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湖口·文艺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翠竹林中一如来

段痛仙何许人也?传说中的段痛仙给后世留下许许多多的神奇的传说。

他是湖口县凰村段思石村人,生于明朝洪武年间十月十七日,俗名叫希谦,皈依释家后,号通亨禅师。当地传闻叫段痛仙,皆因其悟佛后背上生痛疽数年,非常痛苦而言。与当时湖口沈觉仙、周丁仙号称“三仙”,年九十二于湖北麻城翠竹林涅槃。

一、神秘的偈语

明初,湖口段思石村有一对中年夫妻,为人善良,勤劳俭朴,笃信佛教,一直无有生育。一天,夫妻二人在田坂锄草,见路上过来一个和尚,衣衫褴褛,蹒跚踉跄,举止缓慢,好像是身患重疾。于是夫妻俩忙放下锄头,赶上前去搀扶到家中,不顾和尚身上发出的阵阵怪味,为其喂水喂粥,细心伺候。经过两个时辰,和尚缓过神来,深以为谢。一连几天,夫妻二人放下繁忙的农事,延医熬药,尽力照顾,毫不松懈。第六天,和尚坚意要辞,临别之际,和尚道:“二位居士诚心向佛,为人厚道淳朴,终归自有善果,我留下四句话,等你儿子二十岁的时候再给他打开看。”和尚说罢从麻布袋中取出一个包裹严密的红布包,登路东去。

夫妻二人接过红布包,看着和尚远去的背影,默祝和尚一路顺利,心中也不觉疑惑:儿子二十岁再给他看,儿子在哪里?

日子在流水般地过着,夫妻二人仍是勤耕不辍,日理田陌,夜诵佛经。不觉十月之后产下一可爱男孩,是日满村檀香氤氲,紫雾飘渺。夫妻二人更是感念佛祖慈悲,向佛之心更甚。

父母按族谱排名希字辈,给这个小孩取名希谦,意谓谦和明净,君子厚物。小希谦长得活泼可爱,每夜父母诵经,他也安静地眨着眼睛,其意也好像在心中默诵。希谦五岁入蒙馆,十五岁进书院,十八岁应秀才考一举中秀才,又娶了一位贤淑文静的姑娘为妻。此时父母也已年迈,希谦也在自己所求学的月波亭书院接过了恩师的教鞭。

二十岁那年,父母把希谦叫到床前,拿出那个红布包,说出了当年那段事情的原委,叮嘱他要诚心向佛,说罢,双双无疾而终。

希谦含悲安葬了父母,夜阑人静,打开了那个红布包,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纸片,上书二十个字:诞生段思石,学成月波亭。开悟匡庐西,涅槃翠竹林。

二、三仙谈禅

希谦与周云房、沈庚午为同窗好友,都是笃信佛学的居士,经常在一起诗词唱和,感悟禅意。

一天,三位又在月波亭书院闲谈。周云房(后称周丁仙)讲起自己去西林寺参学,特地在晚参时请示广觉禅师:“弟子仰望禅师多年,一切仍懵懂不知,空受禅师教诲。每日一无所悟,请禅师慈悲指示,每天在修持作务之外还有什么必修的课程?”

广觉禅师回答道:“你最好看管你的两只鹰,两只鹿,两只鹫,并且约束口中的一条虫,同时不断地斗一只熊和看持一位病人。如果你能做到这一切并善尽职责,相信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周云房当时十分不解,又问广觉禅师:“禅师,弟子孑然一身来到这里参学,身边并未带有什么鹰、鹿、鹫之类的动物,如何看管?更何况,我想知道的是参学有关的必修课程,与这些动物有何关系呢?”

广觉禅师含笑说道:“我说的两只鹰,是你时常要警戒的眼睛——非礼勿视;两只鹿,是你要把持好的双腿,使它不走罪恶的道路——非礼勿行;两只鹫,是你的双手,要让它经常地工作,善尽自己的职守——非礼勿动;我说的一条虫,那就是你的舌头,你要紧紧地约束着——非礼勿言;而那只熊就是你的心,你要克制它的自私与个人主义——非礼勿想;这个病人是你的身体,希望你不要让它陷于罪。这些就是每个人在参禅修道上实在是不可少的必修课程。”

“我想这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参学、修为,佛儒相融吧。”

三人都深以为然。

沈庚午(后称沈觉仙)也讲到最近在寺里学禅的事:

那天我还未进寺门就下起了大雨,只好躲在屋檐下避雨。正好此时广觉禅师撑伞走来,我就嚷着:“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说:“我在雨中,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我立即走进雨中,说:“我现在也在雨中,请度我一下吧。”

禅师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是为有伞,你被雨淋,是由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何故找我,请自己找伞吧。”

说罢,将我撇在雨里,径自走了。你俩说,这老禅师真的叫人哭笑不得。

希谦听罢,微微一笑:“二位贤兄皆是有福之人,被大师点拨。适才云房兄所言,正是佛儒相融、相通。禅者,佛之心也,就是佛的心灵,也就是人人本具的清净心,是为净心、悟心、明心。契切人人本具的佛心,这是生活禅最重要的课题。庚午兄所讲,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正如自己有佛性,就可以不被魔迷。雨天不带伞想到别人助我,平时找不到自性,想别人度我,岂能得到援助。正所谓自伞自度,自悟自度,凡事求诸己。”

