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综上所述,朱立群以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在欧洲研究、中国外交实践分析以及国际关系理论创新三方面的研究站在了学科发展的前沿,达到求真务实、推陈出新的学术境界。
境界既是一种修为与感悟,更是一种创新程度与水平。扎实的历史功底和宽博的理论修养,使立群的学术境界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魄,在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结合上有所作为。而知难而上的研究激情与使命感,立足中国外交实践的理论创新更是难能可贵。尽管这只是新的起点,尚需在理论规范与实证分析完善和充实的探索中继续前行。
立群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建树,首先有赖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为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为一代研究者开辟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作为一个青年学者,在这样的时代是幸运的。立群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此后又在外交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系统的专业训练培养了她独立思考和研究设计的能力。在其职业生涯中有幸前往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欧洲中心、德国曼海姆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学院等交流访学,得以了解国际领先的学科发展和理论研究动向,与国际知名学者交流探讨,认识自身在知识结构、理论思维和方法论上的不足,更坚定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进取心。
立群的成长也得益于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的学术团队,这个群体保持和延续了几代人的传统:国际关系历史、理论与政策的结合;国际关系研究与中国外交现实需求的结合;学有专长,与时俱进。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中,共同的研究取向和彼此的切磋与激励形成团队的合力。立群身在其中,既得到师承的素养,又将新领域新问题作为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一个功利和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学术探求的真诚实属不易。不少学者在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往往会出现某种停滞或瓶颈,他们或囿于以往的研究路径和惯性思维,或忙于各种社会角色从而难以突破自我。立群的勇气在于从不满足已有成绩,不断挑战自我,放眼中国外交实践的需求,追求创新。这恰恰是在她生命最后10年勇于拼搏奋斗的动力所在。
立群已离我们而去,但她用智慧和生命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学术资产和创新精神,理当受到珍惜,用以激励和启迪后继者攀登学术高峰。
2017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