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对外贸易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研究综述
本节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对外贸易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首先,介绍国外学者关于对外贸易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然后,介绍国内学者关于对外贸易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关于对外贸易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方面。
(一)对外贸易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理论分析
国外学者关于对外贸易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理论分析的结论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外贸易有利于人力资本增加,二是对外贸易不利于人力资本增加,三是对外贸易对不同禀赋国家的人力资本影响不同。
1.对外贸易有利于人力资本增加
新增长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发展对外贸易不仅可以增加世界贸易总量,而且可以加速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使参加贸易各国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水平及其结构得到提升。Grossman和Helpman认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从发达国家进口产品、设备及仪器,给本国带来更多的技术模仿与学习机会,提升人力资本;另一方面可通过对外贸易的竞争效应使人力资本得到提升,即一旦贸易壁垒被解除,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将迫使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国民增加教育培训投入,迫使企业对员工增加教育培训投入以提升人力资本,增强国际竞争力。Balasubramanyam、Salisu和Sapsford分别使用Balassa、Bhagwati和World Bank的方法对实施出口导向政策和进口替代政策的国家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与进口替代贸易政策相比,出口导向的贸易政策更有利于一国经济增长,原因是流入实施出口导向贸易政策国家的FDI会带来更多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和外部性,更多的技术创新率,即与实施进口替代贸易政策的国家相比,出口导向型的国家更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Acemoglu把技术转移纳入贸易模型中,分析了多个国家在不同时间的技术溢价,认为技术溢价是由技术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吸收技术溢出的过程是一项技术密集型活动,贸易自由化增加技能型劳动力的相对需求,拉大了南方国家技能型劳动力与非技能型劳动力的工资差距,这意味着贸易自由化会增加南方国家的人力资本。
2.对外贸易不利于人力资本增加
Saarenheimo建立了一个多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产品生产用不同比例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结论是自由贸易将导致小的不发达国家专业化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生产只需少量的人力资本投入。此外,相对于劳动力的收入而言,自由贸易会降低人力资本的收入,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但在极端情况下,自由贸易会使小的不发达国家重新配置时间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可能会得到比发达国家劳动力更高的总收入,每单位劳动时间的报酬更高,从而会投入更多的时间接受教育,提升人力资本。
Long, Riezman &Soubeyran建立了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开放经济体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积累模型。开放经济体主要由两个部门组成,一个是低技术部门,其生产用一般人力资本,一个是高新技术部门,其生产用一般人力资本和具有企业专用性的人力资本。模型探讨了员工对积累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决定,得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贸易自由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积累。这与建立在产品和要素完全市场竞争假设下的标准模型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主要原因在于模型中的劳动力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那些拥有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禀赋的员工的工资,企业会不予考虑,当人力资本是专用性时,每个企业都有激励在员工投资于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之后和员工谈判工资。员工是清楚这一点的,因此,会在人力资本上投资不足。发展中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保护,会使人力资本积累的报酬提高,可以减轻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但贸易自由化会消除这一减轻的因素,从而不利于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积累。
3.对外贸易对不同禀赋国家的人力资本影响不同
Findlay和Kierzkowski在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中内生化了人力资本的形成,建立了新的模型,并用外生的投入资本作为教育的替代变量,在模型均衡时,资本要素丰富的国家相对而言技术要素也丰富。因此,资本丰富的国家在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中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方。贸易自由化使资本丰富国家技术要素的报酬增加,劳动要素的报酬下降,使资本稀缺国家技术要素的报酬下降,劳动要素的报酬增加。由此可见,贸易自由化增加了资本丰富国家的人力资本,减少了资本稀缺国家的人力资本。
ChunWei Lai也在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中内生化了人力资本的供给,建立了新的模型。与Findlay和Kierzkowski模型的共同特征是贸易皆通过斯托尔泊-萨缪尔森效应来影响人力资本,但ChunWei Lai没有把资本要素禀赋作为比较优势的来源,而是把技术要素禀赋作为比较优势的来源。一般均衡时,模型得出的结论是贸易自由化增加了技术要素禀赋丰富国家的人力资本,其在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减少了技术要素禀赋稀缺国家的人力资本,其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二)对外贸易对人力资本影响的实证研究
对外贸易对人力资本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检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工资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经验分析的结果较为复杂。一般关于拉丁美洲国家的研究都表明贸易会使技术溢价和工资不平等增加。Hanson和Harrison(1999)发现1984~1990年,墨西哥的白领与蓝领工人之间的单位时间工资差距增加了32%,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由墨西哥对贸易进行改革、实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和积极吸引FDI带来的结果;Attanasio、Goldberg和Pavcnik发现,1990~1998年,哥伦比亚的技术溢价增加了20%,他们认为技术溢价主要是由技能偏向型的技术变化引起的,部分是关税减少和日益增加的竞争导致的;但是关于亚洲四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的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并没有拉大技能型劳动力与非技能型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其中三个地区的工资差距在贸易自由化的十年间缩小了(韩国和中国台湾是1960~1969年,新加坡是1970~1979年),中国香港在1950~1959年十年间的工资差距被拉大,可能是由于非技能型劳动力的大量增加。二是检验贸易是否减少了童工,增加了孩子的人力资本,经验分析的结果也较为复杂。Edmonds、Pavcnik和Topalova研究发现,与其他地区相比,关税减少幅度较大的地区,童工减少的幅度较小,入学人数增加的幅度也较小;Edmonds和Pavcnik对越南等多个国家的研究结果发现,贸易自由化的收入效应减少了童工。三是检验对外贸易对不同禀赋国家人力资本的影响,ChunWei Lai(2008)用识字率表示技术要素禀赋,用学校的招生人数比率和毕业生人数比率表示人力资本,利用51个发展中国家24年的差分数据检验了贸易自由化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自由化对高识字率国家的基础教育水平有正面影响,对低识字率国家的学校招生人数有负面影响。
二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较多,其中探讨了人力资本对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代表性文献有李小平和朱钟棣借鉴Krugman的技术差距模型思想,构建的一个国际贸易技术溢出模型。他们利用中国29个省区市1990~200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只有人力资本提高到一定水平,才能跨越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才能更好地吸收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王永齐利用中国1980~200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对外贸易溢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对外贸易溢出的过程中,人力资本起着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对外贸易的溢出效果,伴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溢出效应发生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这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将上升。符宁利用中国1981~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强度对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基于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但具体促进程度受到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和国内研发强度等因素的制约。杨剑波(2009)利用DOLS方法对中国1990~2006年的进口贸易数据和专利数据等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进口贸易能促进中国的技术创新,但前提是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即人力资本在进口贸易促进中国技术创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国内学者对对外贸易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文章较少。余官胜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贸易开放作用于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认为贸易开放能否促进人力资本形成取决于贸易开放改变人力资本相对报酬和国外知识溢出效应的相对大小。当贸易开放度较低时,贸易开放降低人力资本相对报酬,不利于人力资本形成,当贸易开放度较高时,国外知识溢出效应较大,贸易开放有利于人力资本形成。同年他利用我国1980~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出口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动态关系,通过VAR模型对我国的出口和人力资本积累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发现短期出口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负面影响,长期出口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正面影响;然后他又利用1996~2006年29个省区市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贸易开放度与人力资本的关系,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之间存在“U”形非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