周、沈二人对希谦的一番解读深为钦佩。

三、导化朝廷命官

希谦参禅日渐臻进,可家庭的不幸接踵而至,先是独生女十四岁那年不幸夭折,接着没几年,妻子也忧郁成疾,一病不起,撒手西去。巨大的打击使他礼佛更加勤勉,他辞去教职,常驻西林寺参禅,广觉禅师赠他《金刚经》四句经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在老禅师的点化下,他请求皈依佛祖门下,取法号通亨。

一天知事僧带来一位朝廷命官,声称是来拜见段先生,朝廷外放湖北为官,途经浔阳,特来寺中。

通亨接待了这位往昔的学生,学生请求老师在他远去湖北之前给予教诲。

通亨给他讲了个故事:一个人想花钱买块地,他从一个地方的卖主那里得知,只要交上足够的钱,在一天内(从日出到日落)用步子所圈出的地全部都归买主所有,但最终必须回到起点。

不难预测,那个人会以一日的辛苦来换取大片的土地,于是,第二天,太阳刚一露头,他就出发了。一路向前疾走,一刻也不停留,不知不觉间,太阳快要落山了,可他离起点已经很远了,不得不走斜路向起点赶去。太阳马上就要隐下山后,他力气已耗尽,在离起点两步的地方倒地不起,再也没有站起来。

不过他倒下的双手向前伸着,刚好触到起点的那条线,用自己生命的代价换来了那片“宽阔”的土地。

孩子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清廉自律。过强的欲望会毁灭自己。人心难满,贪欲无止境,不要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你要远处为官,为师只有这个故事相送。另外也请你为我打听一下一个叫翠竹林的地方。

过了几年,通亨禅师后背突然一夜之间奇痛无比,不几天就皮破肉烂,生了一个碗口大的痛疖,药物一直敷治不愈,几年来脓血不止,身上渐渐有了异味,僧众香客都闻之捂鼻。他也有了外出云游、另找一僻静净土参禅的心愿。适逢其在湖北为官的学生来信,言湖北麻城有个叫翠竹坡的地方,不知是先生想要找的地方否?因此,他辞谢了主持禅师的挽留,决意去湖北麻城翠竹坡。

四、翠竹林中一如来

年迈的通亨禅师就要远去湖北,夜阑人静,思绪万分,想起人生的苦难;想起同道挚友;更思念故乡的山水,故去的父母妻子儿女;还有求学传道授业的月波亭书院。迷离间金光中如来佛祖坐在自己面前:“通亨,你还记得红布包中的四句偈语,向西去吧。翠竹坡竹林中菩提树下就是你最好的归宿,你就是我如来的化身。”说罢,金光散去,异香满屋。通亨惊觉,只闻异香,和那静空中满天的繁星,他起身挥笔书就了月波亭铭,并写好父母的坟茔碑文。

清晨,他踏着曦光,走出寺门。几天后来到浔阳江头渡口,一只脚踏上一条渡船,船陡然下沉一尺。艄公抬头一望,见一须眉皆白的禅师背着一个包袱上了船,艄公心中一惊,知是遇上了一位有造化的大和尚,忙上前搀扶。

通亨禅师与艄公攀谈了一会儿,将包袱交给了艄公,上岸向麻城方向而去。

一路上,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一个多月后,果真找到了一个叫翠竹坡的山峰,茫茫竹林中,独有一株菩提树,枝繁叶茂。于是他结草为寺,居住山中,心意泰然。但见翠竹碧沼,明月自生,菩提婆娑,名花香果,蜂鸟衔将,鸟虫长鸣,远近交响。每夜锄头当枕,经书为伴,细草为毡,清净参禅。而每日去沼里沐浴,洗涤疮口,采药敷治,不出一月,也已痊愈,他更感念如来佛祖的点化。

结庐数年,周边村民礼拜络绎不绝,声名远播。当地有一位秀才,三次赶考不中,今年又逢大考之年,专程来求禅师解梦。他说:近来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自己墙上种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带着斗笠打伞;第三个梦是自己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只是背靠背。有术士为他解梦是:墙上种白菜,是白费劲;戴斗笠打伞是为多此一举;跟表妹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却背靠背,不就是想办好事,而没戏吗?自己心灰意冷,不去参加考试,但心有不甘,特求禅师指点。

通亨禅师笑言:年轻的相公,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高中。你想想,墙上种白菜不是高中(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有备无患吗?跟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正说明你翻身的机会就要到了吗?

秀才听罢,信心大增,立马进京,一举中了个探花。从京城返乡,前去拜谢老禅师指点,走入竹林,见通亨禅师跌迦于竹椅之上。村人告诉他,老和尚已涅槃一月有余了。探花大为惊奇,连呼:炎炎夏日,肉身不腐,如来再世。急召当地官员乡绅一起,修建寺庙,将通亨禅师金装其身,供奉于翠竹寺中莲花座上,让村民世代供奉。

探花即在寺壁题诗一首:

 

林中一如来,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色彩。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万亿。

 

再说当年段思石村族长夜间做了一梦,见通亨禅师要他去鄱阳湖渡口接一包袱。族长甚感蹊跷,第二天一早赶到渡口码头,见一船正在靠岸,艄公打听去段思石村路途,两人一下就碰上了。族长回家打开包袱一看,里面是禅师撰写的《月波亭铭》,这篇传世铭作,如今尚在段氏宗祠。后来,村人在村东的高坡处修建了一座真仙庙,依在村旁望着月波亭书院。

该村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七日都要做庙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