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觉醒:产品经理的视角与方法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跟随消费升级,发现产品的升级机会

对于“懒”这个人之本性,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视遥控器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大家质疑谁会用这板砖一样的玩意操作电视。结果时至今日,所有在售的电视上,实体按键只剩一个电源开关了。

懒癌是写入人类基因的不治之症。我们为了自身的懒惰,愿意付出的代价,也是自己想象不到的。例如,办个健身卡缴“懒税”之类的事情,很多一二线的朋友可能都没少做。吃饭这么要紧的事,懒得吃是不行了,但自己买菜做饭刷锅洗碗,显然是太辛苦了。甚至,周末洗漱出门吃饭,都成了一件太麻烦的事。在家吹着空调刷刷电视剧,多么惬意!

外卖订餐送餐这件事,早在互联网外卖平台诞生之前就有了。上到必胜客、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自营外卖平台,下到住宅区写字楼周边派传单的小饭馆,一张菜单加一个电话能解决的事情,何必要亲自跑到饭店去排队呢?

我曾经以为,外卖送餐对饭店的意义,在于提高了翻台率和坪效比。几年前与小区附近小饭馆老板聊天,问他更欢迎顾客电话点餐,是否因为提高了收入?老板笑嘻嘻地说,送外卖最大的好处,是客人不在店里吃,没机会叽叽喳喳抱怨饭菜咸了淡了,他们很省心。

所以,外卖送餐对于饭店老板,也是一种偷懒的方法,因为不用再听顾客抱怨。

以前,能电话送餐的饭店,并单独收客人外送费的,只有几个洋快餐平台。各路服务周边顾客的小餐馆,一般是不太敢这么做的,因为害怕客户流失。这几年,几家外卖平台从价格战起家,成功地激活了广大用户的懒癌,时至今日,为一份送餐设置最低起送费和配送费,用户已然是见怪不怪了。点一点屏幕的时候,就把这“懒税”缴纳了。

送餐费本身就是一种消费升级。大家愿意为自己的懒惰付费,愿意为自己节省的时间精力付费,愿意为送餐员的劳动付费,这在5年或10年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以现在的都市生活节奏,做饭之于90后,如同恋爱之于70后、80后,成了一种奢侈的、有仪式感的娱乐活动,而非生活的必需品。

我和一位来家里做钟点工的家政大姐聊过。她有个客户,两口子是90后,买了一堆专用的餐厨工具和小家电,每个月做几次饭,然后和锅碗瓢盆一起堆放在水池里,请家政工人来清洗,现在社会大抵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长辈在身边打理家务,都市上班族大概已无法承受自己频繁做饭的边际成本。

花一点小钱来提升生活质量,在外卖送餐这个领域,最先被广大用户接受。另外一个时代背景是,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开始下大力气疏散人口。

2016年10月底,我家附近的小餐馆,被执法部门悉数关停。法律依据也很简单,因为他们是无证经营。

这些小餐馆,本来也无法正常办理相关的工商、安监、消防等许可证,因为其经营面积、后厨条件达不到办理相关资质的最低门槛。不处理便罢,处理起来就是一查一个准。

关小饭店后,之前10元、15元钱能搞定的一顿饭,去正规饭店可能要15元、20元甚至更高的价钱。生活成本上升导致中小企业用人成本上升,进一步清退了中小企业,火烧连营,只留下对用人成本不敏感或无法挪动的大企业。

可是,家门口的小饭店没了,远处的正规饭店又不提供送餐服务,就算我吃得起15元、20元钱的正规餐饮,我总不能天天跑这么远去吃啊,虽然共享单车现在也挺方便的,但是我很忙(懒)啊!

于是,送餐平台再次拯救了绝望的用户们。餐饮的供应方数量缩小不是问题,稍远一点也不是问题,骑士们分分钟替你搞定,只要你肯付送餐费。至于之前送餐平台上屡遭曝光的无照黑餐馆,也不再成为问题,因为政府出手将它们干掉了。剩下的合法餐饮企业,很多也因为拆违建和封堵开墙打洞,经营面积与客流量下跌,正好需要扩大自己的外卖订单量。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看起来非常美好。

并且,送餐人员对路权和城市资源的占用,并不像专车那样明显,充其量与快递员小哥一样,有时因为赶路,可能会有不安全的行驶行为。考虑到一线城市,大家对吃饭和收发快递这类服务的刚性需求以及服务的不可替代性,这些风里来雨里去,充当着城市毛细血管的小哥们,应该不会被疏散。

民以食为天,外卖送餐平台作为O2O行业为数不多的、在烧钱停止后能看得到盈利曙光的行业,确实是拜用户的懒惰和政府的管理思路调整所赐。越来越少的餐饮供应方,与越来越懒的用户之间,除了通过外卖小哥连接起来,现在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毕竟,吃饭是人类的刚需,但做饭并不是。

这一波的消费升级潮流中,不仅仅是快餐业,包括手机、时装,甚至房产,人们的要求都逐渐有所改变,价格不再是用户唯一关注的因素,质量、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