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后妃
高宗有八子、四女。諸子、女生母姓氏皆存。高宗后妃兩《唐書》入傳者有王皇后、則天順聖武皇后、蕭淑妃。
(一)王皇后(被廢)
永徽元年正月丙午,立太子妃王氏為皇后。永徽六年六月,王皇后與母魏國夫人柳氏為厭勝事發,高宗敕后母不得入宫;七月戊寅,貶王皇后舅、吏部尚書柳奭為遂州刺史;十月己酉,廢王皇后為庶人。
按:
(1)王皇后是唐代的第一位廢后,被廢之因來自多方面,主因一是無子,二是武昭儀取而代之的衝擊。
(2)王皇后族人顯貴者有:從祖王裕尚唐高祖姊同安大長公主;從外祖柳述尚隋文帝第五女蘭陵公主;從外祖柳亨娶(高祖女)襄陽公主女竇氏;舅中書令柳奭。王皇后被廢亦牽連其家族,其祖王仁祐已卒,但告身尚存,許敬宗亦奏請除削;王皇后從兄王方翼貶死崖州途中;顯慶四年(659)七月,王皇后舅柳奭以大逆罪被殺,“近親皆流嶺南為奴婢”。
(3)王皇后從兄王方翼,兩《唐書》别有傳。
(二)武皇后(則天順聖)(乾陵)
第五子太子(孝敬皇帝)弘、六子雍王(章懷太子)賢、七子中宗、八子睿宗,安定、太平公主生母。
武則天的後宫生涯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太宗才人及感業寺尼;高宗后妃及太后;武周革命稱帝;退位復為太后。起止時間分别為:約貞觀十一年為太宗才人,貞觀二十三年出家為尼;永徽三年(652)秋拜為高宗昭儀,永徽六年十一月丁卯册為皇后,弘道元年(683)十二月丁巳為太后;天授元年(690)九月九日稱帝;神龍元年(705)正月甲辰退位,十一月壬寅崩於東都上陽宫,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唐代的納后舊禮有六禮程式,武則天立后時已是高宗昭儀,納后舊禮並不適合這種狀况,於是由禮官專門編排了“臨軒册命皇后”禮,由臨軒命使主持,分皇后受册、受命婦群臣賀、表謝、朝皇太后、皇帝會群臣、群臣上禮、會外命婦、廟見等儀式。永徽六年十月己酉,高宗廢王皇后為庶人;乙卯,百官即上表請立中宫。十一月丁卯,臨軒,高宗命李勣、于志寧為使册武昭儀為后,百官朝皇后於肅義門;己巳,皇后廟見。
武則天為高宗后妃時的越軌創舉很多,如:永徽五年十二月,武昭儀隨高宗拜昭陵,在途中生下次子賢;永徽六年三月,武昭儀作《内訓》三篇,儼然以皇后自居;十一月丁卯,册武昭儀為皇后,群臣及四夷長朝皇后於肅義門,内外命婦入謁,唐代的朝皇后禮即始於此。顯慶元年三月辛巳、總章二年(669)三月癸巳、上元元年(674)三月己巳、上元二年三月丁巳,武后四次親蠶。顯慶五年(660)三月丙午,武后幸并州,宴親族鄰里故舊於朝堂,封賜婦女年八十已上者。龍朔元年五月丙申,武后請禁天下婦人為俳優之戲。麟德二年十月戊午,武后請封禪;麟德三年(666)正月庚午,高宗封禪泰山,武后為亞獻。咸亨五年八月壬辰,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八月丁酉,詔婦人為宫官者歲一見父母;十二月壬寅,上意見十二條,又請子父在為母服喪三年。上元二年三月後,“上每視朝,天后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内外稱為二聖”。以上事件不僅顯示武則天如何從高宗的普通嬪妃升為皇后,也顯示了她在高宗時期政治上的逐漸成熟以及對己身(皇后)地位的有意抬升,其作為也由宫闈終於走向了外朝。
