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大”的故事
你不可不知道的荣大
在中国做投行,你不可不知道的一个地方就是“荣大”。所有的投行人士谈到荣大都又爱又恨,因为荣大承载了50%以上投行的加班故事,并且都是通宵熬夜的加班。
荣大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金融街附近的快印店,在无纸化办公远没有普及的今天,长达几百上千页的证券发行申报材料都要经过像荣大这样的专业打印店打印装订之后,才能郑重地递交到中国证监会。几年前听坊间传闻说,证监会在调研通过网上系统提交电子申报材料的可能性,不过至今没有动静。于是靠着给各家投行提供打印证券发行申报材料的单一业务,荣大的生意一直非常红火。
这就是“荣大”
很多老投行都见证了这些年来荣大快印走向专业化的整个过程。2013年中国投行界第一个民间组织在北京成立,居然取名为“荣呆会”,一股浓浓的金融民工气息扑面而来,我后来也成了会员之一。他们在微博上发布了成立宣言,并有人调侃说,没有在北京荣大这些年换过的三个不同营业地址做过材料的投行人员会被视为不够资深,不得入会。由此可见荣大快印在中国投行人士心中的“特殊地位”。
我第一次去荣大制作材料的时候,我的组长王总对荣大还有诸多不放心,说:虽然近年来他们的制作专业水平进步了不少,但仍需要反复检查以防止错页、漏页或页码打印有误等问题。整套IPO申报材料里有WORD版的文字稿,也有另附的盖章签字页,有从企业原始资料里复印的工商、税务登记信息,还有各地方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都需要按顺序编好统一的页码排放。因此,领导吩咐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把所有的材料整理清楚,用办公室的打印机按顺序把文件页码都打印好,直到晚上九点才拿到荣大去做整套材料。
那天晚上奔赴荣大的队伍浩浩荡荡,有券商、律师、企业董秘、财务总监、证券事务代表等一行六七号人,就像在餐厅吃饭一样,我们订了个包间。荣大的包间提供免费的台式电脑、宽带网络以及各式饮料,还可以帮你从附近的快餐店叫外卖,总之进了荣大的门,只管专心制作材料就好。荣大会给每个项目安排一个专门指定的人员来制作材料,有些投行人士经常来做材料,通常会指定自己熟悉的制作员——就像常去的理发店有自己指定的发型师一样,提前就与指定制作员预约好时间,为的是保证材料制作效率和质量。
向证监会提交材料的前夜,就像参加考试的学生提前写完了卷子在交卷前检查正误,怎么看都不满意自己的答案,甚至是文字表述,于是忍不住又改来改去。再加上申报的材料和文件繁多,有的文件复印得不够清晰,有的文件也许没有提交的必要,还有些文件可能放错了位置,大家每人检查一遍,再让荣大的制作员去修改,很容易就花掉了整晚的时间。
之前,有不少老投行去荣大做材料的时候总是能借机发现不少证券市场相关的信息,比如看到某家公司在制作IPO申请的反馈回复材料,就可以大概预知这家公司IPO材料被审核的速度;有时看到某上市公司在制作再融资发行的材料,这很可能就是一项潜在的内幕消息。原来荣大的包间里提供台式电脑的情况下,有些投行人士用这些电脑修改完材料之后忘记删除相关文件,于是后面来做材料的人就可以趁机看到别家公司制作的招股说明书等重要文件。也因此,荣大作为一家快印店,其信息保密问题也曾被拿出来诟病。近些年来,相关的问题改善了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荣大工作,可以接触到相当多的市场敏感信息。以前甚至经常有关于荣大的笑话,是说由于经常印刷投行就证监会反馈问题进行的答复文件,荣大的制作员甚至可以替投行人士想好合适的答复说辞——这与当年爱因斯坦的司机可以做关于相对论讲座的笑话如出一辙。2012年股市低迷,IPO再次暂停期间,关于荣大的类似段子在微博上传播得更加红火,荣大那些负责印刷制作材料的工作人员俨然成了武侠小说中的“扫地僧”。
当然,现在到荣大制作材料也越来越省心,错误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对申报材料的格式要求比新晋的投行人士更有经验。很多时候也不需要在那里熬上一整夜,荣大的制作员只会对你说:早上八点来取材料吧。
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荣大搬了家,装了修,服务更加专业,关于荣大的报道越来越多,荣大甚至成为了业内的一个传说。2013年初证监会启动A股史上最严厉的IPO项目专项核查,来荣大印刷核查材料的企业数目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据报道称,荣大干脆把自己的生意延伸到了旁边的酒店,迅速在酒店里扩展出了自己新的办公区域。
