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儿童的独立历程
儿童要求独立是他们自然成长的一项基本要求。如果我们能对儿童的自然成长给予足够的关注,儿童就会逐步实现独立。这条原则不仅适用于儿童的心理成长,也同样适用于身体生长。
独立是儿童成长的基本要求
如果儿童没有回归子宫的倾向,他们就会努力获得身体和心理上的独立。儿童从刚刚出生起就踏上了追求独立的旅程。儿童独立性的发展犹如离弦之箭,具有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一股力量在他们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促使儿童不断地完善自己,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这种力量就是被生理学家帕西·纳恩先生称为“有目的的行动”的神秘力量。
如果我们想在意识世界里找到与有目的的行动对应的东西,那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主观意愿了。但是这个比喻也并不十分恰当,因为主观意愿是受到限制的,它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有目的的行动则是一种身体机制的本能,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种自然的推动力、一种进化的原动力。这种力量可以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作出各种行为。如果儿童的正常成长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就会以一种充满活力的、愉悦的方式成长。
儿童要求独立是他们自然成长的一项基本要求。如果我们能对儿童的自然成长给予足够的关注,儿童就会逐步实现独立。这条原则不仅适用于儿童的心理成长,也同样适用于身体生长。因为身体也有发展的要求,而且这种要求非常强烈,只有死亡时才会停止。
我们下面就对儿童独立的过程及其各个阶段进行研究。儿童出生之后离开子宫这个“囚笼”,是他们开始迈向独立的第一步,此后他们就被赋予了一种面对世界、学习和吸收各种知识的强烈渴望。他们通过对周围事物的学习和吸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可以说,征服世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这是儿童降生后的第一个阶段标志。
如果儿童有一种征服周围环境的强烈期望,就说明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可以说(虽然并不十分准确):儿童热爱他生活的世界,世界对儿童来说充满了丰富的感官刺激。
身体独立的进程
婴儿一降生,首先开始工作的器官就是他们的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它们可以传输外界的刺激,帮助儿童形成自己的个性。
我们的感官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呢?比如,我们可以:
看到视线范围内的所有事物。
听到听觉范围内的所有声音。
虽然我们的感知范围非常广,但我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够清楚地进行分辨的。比如,我们最初听到的是一种声音的混合体,并不能分辨出每一种声音。之后,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才能慢慢找出不同声音之间的差别,分辨出不同的声音。
这是一个正常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儿童先吸收所有的东西,然后再一一加以辨别。
假设一个婴儿,他对周围环境没有喜爱之情,只有恐惧感,那么外界环境对他们来说就成为恐惧之源了。
显然,这两种情况存在很大差别。通过对婴儿的研究,我们发现,如果外界对他们的影响出现在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的生长会以正常的状态进行。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儿童身体发育方面找到证据,比如长牙、胃部分泌胃酸等。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试验进行检验。婴儿的身体是遵循一定的规律逐渐成长的,所以在6个月大时他们可以不再完全依赖母乳,至少可以吃一些辅食。而在此之前,婴儿则完全依赖母乳,无法消化吸收其他食物。婴儿这时已经达到一种非常独立的水平。这些6个月左右的婴儿似乎在用身体告诉我们:“我可以不再依靠妈妈了,我可以完全独立地生活了。”
这种情况也同样发生在青少年时期。这时,孩子会对过于依赖父母感到羞耻,他们希望自己能回报父母。
大约就在同一时期(我们把这一时期看成最重要的时期),儿童第一次能够发音。这是儿童语言学习的第一个里程碑。此后,儿童还会继续发展,直到他们完全独立。一旦儿童会说话了,他们就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必再靠别人揣测他们的需求。他们也可以与这个社会进行交流,因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
通过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是儿童独立进程中的关键一步。原本看起来“一无是处”的儿童现在已经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够听懂他人的话语了。他们似乎在某一天就同时具备了听和说的能力。
用不了多久,儿童长到了1岁,他们开始学习走路,努力摆脱不能走路的束缚。学会自由使用两条腿到处走动的儿童开始四处乱跑。如果有人接近他们,他们会跑开,躲藏起来。
在发展的过程中,这些能够促使儿童逐步迈向独立的能力一一体现了出来。现在,让儿童自由或想让儿童自由已经不再是问题了,因为他们的自由独立已经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状态,是成长的必然结果,是大自然给了儿童成长的机会和独立的能力,并帮助儿童获得了自由。