不過武則天立后不久,在其地位不斷抬升的過程中與高宗産生了一些矛盾,激化的結果是麟德元年,高宗與宰相上官儀密謀廢后,被武后發覺制止,上官儀反被誣與燕王忠、宦官王伏勝交通。十二月丙戌,上官儀父子被殺,武后抓住這次機會,進一步剷除了部分前朝大臣的阻隔,逐漸實現了所謂“二聖”局面。
武則天一生與佛教關聯密切,除了曾出家感業寺外,還有如:咸亨三年(672)壬申歲四月一日,武后“助脂粉錢二萬貫”在龍門石窟造盧舍那大佛,上元二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功畢。顯慶二年,太子李弘於長安懷仁坊為高宗、武后立敬愛寺。神龍元年三月十二日,中宗令太平公主於長安太寧坊為武后立罔極寺。神龍二年(706),中宗改長安章善坊中興寺為聖善寺,寺内報慈閣專為武后立。太極元年(712)二月十七日,睿宗於長安宜人坊為武后立荷澤寺追福。顯慶五年三月,高宗敕取法門寺舍利往東都入内供養,武后“舍所寢衣帳直絹一千匹,為舍利造金棺銀槨,數有九重,雕鏤窮奇”。後又施捨“繡裙一腰”等物供養。
《全唐文》收有署名武則天的文章六十五篇。又,武后時的北門學士亢萬頃、劉思茂、范履冰等在其授意下撰《列女傳》一百卷、《古今内範》一百卷、《内範要略》十卷、《保傅乳母傳》一卷等,多署名為“大聖天后撰”。
《全唐詩》存武則天題名所作詩四十八首,還有宋之問、崔融所作《則天皇后挽歌》各一首。
武則天的忌日,據《唐六典》與敦煌文書P.2504號載為“十一月二十六日”無差。
按:
(1)武皇后“則天”之號實為其尊號兼謚號,而其一生所加尊號很多:咸亨五年八月壬辰,高宗、武后分上尊號為“天皇、天后”。武后稱帝後又為己加若干尊號,至神龍元年十一月壬寅,武皇臨終前去帝號,自稱“則天大聖皇后”,當日崩於上陽宫仙居殿,謚曰“則天大聖皇后”。景雲元年(710)六月,睿宗依舊號武后為“天后”;十月乙未,加號“大聖天后”,旋又改號“則天皇太后”;太極元年六月乙卯,追尊則天皇后為“天后聖帝”。延和元年(712)八月壬寅,玄宗上“大聖天后”尊號“聖帝天后”,旋又改號“聖后”;開元四年,又改號“則天皇后”;天寶八載閏六月丙寅,隨高宗“天皇大聖”之謚而加謚為“則天順聖”,其尊號與謚號終於塵埃落定。後人則慣於以“則天”為其名而稱之。
(2)則天皇后所出之武氏家族即“李武韋楊”婚姻集團的主體之一,隨着武則天成為高宗皇后、臨朝稱制及改唐為周,其父武士彠兄弟四人皆贈王,武氏子孫多封(郡)王或國公、女孫多封郡(縣)主,也多與李唐王室或顯貴聯姻,如武氏家族出五駙馬:(千乘王)武攸暨尚高宗女太平公主、(嗣陳王)武延暉尚中宗女新都公主、(高陽王)武崇訓與(淮陽王)武延秀尚中宗女安樂公主、(南陽王)武延基尚中宗女永泰公主。兩后妃:(恒安王)武攸止女、(高平王)武重規女分别為玄宗惠妃(貞順皇后)和賢儀。