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三 凝固点测定
一、实训目的
①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掌握溶液凝固点的测定技术。
③掌握温差测量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训原理
理想稀薄溶液具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就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
加一溶质于纯溶剂中,溶液的凝固点必然较纯溶剂的凝固点低,其降低的数值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即
整理得
式中,ΔTf为凝固点降低值;为纯溶剂的凝固点;Tf为溶液的凝固点;Kf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取决于溶剂的性质,当环己烷作为溶剂时,Kf=20K·kg·mol-1;MB为溶质的摩尔质量,kg·mol-1;mB为溶质的质量,kg;mA为溶剂的质量,kg。
表1-1给出了部分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值。
表1-1 几种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值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数据。凝固点降低法是一种比较简单而正确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根据上述方法,测得纯溶剂和稀溶液的凝固点,就可以计算出溶质B的摩尔质量MB。
通常测凝固点的方法是将溶液逐渐冷却,但冷却到凝固点,并不析出晶体,往往成为过冷溶液。然后由于搅拌或加入晶种促使溶剂结晶,由结晶放出的凝固热使系统温度回升,当放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再改变。此固液两相共存的平衡温度即为溶液的凝固点。但过冷太厉害或寒剂温度过低,则凝固热抵偿不了散热,此时温度不能回升到凝固点,在温度低于凝固点时完全凝固,就得不到正确的凝固点。从相律看,溶剂与溶液的冷却曲线形状不同。对纯溶剂两相共存时,自由度f′=1-2+1=0,冷却曲线出现水平线段,其形状如图1-21(a)所示。对溶液两相共存时,自由度f′=2-2+1=1,温度仍可下降,但由于溶剂凝固时放出凝固热使温度回升,回升到最高点又开始下降,所以冷却曲线不出现水平线段,如图1-21(b)所示。由于溶剂析出后,剩余溶液浓度变大,显然回升的最高温度不是原浓度溶液的凝固点,严格的做法应作冷却曲线,并按图1-21(b)中所示方法加以校正。但由于冷却曲线不易测出,而真正的平衡浓度又难于直接测定,实训中总是用稀溶液,并控制条件使其晶体析出量很少,所以以起始浓度代替平衡浓度,对测定结果不会产生显著影响。本实训项目测量纯溶剂与溶液凝固点之差,由于差值较小,所以测温需用JDW-3F型数字式精密温差测量计。
图1-21 溶剂与溶液的冷却曲线
三、实训仪器及药品
1.实训仪器
数字贝克曼温度计(JDW-3F型,1台),凝固点管的套管(1支),大搅拌杆(1只),大烧杯(1个)。
2.实训药品
冰块,环己烷(A.R.),萘(A.R.)。
四、实训步骤
①安装仪器。如图1-22所示,正确连接实训装置。
图1-22 凝固点降低实验装置
1—数字贝克曼精密温度计;2—橡胶塞;3—凝固点测量管;4—空气套管;5—寒剂搅棒;6—冰槽;7—温度计
②调节寒剂温度。往烧杯中加入冰水混合物200mL,拉动搅拌杆,测量调节水浴温度使其低于环己烷凝固点温度2~3℃(约2.5℃左右)。并不断加入碎冰同时搅拌冰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③初始温度的记录。将凝固点测量管放入空气套管中(本次实训以50mL量筒代替空气套管),空气套管放入冰浴里,将带有橡胶塞的温度计插入测量管中。待读数趋于稳定后,记录初始温度。
④溶剂环己烷凝固点测定。移取10mL环己烷,注入凝固点测量管中,连同胶塞和温度计一起放在冰水浴中,使环己烷逐步冷却,观察温度变化。每5min记录一次温度,当温度降低后又回升并趋于稳定时,停止记录。最终温度读数即为环己烷的凝固点温度,记录并填入相关表格。
⑤溶液(溶质为萘,溶剂为环己烷)凝固点测定。取出凝固点测量管,使环己烷熔化,加入压成片的0.1~0.15g的萘,待其溶解后,重复步骤4,测出溶液的凝固点。(理论值萘溶液的凝固点下降至0.5℃)
⑥实训完毕,整理仪器。
五、实训记录与数据处理
1.溶剂环己烷凝固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注:根据环己烷凝固点记录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作出时间-温度曲线图。
2.溶液(溶质为萘,溶剂为环己烷)凝固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注:根据萘溶液凝固点记录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作出时间-温度曲线图。
3.萘的摩尔质量计算
已知:Kf=20K·kg·mol-1,ρ(环己烷)=0.779g·mL-1,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六、思考题
①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子质量的公式,在什么条件下才能适用?
②当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缔合和生成络合物的情况下,对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值的影响如何?
③影响凝固点精确测量的因素有哪些?
七、注意事项
①温度在低于溶液凝固点3℃时为宜。
②寒剂温度对实训结果也有很大影响,过高会导致冷却太慢,过低则测不出正确的凝固点。高温高湿季节不宜做此次实训。
③溶液溶质的纯度直接影响实训结果。
④搅拌速度的控制是做好本实训的关键,每次测定应按要求的速度搅拌,并且测溶剂与溶液凝固点时搅拌条件要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