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作品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现代城市与公共艺术

3.1 新城市下的公共艺术作品

城市是公共艺术和景观构筑物的物质存在空间,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对公共艺术的发展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1933年的《雅典宪章》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其功能分区并没有考虑城市居民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城市里建筑物形成相对孤立的单元,而否认了人类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它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看待和解决问题;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支持性;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

图3-1 美国纽约长岛市的野口勇博物馆

通过对这些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就可以发现在区域层面所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力、社会公平、环境健康等问题;在城镇层面逐步强调邻里街坊的功能多样化,空间使用的紧凑性原则,注重步行空间的营造等问题;在街区、街道等微观层面的规划与设计,则是城市规划中相当具有挑战的一个环节。比如如何做到紧凑却不拥挤;如何营造让人乐于步行的环境;如何吸引人们走出家门进入公共生活;如何让人们接受一个多元化(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种族混合)的社区等。这个层面的工作是城市整体环境中的细节部分,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关系到居民平常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给人们的影响乃至城市安全等问题。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设计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能够引发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注,符合新城市发展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对于增强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交流与沟通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和激发城市个性与美丽的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公共活动空间,在保护城市文脉的同时又能够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建设。

现代城市建设中公共艺术作品和景观构筑物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它的规划与设计就是以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城市的性格与特征、城市的精神与风土人情等诸多要素为基础,展示城市居民艺术品位与城市精神,它带有浓重的城市历史与文化底蕴,彰显着城市的特色与魅力。城市的街道、广场与绿地空间给公共艺术提供广阔的空间与舞台。

图3-2 《倒影缺失》 

设计师是以色列建筑设计师迈克·阿拉德,作品位于9.11事件世贸中心“双子大厦”遗址,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失去”的感觉。两个下沉式空间,象征了两座大楼留下的倒影,也可以理解为两座大楼曾经存在过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