武氏女孫得封縣主可考者:(宣成公)武士稜女封宜城縣主(適成知禮)、(河内王)武懿宗妹封静樂縣主、武攸暨女封永和縣主(適崔瑶),以及彭城縣主(適李齊)、永年縣主(適裴昭)。武家與其他家族聯姻者有:(梁王)武三思女為裴光庭妻;(魏王)武承嗣妻為鄭國夫人弓氏,女嫁(母高祖女千金公主、父鄭敬玄)鄭克乂。又,武延秀曾奉命娶突厥可汗默啜女;武延壽女嫁(吐谷渾王族後裔)慕容威,得封“太原郡夫人”;(建安王)武攸宜妻為崔無固女,妹嫁(高麗皇族)高氏。
(3)則天皇后父武士彠、伯士稜,侄承嗣、懿宗,侄孫延秀、崇訓等,兩《唐書》皆有傳。
則天皇后伯(武士讓)子武弘度、兄(武惟良)子武攸緒分入新書《孝友傳》與《隱逸傳》。
(4)則天皇后母楊氏自稱隋宗室楊士達女。楊士達後人也多與李唐王室聯姻,如楊知慶三女分為玄宗元獻皇后、節愍太子妃、廣平公李炅夫人。則天皇后表姊妹楊氏(母高祖女長廣公主、父楊師道),卒贈“弘農郡君”。隨着武后地位的上升,楊氏的封號與地位也不斷升遷,從應國、代國、榮國、酇魏二國、魯國夫人到太原王妃、魏王妃、忠孝太后至孝明高皇后,其墓號也從“順義陵”“明義陵”升至“順陵”。
(5)太子弘妃為裴居道女,咸亨四年(673)納取,其他詳下“孝敬皇帝皇后”條。
(6)章懷太子賢妃為房先忠女,上元二年册封;又有良娣為張明女,其他詳下“章懷太子后妃”條。
(7)安定公主早卒後暫殯於德業寺,麟德元年三月丁卯追封為安定公主,謚曰“思”,詔其鹵簿鼓吹及供葬所須,並如親王之制,由德業寺遷於崇敬寺。
(8)太平公主,永隆二年(681)七月降(母太宗女城陽長公主、父薛瓘)薛紹,高祖女淮南大長公主為其作“莊母”;天授元年改降(武懷道子)武攸暨。太平公主所生“薛氏二男二女,武氏二男一女”,“三子封王,餘皆祭酒、九卿”。薛氏長女嫁(唐從心子)唐晙;次女萬泉縣主適(豆盧貞松子)豆盧光祚,主子豆盧建尚玄宗女建平公主;武氏女永和縣主適(崔神慶子)崔瑶,得封“沛郡夫人”。
(三)蕭淑妃
第四子許王素節,義陽、高安公主生母。
永徽六年十月己酉,蕭淑妃與王皇后同被廢為庶人。
按:
(1)蕭淑妃出身不詳,參考初唐李唐王室與南梁後裔間的聯姻,其或也出於南梁蕭氏皇族。
(2)許王孫、嗣許王李解妃為(玄宗楊貴妃從兄)楊銛女,天寶十四載(755)册封。
許王孫、嗣許王李昭妃為(母代宗女昇平公主、父郭曖)郭氏。許王長女襄城縣主適柳彦。
(3)義陽公主降(權持節子)權毅,主女嫁(高安公主府參軍員外)李湛然。
(4)高安公主降王勖。
(四)徐婕妤
太宗徐賢妃妹,“亦有文藻,世以擬漢班氏”。
按:
(1)李唐皇室中盛行重親婚,徐賢妃、徐婕妤即姊妹嫁太宗、高宗父子的異輩重親婚。
(2)龍朔二年,高宗改易嬪妃名號:“置德贊二人,正一品,以代夫人。宣儀四人,正二品,以代九嬪。承閨五人,正四品,以代美人。承旨五人,正五品,以代才人。衛僊六人,正六品,以代寶林。供奉八人,正七品,以代御女。侍櫛二十人,正八品,以代采女。又置侍巾三十人,正九品。”咸亨(二年)復舊。但目前所知高宗嬪妃中未見龍朔改制名號,對這次改制的施行狀况待考,故徐婕妤得封於龍朔改制前還是之後,亦待考。
(五)上官才人?
