曲》等。
(六)轮唱(Canon)
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人演唱相同的旋律,以相等的节拍间隔先后出现,形成此起彼伏的演唱效果的一种声乐演唱形式。轮唱虽然演唱的是相同的旋律,但由于这种交错出现的演唱形式,会给人以多声部和声的效果,使听众耳目一新。这种此起彼伏的演唱形式,在复调音乐中被称为“卡农曲”,巴赫的《创意曲》和亨德尔的《弥赛亚》中,都有这样的作品形式。
四、声乐作品的种类
(一)歌剧作品
1.宣叙调(Recitativo)
图1.2 歌剧《卡门》剧照
宣叙调亦称为朗诵调,是介于对白、朗诵和咏叹调之间的一种独唱形式。宣叙调在歌剧中是一种对白式的歌唱,旋律简单,起伏不大,篇幅较小,强调朗诵性和对白性的自然音调的变化,经常作为两段咏叹调之间的衔接部分或者是一个重要咏叹调的开始部分,主要是用来叙述剧情、衔接人物或介绍人物关系所用。
2.咏叹调(Aria)
咏叹调是相对于宣叙调而言的一种独唱形式的声乐作品,咏叹调的篇幅都较大,一般都是大段旋律的华彩篇章,故表现力极其丰富,具有很强的戏剧性,以抒发人物情感和刻画人物心理见长。在歌剧作品中,无论是爱情的甜蜜,还是生活的美好,抑或是人生的感悟,都可以通过咏叹调加以表达,它的旋律或轻轻诉说、或委婉流畅、或激昂奋进,经常将宏大的篇章和演唱者高超的演唱技能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深刻的审美享受。所以,咏叹调是非常考验演唱者艺术修养的声乐艺术形式,不仅要演唱者有非常好的声乐演唱技巧,同时,还要演唱者能够驾驭作品的情感,能情真意切地、恰当地表现作品、表现人物,从而感染自己、震撼听众。
图1.3 歌剧《费加罗婚礼》剧照
3.谣唱曲(Cavatina)
谣唱曲是歌剧咏叹调中的一种,较咏叹调的篇幅要小,或称小咏叹调。谣唱曲不像咏叹调风格激昂、辉煌,而是较为朴素、清雅,旋律是较为歌唱性和流畅的,善于表现沉稳的、朴实的情感。
(二)艺术歌曲(Artsong)
艺术歌曲一词,最早是指创作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类抒情歌曲的通称,因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如歌曲表现内容的深刻性,音乐与诗歌内容完美结合的契合性及钢琴伴奏与歌曲紧密结合的一体性等,其在声乐作品中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其最主要的代表是有艺术歌曲之王之称的舒伯特,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优美的艺术歌曲,德文称其为Lied,可谓是艺术歌曲的范本。
《小夜曲》是1828年舒伯特在其人生的最后阶段完成的艺术歌曲,收录在《天鹅之歌》中,传说天鹅将死之时必唱动听之曲,故将艺术家辞世之作喻为“天鹅之歌”。
艺术歌曲发展到今天,其作品数量非常庞大,中国从五四运动以后,也掀起了艺术歌曲的创作热潮,如黄自创作的《玫瑰三愿》、赵元任创作的《问》和《叫我如何不想他》等,开辟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先河。
如今的艺术歌曲是泛指艺术家根据优秀诗歌创作的歌曲,这一概念是相对于民歌、歌剧作品、宗教作品、儿童歌曲等而言的,其内容更为丰富,题材更为广泛,风格更为多样,其艺术性也大为提高。
(三)清唱剧(Oratorio)
清唱剧是大型声乐套曲的一种,有鲜明的剧情和完整的戏剧结构,没有舞台表演,是以音乐会形式表演的一种声乐艺术形式。清唱剧由合唱、重唱和独唱等组成,以管弦乐伴奏。清唱剧是介于歌剧和康塔塔之间的一种声乐艺术形式,和康塔塔相比,清唱剧的篇幅更宏伟,戏剧性更强,故事也更为连贯;与歌剧相比,清唱剧是没有舞台表演的剧。清唱剧没有布景、舞台设计和动作,演员不化装、不表演,只唱,而且所有演员都一直在台上,没有上下场,不分幕,所有章节会有一名叙述者,陈述剧情。
“清唱剧一词源于‘aratory',意为祷告所,它是16世纪后半叶,罗马神父圣菲利普·内里在瓦利切拉的一所教堂祷告所演出的一种有音乐的神剧,用来讲述圣经中的故事,它可以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变现一个叙事段落或某一个场面的部分情节,可以不用服装布景,单纯清唱。”早期的清唱剧使用拉丁文演唱,以圣经为题材,是专属于教会的音乐,后期的清唱剧使用意大利文演唱,取材广泛,一宝宝乖 不要闹 自己买般在音乐会上演唱,这种清唱剧被称为通俗清唱剧。现今流传下来的清唱剧指的就是通俗清唱剧,虽然已不是专属的教会音乐,但是几个世纪以来,其依然是以基督教为主要题材。亨德尔创作的《弥赛亚》是至今演唱最多的清唱剧,其中的《哈利路亚》是经典中的经典之作。
图1.4 《弥赛亚》
(四)康塔塔(Cantata)
康塔塔是意大利语Cantata的音译,原意是歌唱、演唱,是相对于与演奏的乐曲“奏鸣曲”而言的,是大型声乐套曲的一种,17世纪产生于意大利,是巴洛克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音乐体裁。最初,人们将不是歌剧作品的声乐曲都称为康塔塔,以独唱形式出现,由咏叹调和宣叙调组成,后演变成包括重唱、合唱及独唱的大型声乐作品,管弦乐伴奏,整个作品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为主,以世俗的和《圣经》故事为题材,分为世俗康塔塔和宗教康塔塔。宗教康塔塔类似于清唱剧,但是比清唱剧规模小,内容也较清唱剧简单。以独唱形式为主的小型康塔塔又被称为室内康塔塔,多用于私人社交场合的表演,而其他较为大型的康塔塔则用于一些重要的特定场合的表演。巴洛克时期音乐大师巴赫创作了大量的康塔塔,其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很多成为后世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
(五)声乐套曲
声乐套曲是由若干首艺术歌曲组成的成套的声乐作品,整套声乐套曲会反映同一主题,作品之间会相互关联,但每首作品又相对独立,整套作品会形成一段较为完整的故事。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的《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声乐套曲,像这样的作品还有舒曼创作的《诗人之恋》《妇女的生活和爱情》等。
声乐艺术以其悦耳动听的嗓音,诠释流动、优美的旋律,以其准确、歌唱性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表现身临其境的歌曲意境,这些都赋予了声乐艺术旺盛的生命力,使其在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