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生育意愿新观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中国民族人口的变化

中国民族人口在不断变化是一个事实,但不同民族人口变动的方向和幅度不尽相同。从大类别的角度考察,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总量都在增长,但两大类民族的总量变化特征不同。

首先,总量上的差异虽然明显存在但差距在缩小(见表1-1)。2010年中国总人口达到了13.39亿,其中占90%以上的汉族人口的总量为12.26亿,少数民族为1.14亿。2010年汉族的人口是1953年的2.24倍,少数民族人口则是1953年的3.22倍。1953年人口普查资料中显示的汉族人口是少数民族人口15.5倍的事实到2010年变成10.7倍多。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占中国人口的6.06%,除1964年,其他普查年份的比例在不断提高,2010年则达到总人口的8.49%。少数民族在近60年的时间里,人口总量与汉族人口总量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表1-1 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

资料来源: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 2011: 10。

其次,人口增长速度出现反转,汉族人口增长速度逐步低于少数民族(见图1-1)。以1953年为起点,第一次和第二次人口普查说明汉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要高于少数民族。从第三次人口普查开始,少数民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高于汉族。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的差距达到2.58个百分点,当时汉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1.29%,少数民族的达到3.87%。3.87%的年均增长率表达的是少数民族整体的人口会在18年的时间翻一番,汉族人口要54年。然而,少数民族的人口年均增长率自1990年以来也在下降,下降速度也较快。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率已降至0.67%,比1990年的增长率降低了3.2个百分点;然而其增长率还是高于汉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0.11个百分点。因此,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变化的特征是汉族的水平先高于少数民族,但很快低于少数民族,至今仍以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率略高为特点,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增加的势能大于汉族。

图1-1 按民族大类分的人口年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11: 10。

最后,人口自然变动促成了民族人口构成的现实。聚焦最近10年来民族人口的自然变动,数据显示,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表现生育与死亡之间差距的自然增长率都在下降(见图1-2)。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间,少数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是汉族的2倍以上;但少数民族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幅度大,且大于汉族。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死亡水平的下降和生育水平的变化。从死亡率的角度看,少数民族人口的死亡率下降幅度大于汉族。“五普”至“六普”的10年间,汉族死亡率下降了0.26个千分点,少数民族则下降了0.89个千分点。至于生育水平,2000年时汉族的生育率低于少数民族4.8个千分点,2010年则仅相差不到3个千分点。这说明民族间的生育率在都下降的前提下呈现少数民族下降快、汉族下降慢的特点。汉族生育水平已经下降到较低水平,再降低的空间已被大大挤压;而少数民族的生育水平则有继续下降的可能。

图1-2 十年间人口的自然变动

资料来源:2000年数据根据《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1》中的资料计算(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2012: 493、495); 2010年数据根据《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3》中的资料计算(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14: 701、703)。

总和生育率(TFR)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少数民族生育水平的下降趋势。由于少数民族生育信息收集的时间较晚,我们很难找到多年来少数民族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的信息。为数不多的学者孜孜不倦,对此做过专门的研究。例如,张丽萍根据各种能够利用的调查资料以及间接估计的方法,分析了1949年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生育水平的变动,把少数民族生育转变的过程分为四大阶段:1950~1968年的上升阶段,总和生育率从1950年的4.23升至1968年的7.11,少数民族与汉族的TFR之差为0.7~0.9;1969~1981年的急剧下降阶段(TFR从6.66降至4.54),民族间的生育水平差距拉大;1982~1992年的生育转变完成阶段(TFR从4.01降至1992年的1.65),民族间生育水平差距在缩小;1993~2010年的低生育水平阶段,TFR自1994年起从2.0左右降至2009年的1.8以下,少数民族与汉族生育水平的差距在继续缩小(张丽萍,2013: 97~99)。张丽萍的研究说明,在政策干预下汉族生育水平明显快速下降至低位,但少数民族生育水平明显下降至更替水平则是其他一些因素造成的生育自然转变的结果。根据张丽萍的分析资料和徐世英等对近两次人口普查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总和生育率在逐年下降(见图1-3)。图1-3直观地反映出60年来少数民族作为整体的生育变化水平。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代之后少数民族的生育水平在大幅度降低。1992年其水平还能维持在更替水平之上,但2000年之后总和生育率远离更替水平,而且相差越来越远。造成少数民族总和生育率下降的因素值得深思。

图1-3 少数民族总和生育率的变化

资料来源:1950~1992年的数据来自张丽萍(2013: 97~98), 2000、2010年的数据来自徐世英等(2014: 13~25)。

尽管少数民族死亡率已经降低到相当水平,生育水平的下降幅度也比汉族的大,但因为其整体人口的年均增长率较高,少数民族人口在中华民族人口中的比例在不断攀升。少数民族是由55个民族组成的,一些民族的人口超过千万,部分民族的人口却少于1万。根据徐世英等对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超过千万人口的少数民族有4个,100万~1000万的有14个,10万~100万的有18个,1万~10万的有13个,不足万人的有6个(徐世英等,2014: 1305)。各个民族的人口发展变动趋势也各有特色。了解他们的人口变化历程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章着重考虑了广西、新疆和西藏三个自治区人口变化的历程,因为这三个自治区中的主要少数民族是本书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