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时期日本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东亚区域合作肇端于区域经济合作,因而区域合作问题首先体现为区域经济合作的议题。东亚地区主义和作为其表现形式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是20世纪后半期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的地区主义新尝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合作成为东亚地区抵御金融风险,维护本地区国家经济发展与政治安定的重要平台。东亚各国及地区组织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与地区政治经济形势,逐步转变观念,加强联系与沟通,积极调整各自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与外交政策,共同融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潮流。

研究日本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与实践,离不开对东亚地区主义形成、演变过程以及目前状况的理解与把握。而地区主义特别是新地区主义理论及其实践,成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形成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实践探索的基础和前提。关于地区主义的理论研究曾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10余年间形成一个高潮。与此同时,地区主义实践也扩展到了世界各地。但是由于当时所处的冷战背景,使得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前景黯淡,因而相关研究自然不能得到深化。

美苏冷战结束后的日本平成时期,东亚地区主义获得发展契机,日本有关地区主义的理论研究也突破了基本上以欧洲一体化为主要对象的局面。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组织在地区主义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改变了以往主要由美、英等发达国家学者以欧共体为研究指标的局限。关于东亚地区主义、新东亚地区主义、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等研究一度成为关注的热点。本书关于平成时期日本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梳理和探讨,是在借鉴先学对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历程,以日本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政策制定、调整,日本在区域合作各阶段的具体措施等相关问题为视角,即理论基础、政策选择、实践经验几个方面做归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