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与慎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海参崴纪行

从北京飞行两小时,就抵达海参崴这个梦幻般的城市。

时值9月初,本以为海参崴早已有凉意,未曾想仍然阳光高照,街头着夏装的美女如云。早就听说过海参崴是一个以美女出名的城市,果不其然!

海参崴其实是我们中国人对这个城市的称呼,俄罗斯称其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征服东方”)。我下榻的宾馆就叫“符拉迪沃斯托克宾馆”,也就是我们所称的“海参崴宾馆”。它是这个城市最好的宾馆之一,但委实说来,其硬件设施不敢恭维。在海参崴短短一周的见闻,我产生的一个感觉是,俄罗斯现在的物质享受整体上不如我们,但其国民对生活情调的追求乃至身上体现的气质,却依然不俗。

海参崴宾馆地理位置不错,好几个早上,我找一个靠窗口的位置用餐,一杯咖啡,俯瞰大海,一种多年未有的轻松感油然而生。

临近中午,沙滩上的人开始多起来。陪同我参观市容的远东大学外事处朱利娅小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问我是否也想下海。我点头称是。她说市内的海滩有污染,我还是带你去沙玛拉吧。什么是“沙玛拉”?海参崴郊区一处著名的休闲海滩。当然求之不得!憨厚的司机悄悄地在朱利娅耳边说了句话,我问她他说什么,朱利娅说他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一时感动,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是从我的护照上看到的。

原来司机才真正是外事处的人,朱利娅只不过一学生,在外事处实习。她学中文,且刚刚获得一个中俄两国政府间的奖学金项目,即将到中国去留学。听说有中国教授来访,她十分乐意陪同,问这问那,可谓公私兼顾。

去沙玛拉的途中,朱利娅特意让司机绕行到一个疗养所,告诉我那里刚接待过一批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小小年纪,还很有外事头脑!还记得另一天她带我参观博物馆时,我指着一尊被称为是第一个到海参崴来定居的俄罗斯公民的塑像问她,你知不知道,我们中国的历史书说这块土地曾经是我们的?她坦诚地说:知道。不过随即她又说:在2001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两国政府达成了尊重现实的共识。

沙玛拉海滩与国内的海滩比,实在是太干净了。而与海参崴市内的海滩比,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人少多了。虽然游客加在一起还是不少,但散落在偌大的海滩和海水里,仍然只有点缀的份。望天空,碧蓝一片;眺远方,水天一色。难得到此,我请求朱利娅,让我在这海水里多泡一会。

海参崴是美的,但它在历史上也有惨痛的一面。20世纪30年代开始,此城成为苏联流放政治犯的主要地点。我在远东大学历史博物馆参观时,解说员说到这所百年名校历史上共有过19位校长,但其中3位在斯大林时期被疑为特务而惨遭杀害,有一位的照片是今年刚刚发现才补上的,而另两位却连照片都没有,至今空缺。统计数字表明,斯大林时期共杀害了远东大学42名师生,而且还在1932—1938年一度关闭了该校。闻听此言,虽作为异国人,也不能不沉重。

冷战期间,苏联当局规定只有苏联人方可到访该城市及居住,而且需从当局获得许可证。直到冷战后,它才慢慢撕去神秘的面纱,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如今的海参崴,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城市。当滨海边疆区政府请我们出席“亚太地区反毒品国际会议”的代表乘船游览“金角湾”时,陪同我们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地方过去不仅外国人不能来参观,就是他们当地人也来不了。顺着他们的手指方向,能看到岛上有不少军事设施,有的已经荒废。

海参崴三面临海,是天然的不冻港。虽然如今它以商港为其主要功能,但昔日军港的印痕还无处不在。朱利娅带我参观的“要塞博物馆”和“潜艇博物馆”里面记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海岸边许多废弃的码头和设施让人想起这个城市昔日的繁荣;而一艘大型军舰改装成的海边夜总会,也让人感慨岁月变迁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对远东地区的重视,海参崴也正显现出它的活力。我看到那些废弃的码头上,除了有人在利用它们来跳水,还有越来越多的施工迹象;工地上一座座新型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其外观和规模似乎都要胜过目前周围的建筑;此外,俄罗斯政府还正准备将“远东国立大学”升级为“远东联邦大学”,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的投入。

2012年的APEC会议将在海参崴的俄罗斯岛召开,朱利娅告诉我,前不久普京总理还亲自来了一趟。我在她和中国留学生庞冬梅博士等人的陪同下,又乘船去了美丽的俄罗斯岛。岛上的公路还是尘土飞扬的乡村公路。听朱利娅说,从她小时候起,政府就说要修桥连接俄罗斯岛和海参崴,但至今没有兑现。这次由于APEC会议要在这里召开,修桥的事已经动工了,而且可以肯定,未来几年岛上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包括修大型的高级宾馆,更不用说优质公路了。

从俄罗斯岛回来,已近傍晚。船上乘客不多,一个颇有风度的老太太带着孙女主动与我们搭讪。听说我是中国来的科学家,她激动不已,问朱利娅和庞冬梅:“我可以亲他一下吗?”我俯下身子,幸福地接受了她的拥抱和亲吻,这也成为我离别海参崴之前收到的最好礼物。原载《检察日报》绿海副刊“每月名家”专栏,2008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