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十多年前,我曾受施永康先生之邀前往泉州,见识了青山北踞、晋水龙蟠的景色,又蒙他馈赠自著的《大泉州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干练敏锐,好客谦逊。十多年后,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茶余饭后与闲暇相伴,转而致力于诗词创作,厚积薄发,收获颇丰。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激情正是诗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宁杰行歌集》是永康先生的第二本诗集,其中的一些特质引发了我零散的思考,记录下来,权以为序。
关于诗词的精神。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诗歌,诗歌就回馈我们什么样的价值。诗词可以用来言志、抒情、交际、游戏,但是,最有价值的诗歌,肯定来源于最严肃的创作态度,也来源于对人生的专注,对人性的执着,对良知判断和高贵品德的不懈追求,就像永康先生现在从事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一样,用热情和希望一点点照亮未来,而非春鸟秋虫,自鸣自已。《宁杰行歌集》跨越长长短短的地理空间,力求审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广袤大地,触摸我们兴衰更替、悠久绵长的历史脉络,研读我们丰厚灿烂、姿态万千的历史积淀,背后隐隐可见不甘囿于书斋吟风弄墨的雄心和抱负,这是很有意义的一种探索,如同德国早期浪漫派诗人诺瓦里斯曾说过的那样,诗歌“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关于诗词的视野。当代诗歌,如何既保持文学本身相对的个性,但同时又能切入现实、反映现实,具有一种广阔性和纪实性,是一个永久的历史课题。从本质上讲,诗词写作,它所处理、所对应的对象,一般认为只是个人心灵、个人感受、触景生情的东西,或者是词语自身的可能性,通过文学写作获得诗意。在情感的挖掘和表达方面,古人浩如烟海的珠玉在前,想比肩和超越,是非常困难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仍有一些东西是我们可以超越的,比如观看这个世界的角度,用什么方式与这个世界联系起来,如何敞开我们的心灵,换句话说,诗词写作其实可以更具有一种宽广性和深度。我们可以把现实中大量的现象和元素纳入诗歌中来,作为材料、对象、课题加以书写,创造出过去那些经典所未曾描绘的空间来,也创造出传统诗歌美学之外的诗意来。
关于诗词的语言。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能力的获得需要多种条件,比如天赋、刻苦训练、经验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创造性。从诗三百至今,诗词之所以一直保持了它的魅力,正是因为不断地创新与提升。《文镜秘府论》早就说过:“所作词句,莫用古语及今烂字旧意。”诗词创作很不容易,在于它的形式是古典的,格律是严谨的,如果没有内心的创作冲动,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不落窠臼的文字灵性,没有自出机杼的强烈个性,创新难免心力不足,下者更可能陷入僵硬、割裂和零碎。也就是说,它的很大一个难点,在于现代思维和传统格律的融合,现代语言和古典韵味的统一。在这方面,《宁杰行歌集》或许可以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发。毕竟,“不薄今人爱古人”(杜甫《戏为六绝句》)才是正确的态度。
诗词创作原本就是一个漫长艰难、歧路众多而时有喜悦的旅程。一路行歌,“与古为新”,永康先生无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期待施永康先生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
2014年6月2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