上官才人,名婉兒,隴西上邽人。曾祖隋滕王府記室參軍、襄州總管府屬、華州長史、會稽郡贊持、尚書比部郎中上官弘;祖晋府參軍、東閣祭酒、弘文館學士、給事中、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少監、銀青光禄大夫、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上官儀;父左千牛、周王府屬上官庭芝,母鄭氏。麟德元年,高宗與宰相上官儀密謀廢除武后事洩,遂將責任推卸給上官儀,十二月丙戌,上官儀父子被殺,繈褓之中的上官婉兒隨母没入掖庭。儀鳳元年,十三歲的上官婉兒成為高宗才人。
按:
(1)上官婉兒一生經歷複雜堪比武則天。史書皆載上官婉兒本為上官儀孫女,因其祖父之罪没入掖庭後的經歷卻並未詳載,據上官婉兒本傳“及長,有文詞,明習吏事……自聖曆(698)已後,百司表奏,多令參決”,“天性韶警,善文章。年十四,武后召見,有所制作,若素構。自通天(696)以來,内掌詔命,掞麗可觀……羣臣奏議及天下事皆與之”等記載來看,上官氏當為武則天所用的宫廷女官無疑。上官氏後又為中宗昭容,兩《唐書·后妃傳》也皆以中宗嬪妃的身份為其立傳。據上官婉兒墓誌知,上官氏在高宗朝曾有“才人”名號,也詳載了其為中宗嬪妃時的其他事蹟(這些事蹟與史書所載又頗有出入,詳下“中宗上官昭容”條),但其為武則天所用的數十年經歷在墓誌中卻並無記載。因此若要瞭解上官婉兒的生平,史書與其墓誌所載皆有不同方面的缺失或錯訛,應將各種記載結合起來辨析而用。
(2)上官婉兒生於麟德元年,十三歲時為高宗才人,十四歲時為武則天賞識才學所用,則其所謂“才人”經歷頗為短暫,又或許經過龍朔改制兼至武后專寵的儀鳳年間,能得嬪妃名號的後宫女子未必與高宗有過多實際關係,上官婉兒在後宫的真實身份,更應該是武則天所用的女官(武則天時期網羅搜尋了一批通學文墨的女性為其所用,如有司馬慎微妻李氏、韋餘慶妻裴氏、裴光廷母庫狄氏、嗣曹王李戢生母金氏等)。又從史料所載,上官氏在武周聖曆或通天之後才獨掌詔命,時其年已過三十五歲。而上官婉兒在武則天時代能夠“内掌詔命”,體現了女主當政時引導宫廷女性參政的時代特徵。又據前朝史料,“才人”還多為女官名號,如漢元帝傅昭儀曾為上官太后“才人”。西晋惠帝賈皇后乳母徐氏先後得封“中才人”“良人”“美人”之號。魏孝文帝“置女職,以典内事”,其中有“中才人”“女生才人”等視正四品。以上说明,“才人”上官氏,可能僅言其為高宗女官。在高宗之後的神龍年間,仍有八品亡官人被號以“才人”。
(3)上官才人祖父上官儀,兩《唐書》别有傳。
(六)劉氏
長子燕王忠生母。
按:
貞觀十七年,太宗敕選良家女以實東宫,太子(高宗)遣于志寧辭讓,太宗説:“吾不欲使子孫生於微賤耳。”燕王及澤王本傳中也提到其生母皆出身“微”“賤”,則燕王生母劉氏、原王生母鄭氏、澤王生母楊氏應皆為高宗為太子時之宫人。
(七)鄭氏
次子原王孝生母。
(八)楊氏
第三子澤王上金生母。
按:
(1)楊氏生平不詳,僅在新書澤王本傳中載其為武后所疾。
(2)澤王孫、嗣澤王李潓女嫁(母嗣紀王李鐵誠女、父王訓)王。
(九)鄭國夫人武氏
鄭國夫人武氏,名順,字□則,武皇后長姊,嫁越王府功曹賀蘭越石,生一女一子,子名賀蘭敏之。賀蘭越石早卒,武氏因武后姊故,入宫長居,為高宗寵幸,得封“韓國夫人”,甚至傳言武后次子李賢乃其所生。武夫人約卒於乾封二年(667)前後,武后在長安敦義坊為其立崇福寺薦福。又據書於乾封三年(668)之《鄭國夫人武氏碑》,韓國夫人卒後得贈“鄭國夫人”。
按:
鄭國夫人之子賀蘭敏之,入兩《唐書·外戚傳》。
(十)魏國夫人賀蘭氏
魏國夫人賀蘭氏,父越王府功曹賀蘭越石、母(高宗武皇后长姊)鄭國夫人武氏。賀蘭氏隨母出入宫闈,亦為高宗所寵,得封為“魏國夫人”。高宗擬進賀蘭氏為妃,“心難后未決”,武后則“意欲除之”。武士彠卒後,諸子武元慶、元爽等待武后母女不善,武后母榮國夫人楊氏借武后上疏武元慶等出外為官,“以示退讓”。於是武后兄武元慶、元爽出為龍州、濠州刺史,堂兄武惟良為始州刺史。乾封元年八月,武惟良與其弟淄州刺史武懷運“與岳牧集於泰山下”,武后與高宗幸其母楊氏宅邸,武惟良等進食,武后密令人將毒藥置於魏國夫人食物中,“賀蘭氏食之,暴卒”,武后遂歸罪惟良、懷運等人,皆借機一並除去。武惟良兄懷亮早卒,其妻善氏待楊氏尤為不禮,亦坐惟良事没入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