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信息经济的结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后电商时代的理论基石

电子商务一直是观察信息经济的绝佳窗口。如果把电商20多年来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的话,前一个阶段大致完成了量的扩张、基础设施的塑造和电商认知的普及。大致从5年前,电子商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后电商时代。

2016年10月,马云在云栖大会上作出了这样的断言:纯电商时代过去了。在我看来,这意味着后电商时代的到来。后电商时代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 从占有到分享(Sharing economy,分享经济)。

● 产消合一(Prosumer,既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

● 社交商务和移动商务的崛起(Social Business & Mobile Business)。

 

后电商时代需要将交易行为纳入社交网络的框架下重新思考,需要深入挖掘生产者、交易者在大量交流、交易、沟通过程中,消费意愿的形成、聚集与传递机制。这些内容,总体上都超脱于传统主流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视野之外。

张翼成教授的学说中,虽然没有明确将消费者的“隐性需求”表达为“消费意愿”,但旨趣是一致的。消费意愿是互联网背景下消费者理论研究的焦点、难点。消费意愿,并非欲望驱使下的消费需求,而是与消费心理预期、社会互动环境、文化生态密切关联的复杂心理活动。在社交或交易环境下,消费者意愿表达所呈现出的“意向性活动”,作为内心需求对外界的投射,揭示出消费者认知结构、认知行为的隐性特征。信息时代如何理解人的消费意愿,将充分揭示物质与精神需求满足的交叉点,也是解开“爽”(FLOW,美国心理学家、“心流之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的术语The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economy,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in markets and beyond, Amazon, May 2017.)的深层结构的重要途径。

后电商时代,需要建立全新的认知框架,理解充分连接、交互、协作的网络结构下,积极的、主动的人性(如消费意愿),在交易、交往的复合网络中呈现出何种行为模式,并以何种可观察的方式测量、表征,是理解后电商时代新消费者的重要框架。

我相信,张翼成团队的这部著作,为后电商时代,为信息经济的蓬勃发展,定会贡献富有启发的原创思想,为构建信息经济的理论体系,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