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环境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环境中,人口因素和饮食习惯与消费偏好对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显著而重要的影响。
一 人口因素
中原经济区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级经济区。截至2012年底,中原经济区的总人口已达1.5亿。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该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降低,但因人口基数大,每年仍有数十万人的增长量。庞大的人口规模决定了该地区潜在的可观食品消费市场规模。而河南省相对持久的人口红利期,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劳动力资源保障。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末,河南省总人口达9402.99万,其中劳动年龄人口5818.9万,抚养系数为41.6%,劳动力总量处于绝对优势。为了进一步分析当前河南省的人口类型,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人口类型划分的标准。陈友华基于瑞典1957年生命表人口基础提出人口类型划分标准为:以65岁作为老年起始年龄,总抚养比小于53属于人口红利状态,总抚养比在53~59属于盈亏平衡状态,总抚养比大于59属于人口负债状态(见表1-4)。
表1-4 基于瑞典1957年生命表人口基础上的人口类型划分标准
资料来源: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人口研究》2005年第6期。
按照此划分标准,我们来分析近年来河南省抚养比及其变动情况(见图1-5)。不难发现,除2011年少年儿童抚养系数稍稍超出人口红利标准之外,河南省抚养系数总体变化平缓,总抚养系数明显小于53,而且少年儿童抚养系数和老年抚养系数都未发生大的变化趋势。因此,短期内总抚养系数不会快速上升,人口红利期仍会持续。食品工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应抓住人口红利的机遇,力求更快更好地发展。
图1-5 河南省抚养系数变化
(总抚养系数=被抚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00,其中劳动年龄人口为男15~64岁,女15~59岁)
二 饮食习惯与消费偏好
中原地区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繁荣景象,中国饮食文化源自中原。历史上,河南省曾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我国历史上的八大古都中的四个都位于河南,各地的饮食文化深受中原的影响。长期的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地处中部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原料来源,使河南的饮食习惯与消费偏好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口味,但仍以北方地区为主。
河南人的饮食口味偏咸、辣,日常主食以面食为主(南部信阳地区以米饭为主),副食主要有肉类、蔬菜、蛋类、豆腐等。河南人性格直爽,热情好客,喜欢用酒款待宾客,酒文化源远流长。河南是礼仪之邦,逢年过节或丰收时节有走亲访友的习俗,此时人们都要宴请宾客,互赠礼品,所携礼品大多以食品为主。因此,每逢节假日,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都是食品销售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