这些年下来,我十分钦佩这家快印店老板的生意头脑和眼光,把一项与投行业务相关的专业外包服务做到了极致。
当然,荣大在提供专业快印服务的同时,也掌握了不少资源,而他们也懂得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扩展他们的生意。
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证监会也曾暂停过IPO审核,当时已经被会里受理的项目就按照发行处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财务信息或补充一些被要求说明的企业业务和合法合规问题的细节。记得那时公司有个项目在暂停IPO的那段时间里,按照要求回复证监会反馈问题近20次,于是项目组人员成天跑荣大做材料,渐渐地就熟起来,过年前夕还能收到荣大的新年问候。IPO开闸后,这家企业因为业绩一直保持良好势头,很快就通过了发审会审核,准备发行上市。我这时发现企业聘请的负责安排上市路演等事宜的财经公关公司居然是荣大财经。原来荣大也做起了财经公关生意,他们通过为企业做上市申报材料的便利,很容易了解到企业上市申请的进度,也容易在制作材料的过程中接触到投行的项目人员和企业的高管,进而承揽到一些财经公关的项目。这也是它们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在相关产业链上提供附加服务的经营战略眼光所在。搭着中国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顺风车,也难怪关于荣大也要上市的传闻有段时间在媒体上都出现了相关报道。当然,作为一家资深的专业服务提供商,它们应该也比任何人都清楚(或者至少是容易搞清楚)自己是否符合中国证监会要求的上市条件和标准。
“券商之家”
如今在北京金融街附近做类似快印生意的公司也有其他家,但荣大在投行人士的心里更多了一份特殊的感情色彩。荣大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券商之家”,虽说这里并没有“家”的舒适,却是除了证监会之外所有中国投行人士几乎必须奔赴的地点。前几年投行办公室来了新人后,有时还会听到有人指着办公室里那些荣大为企业提供的装文件的口袋说:“券商之家”是什么?如今这样的问题应该很少会听到了。
中国的投资银行家们也在荣大留下了不少故事。最离奇的一个是荣大人讲给我的,说起投行人士工作辛苦平时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有位投行人士在报材料期间与老婆闹离婚,居然也没有时间去处理相关事宜,就趁在荣大打印材料的时候把自己的离婚协议也打出来了。“而且还是净身出户的!真不容易。”这位荣大人跟我说。“你们这可不对啊,借机偷看人家的隐私。”我正色说道,看他面露尴尬,我又补充说,“你看人家是多么信赖你们的服务,不仅在你们荣大打印客户的上市和融资方案,连自己个人的资产重组方案都在你们这儿打印出来了……”投行工作影响家庭生活并不是传言,特别是在投行工作的女孩子,很多都是大龄单身。以前听说有一家两口子都做投行的,成天见不上,有一天居然能在彼此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机场相遇。我有时也奇怪,我那些做投行的男同事们很多都是一心扑在事业上的样子,有机会回家他们都不积极,似乎对旅途上折腾的害怕胜过了对家的依恋。也许也是因为肩负着生活的压力吧,不努力折腾项目就不能换来传说中的巨额奖金。
每年到了某个时节,总能在机场看到提着“券商之家”袋子的人“招摇过市”,有时还能听到他们在飞机上热烈讨论投行项目的事,完全是忘我的工作狂姿态。
荣大的口袋
那年我最后一次去荣大做材料,要离开北京前,晚上在金融街路边打车。周末的晚上,七点多,我拉着箱子在金融街附近走了半天,没看到一辆出租。这时突然一辆小轿车在我旁边停下,开车的哥们儿透过车窗问我:“你是在券商工作吧?”我一愣:“有什么事吗?”然后猛然反应过来,是因为自己拿着一个“券商之家”的袋子。他说:“我送你到地铁站吧,我以前也老是去做材料,挺不容易的。”嘿,误会我是去做材料去的。我赶紧说了无数个谢谢,虽然没有搭车,心里还是充满了感动。
这些荣大出品的“券商之家”的口袋成了投行人士出行在外最好的标签。这一在情感层面得到升华的生动企业形象描述,让荣大成了投行人士记忆里无法抹去的一枚特殊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