学习走路对儿童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学习走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因为学习走路是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完成的,而且它同语言学习和认识周围环境等是同时进行的。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来说,走路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其他哺乳动物都不必学习行走,只有人需要经历这个过程。儿童在还没有学会走路甚至站立之前,必须在身体上完成三方面的发展。而其他哺乳动物在刚刚出生后就可以走路了。出生之后,人类的身体看起来好像什么也不能做,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仅仅是站立和行走,就需要在各种复杂的神经机制相互协调下才能完成。事实上,在这一时期有两方面的发展对儿童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大脑底部的小脑就是一个关键的方面。
儿童的小脑在6个月时开始快速生长,在14~15个月时生长速度开始渐渐放慢。一直到4岁半左右,小脑的生长基本完成。儿童的站立、行走能力取决于小脑的发展。只有小脑正常生长,儿童才能完成一系列的成长。
另一个方面的发育是特定神经系统的发育。脊椎神经能够将指令传达到腿部肌肉,一旦脊椎神经没有长成,命令就无法传导。脊椎神经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这对于控制肌肉非常必要。因此,行走是由许多复杂因素协调发展完成的。
此外,骨骼的发育也至关重要。我们都知道婴儿的腿骨还没有充分钙化,骨质很软,无法承受身体的重量。在婴儿开始走路之前,骨骼必须先完成钙化。另外,我们还必须指出另一点,婴儿出生时还没有完全闭合的头骨骨缝在这时已经长合,当儿童摔倒时就不会有伤及大脑的危险。
在此之前,我们不能教儿童走路。因为走路需要身体各方面的协调,儿童必须等到各个相关器官发育成熟后才能学习走路。也就是说,孩子在何时学会走路是由自然发展规律决定的。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害的。
在养育孩子时,成人必须依据自然规律,遵守自然法则。同样地,如果我们想阻止儿童走路也是不现实的,器官在发育成熟之后必须要加以应用,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则。大自然对“创造”一词的解释,不光包含做了什么,还包含所做出的东西是否发挥了作用。一个器官在形成之后就会马上开始发挥作用。我们将器官的这种功能性工作称为“环境经验”。如果没有获得这种经验,就表示器官没有正常发育,或者没有发育完全。因为只有器官正常发挥功能,才意味着它已经发育完全。
婴儿的第一本能
婴儿的第一本能就是拒绝别人的帮助,自己去做事情。他们争取独立的第一个有意识的要求就是:保护自己免受他人的阻碍,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如果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最好的生活就是坐在那里什么也不用做的话,那么婴儿在出生之前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了。他们在母亲的子宫里时,所有的事情都由母亲为他们完成。想一想学习语言,与他人交流这一艰难的过程吧!如果什么也不做真的是最好的生活状态的话,那么儿童为什么还要学习说话、吃饭,为什么还要走路、思考,为什么还要为探索周围的世界而感到惊喜和快乐呢?
儿童向我们证明,生活的意义不仅仅是这些。儿童向我们表明,自然的成长方式与社会的教育方法是不同的。儿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争取身体和思想上的独立。他们不关心其他方面,只想自己学习知识,吸收周围世界的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给予儿童自由和独立,就是在给予一个不停劳动的工作者自由和独立,他们不工作就无法生存。这一规律在其他生物身上同样适用,阻碍这种规律的发展就意味着倒退。
警惕退化和偏离正轨
生物界的所有生物都是具有活力的,生命就是活力的最高表现形式。生命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趋于完美。社会活力是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人们想少工作,想让别人代替自己工作,这些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和想法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是一种退化现象。这些退化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没有人在婴儿刚出生的几天为他们适应环境提供帮助,使儿童对外界失去了兴趣。这些孩子喜欢得到他人的帮助,喜欢依靠别人,不喜欢交朋友,却喜欢睡觉,他们具有一种退化的倾向,就是科学家所说的回归倾向。正常地出生和成长的儿童,会逐步走向独立。逃避独立是一种退化的表现。
对这些非正常儿童的教育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们该如何对这种偏离了正常发展轨道的衰退情况进行调整呢?这些非正常状态的儿童不喜欢他们的环境,因为他们认为环境中包含着太多的困难。在他们眼里,这些困难是难以克服的。这些儿童成为儿童心理研究的对象。我们将这种研究纳入儿童精神病理学的范畴。由此,儿童指导诊所大量出现,人们针对这些孩子研究出了一些新的治疗方式,如游戏疗法等,为这些儿童提供帮助。
儿童的学习环境不应该有过多的障碍,环境中的障碍应该尽量减少,甚至全部消除。现在,儿童的生活环境中吸引注意力的事物已经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处于非正常状态儿童的生活环境更是如此。这样做可以使儿童感到克服困难是一件容易的事。
应该让儿童进行有趣味的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发展。环境中应该有很多能够引起儿童兴趣的事物,让他们从环境中获得经验。我们应该遵循一些生命和自然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可以把有退化现象的儿童由懒惰变得积极,由倦怠变得充满活力,由恐惧(这种恐惧会使儿童拒绝与身边的人进行必要的交流)变得乐观,让他们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让一个非正常儿童从懒惰到充满活力需要一个治疗的过程,它跟一个正常儿童从懒惰变得充满活力的发展过程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