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有感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已经河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原则通过。研读《纲要》,有几个问题,有必要特别加以说明和回答。
其一,中原经济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第一点,它是一个区域经济的概念。就是说,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若干区域,具有鲜明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连、使命相近,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综合体。第二点,它又是一个总体战略的概念。河南这些年在实现中原崛起中,先后提出过“一高一低”“三化协调”“两大跨越”等战略目标以及构建中原城市群、东引西进等战略举措。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把实践证明有效的东西在新的形势下加以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形成一个总集成,搭建一个总平台,寻找一个总抓手。第三点,它还是一个承载使命的概念。中原是中国的缩影和面临问题的写照。中原兴,中部兴;中部兴,中华兴。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意义就在于,加快自身发展,推动中部崛起,促进东、中、西互动,服务全国大局。
其二,怎样理解建设中原经济区,凸显中原战略“腹地效应”。“腹地效应”是指最大化地发挥腹地的资源优势,承接中心经济地带的经济资源,做大腹地经济。“中原腹地效应”,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功能概念。在地理上,中原是“中国之中”,古人称“得中原者得天下”,可见,中原是根基,是正道,是人心,是底气。在现代中国经济坐标中,中原位于京广、陇海-兰新两大经济带主轴的交会区域,处于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战略地位,所以,中原是沿海到广袤内地的要冲、要道、要塞,是实现产业梯次推进的中介、通道、载体。从功能看,中原地区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中原与周边地区的产业链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可为西部原材料工业提供市场,也可为东部加工业提供供应链。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可以在中部构筑具有强大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的核心增长极,中原经济区有可能演化为促进周边地区发展的倍增器。在这里,中原“腹地效应”也是倍增效应。
其三,怎样解释有了《中部崛起规划纲要》,为什么又搞《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这是必须回答也不难回答的问题。首先要明白,目前国家实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但东、中、西和东北内部的区域差异仍然较大,区域政策的空间尺度偏大,于是近年来以明晰区域定位、细化区域政策、规范地区发展走向为特征的新一轮区域布局已经悄然展开。再看中部。中部现在是6个省份,国家统计局的统一口径还是9个省份,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无论9个省份还是6个省份,中部的概念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概括,并不是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概念。按中部9个省份来说,湖南是“向南”的,要融入泛珠三角;江西要成为上海的“后花园”;安徽主动融入长三角;湖北属于长江经济带;山西临近京津冀经济圈。所以中部6个省份仅仅是发展水平比较接近,并不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都是这个状况。河南的情况比较特殊,它远离上海、广州、北京这些大的核心城市,隔山跨河,想靠都靠不上。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比较独立的区域,这个区域内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河南工业就涵盖了工业39个大类中的38个,自我配套能力、自我修复能力比较强。这是历史形成的。河南周边的一些地区,除个别地市以外,多数比河南还要差一些,受到河南的影响和辐射很大。由此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就是中原经济区。所以,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与《中部崛起规划纲要》不重复、不冲突,而且很好地弥补了国家大的宏观政策空间尺度大的不足,更加有利于中部崛起目标的实现。
其四,中原经济区是跨省域的,与周边省份的关系怎么处理?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若干地区的区域经济综合体。关于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布局,《纲要》提出了三类地区,一是以郑州和与之毗邻城市为“核心区”,二是全省各省辖市为“主体区”,三是联动发展的周边地区为“合作区”。既然是“合作”,就要自愿、互利。现在,对中原经济区的范围采取淡化的办法,“延及周边”,具体哪些地方,比较模糊,因为需要论证、沟通、协商,不能一厢情愿,不能拉郎配。但要强调的是,中原经济区既然是区域经济的概念,就不必担心河南周边的地方不加入。区域的内在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加入有利于发展,加入就会成为共识和自觉行动。须知,福建当年提出建设海西经济区,周边的地区都是积极响应的,有的省里还正式发文件,要求相关地区加入海西经济区。
其五,建设中原经济区,会不会得到国家大力支持?我们相信,建设中原经济区一定会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因为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0年里,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三化”同步推进战略,中原地区将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还要看到,在我国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总会有一些区域承担特殊使命,发挥特殊作用,成为国家振兴的新看点,因而得到国家特殊的支持。回顾过去的30多年,展望未来的发展走向,可以得出的结论和预期是: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内地,第二个10年看中原。国家支持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为国家培育新的增长极和带动极,对区域协调发展,对发展战略的转变,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坚信,中原经济区建设一定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定能得到“先行先试”等政策支持,也一定能在国家发展全局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六,建设中原经济区怎样起好步,开好局?中原经济区建设千头万绪,最重要的,是坚持以解放思想为“总开关”。因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最大的困难,不是缺资金、项目等硬件,而是来自传统思想观念、传统思维方式方面的阻挠。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的进程,将影响、制约、决定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习惯于行政干预,行政命令,到树立经济区理念,尊重经济规律、尊重市场主体,尽量发挥市场的作用。要突破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走出“干我们熟悉的”“干我们会干的”“干我们能干的”的产业选择困境。建设中原经济,对改进领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全新的要求。各级领导的发展理念要正确。要以人为本、为民惠民,绝不能再搞什么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思维方式要适应。要提倡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动态思维,提高思维的综合性、开放性、创造性。社会的价值导向、社会氛围要相应调整。要从官本位价值导向转变为以“创业、创造、创新”为荣的社会价值导向,形成合作、和谐、奉献为上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