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嵌为何无法成功
波兰尼辩称,若要建立一个完全自律的市场经济,必须将人与自然环境变为商品,而这将导致两者的毁灭。他认为自律市场论者及其盟友,都不断尝试将人类社会推往自毁的深渊。但是,一旦脱缰的市场出现明显的影响时,人们会开始抗拒。他们不愿像北欧鼠(lemmings)一样成群结队跳下悬崖自杀。反之,他们将放弃自律市场的教条,挽救社会与自然以免于毁灭。由是观之,将市场从社会中脱嵌,就有如拉扯一条巨大的橡皮筋。要给市场更多自主性,就会不断增加社会压力。继续拉扯橡皮筋,不是使之断裂,造成社会解体,便是逼使经济回归社会嵌含的位置。
这个论点的基本逻辑就是基于波兰尼对真实商品(real commodity)与虚拟商品(fictitious commodity)两者之区分。所谓商品,按波兰尼的说法,就是为市场销售所生产的东西。依此定义,土地、劳动力与金钱都只是虚拟商品,因它们并非为市场销售而生产。劳动力是一种人类的活动,土地则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货币与信贷在某个社会的供需,全由政策决定。但现代经济学却辩称:上述这些虚拟商品都应该与真实商品一样按同一规则运作。波兰尼指出,这种诡辩有其致命后果。这意味着经济学理论乃是建构于谎言之上,而这谎言会将人类社会推向危机。
波兰尼的论述其实有双重意义。第一重的道德论述指出,全由市场价格来决定自然与人类,是一根本错误。这种论调违反人类有史以来的基本信念,即自然与人都有其神圣不可侵犯的面向,而此面向同服膺于市场的劳动力与自然格格不入。波兰尼反对将自然视为商品,实际上可说是开创了当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河。
波兰尼论述的第二重意义,就是国家在经济上扮演的重要角色。虽说经济体有其自律性,但国家必须不断调整货币与信贷的供应,以避免通货膨胀及萎缩的双重危机。同样,国家也必须为劳工需求的转变提供协助,救济失业工人,为未来劳工提供教育与训练,并调控移民的流量。就土地而言,国家必须通过各种政策,以保障农民不受收成好坏或价格波动的影响,从而稳定粮食的生产。在都会地区,政府借助环境法规与土地使用法规,来调节土地利用。简言之,由于政府必须管控这些虚拟商品,它也就成为这三个最重要市场的核心。这自然无法支持市场自由论者认为政府应退出经济活动的观点。
虚拟商品的存在,充分说明了何以经济无法从社会中脱嵌。真正的市场社会需要政府在市场调节上扮演积极的角色,而此角色有赖于政策决定,这些都不能化简为某种技术或行政功能。当国家政策朝向脱嵌,即变得更仰赖自律市场时,一般民众便会被逼得承担更多支出。工人及其家属因失业而变得脆弱,农民也因粮食进口而暴露于更多竞争之下。此时,工人与农民也面临国家削减其应有的补助。通常在此情形下,政府需投入更多努力,才有可能确保这些群体能承担支出的增加,而不致从事破坏性的政治活动。这也就是波兰尼所称的:“自由放任其实是有计划的。”我们同时需要政治策略及压制,才有可能推动市场逻辑与其给一般民众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