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官草断风水案勇壮士难敌滑秀才
话说清朝雍正年间,在现凰村集镇旁的凰山脚下,先后从外地迁来两姓人家,一姓张,一姓段。张姓取竹林寺张家为村名;段姓取段夏为村名。两村相距不到一里,阡陌相通,鸡犬相闻,平安相处。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张姓有一子弟名赞,是张姓迁来的第四代孙,家境殷实,自小聪明,出蒙馆,进经馆,解得四书五经,写得八股策论。张赞二十出头,就中县试第一名秀才。放榜之日,举族欢欣,大张筵席。有一过路风水先生正好路过,为混口饭吃,进门就双手作揖,恭贺高中,说在远处时就望见华宅紫气升腾,果真出了贵人,特来祝贺。众人一见来人衣着褴褛,神色困顿,但长须飘洒,一派仙风道骨。当喜庆之时,有此异人来贺,盛邀入席。风水先生故意将张赞拉倒一旁,说:君家祖宗积德,应你富贵,我堪舆几十年,见隔壁村祖堂上的坟山是一座风水宝地,全家子孙发达,富贵不可限量。赞听此言,深深拜谢,并酬以厚金。
几日后赞同族人连夜将上三代的祖墓全部迁往段夏村祖堂的山上,前一塚,后一塚,右四塚。当时张村人丁兴旺,有权有势。段姓和他理论不过,只好忍气吞声。然而每到清明祭祀,张村人就在段家祖堂前铳炮喧天,还有人故意将铳对着段姓祖堂放,甚是欺人。段姓人忍无可忍,一纸状子告上县衙。张村人心知理亏,又不舍风水宝地,于是向县衙师爷行贿,求其通融照顾。
师爷向县令献策,此案事关乡间民风,弄不好会弄出人命大案,只要平息两边诉讼即可。不如这样,烧红两双铁靴,两村中谁人敢穿,先走完十步者为胜,是为官司赢家。县令觉得此计甚妙。师爷心忖:双方谁也不敢以命相搏,维持原状最好。
县令择日鸣锣开道,带着师爷衙役下乡断案。在凰山脚下,架起柴火,将两双铁靴烧得通红,县令开堂,断坟山权属议案。两造人等都言为己有,难以了断,现本县令以两造本心,有理者敢作敢为,天道可鉴。县令指着烧得通红的铁靴:谁穿着铁靴先走十步,官司谁赢。两姓村民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动。县令连呼三次说:如果都不穿,就维持现状。两姓再也不得去县衙击鼓。话音未落,段姓有一村民挺身而出,将双脚穿进烧红的铁靴中,未及十步,倒地而亡,身形像一只大虾子。
县令当即宣布:张姓在三天内将葬在段姓祖堂前后左右的祖坟全部迁走,此山为段姓所有。
张村输了官司,也无可奈何。只得再次重金贿赂师爷。看着黄澄澄的金子,师爷得人钱财,冥思苦想,心生一计,写下一张纸条,揉捏成团,交予张赞,并面授机宜。
当日回村,赞召集张姓族人聚集祖堂,共商对策。这也不行,那也不通,夜深更起,仍无良策。这时祖堂上方掉下一纸团,上书:“墓碑七层,划定禁圈。”赞与族人互相看了又看,不懂其意。突然,赞哈哈大笑,连声:赢了,赢了。于是吩咐众人,刻了七块石碑,并做旧处理,次日深夜,悄悄埋入段姓祖堂后的墓葬坟里。
三天后,师爷随着县令下乡督办此案。一路耀武扬威,鸣锣开道,来到现场,纹丝未动,大为震怒,喝令衙役捉人。衙役将张赞带到县令前,赞跪拜叩首:青天大老爷,不是生员不迁祖坟,而是难负忤逆不孝之名,县令说:此话何来?张赞诚惶诚恐地答道:自祖宗传流至今,这山自两姓迁来此地时就已划定,祖先也已安葬了几代人,无故动迁祖葬是为不孝,难守先祖基业是为忤逆,后人永遭世人唾骂,死后也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张赞言辞恳切,凄然泪下。县令问:你这番说法有何凭据?赞说:祖坟里有。县令于是指派师爷带着衙役前去破土取证。挖下约有五尺,现一界碑,上书:“张段两姓迁居到此,为避后世子孙为山权起纷争,两姓共议,张姓自界碑为起点,周遭十八步为张姓管业,外为段姓管业,后世子孙不得违背。”县令听了师爷的禀告,当即拍案:证据确凿,祖宗遗制,不得更改。说罢,回归县衙。
事后,段姓为纪念这位勇穿烧红铁靴的壮士,以其形而将村名改为段虾子村。而张姓也为了纪念这名打赢官司的秀才,以他的名为村名——张赞村。
至今,那块作为证据的界碑仍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有道是:
糊涂官草断风水案,
勇壮士难敌滑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