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非政府组织扶助弱势群体功能探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文献回顾

鉴于本书的核心是探讨中国当代社会结构下草根非政府组织在扶助弱势群体尤其是助残扶贫方面的功能,所以笔者在此主要对有关非政府组织的研究成果作一简单归纳。目前研究非政府组织的中外专家及其论著很多,仅从笔者掌握的资料上看,学术界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的。

(一) 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分类、功能及特性

这部分论著主要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分类、功能和特性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例如,美国学者莱斯特·萨拉蒙在《第三域的兴起》(1998) 一书中提出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包括:某种程度的制度化、是民间团体而不是官方机构、组织不以获取利益为优先;组织不受外部控制的管理权、体现一定的志愿性;组织主要服务于公共利益,等等。李亚平、于海编选《第三域的兴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第33页。而其他有关这方面的论著还包括:詹姆斯·盖拉特的《21世纪非营利组织管理》(2003),王建芹的《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兼论我国现行非政府组织法律的冲突与选择》(2005),吴忠泽等的《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2001),王名主编的《中国非营利评论》(第2卷,2008),王名、刘培峰等的《民间组织通论》(2004) 等。

(二)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管理

这部分研究和论著主要从非政府组织产生的背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组织结构和功能、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对非政府组织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较具影响力的著述有:苏力等的《规制与发展》(1999),保罗·莱特的《持续创新——打造自发创新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2004),丁元竹主编的《问责性、绩效与治理——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治理状况研究》(2005),毕监武的《社团革命——中国社团发展的经济学分析》(2003),吴忠泽等的《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2001),赵黎青的《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1998)和《非政府组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1999),陈柏昌编著的《非营利机构管理》(2000),顾建键等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管理——中国和加拿大比较研究》(2009) 等。

(三) 非政府组织个案研究

有些学者通过田野访谈及其他手段收集有关非政府组织本身或从事活动的典型案例,并总结共性,研究特性,为非政府组织的理论发展提供了实证。例如,日本学者川口清史在《非营利组织与合作社》(1994) 一书中,以日本农业合作社为例,阐述了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及公益性。其他典型的案例类著述还有王名等撰写的非政府组织案例研究专集《中国NGO研究——以个案为中心》(2000、2001),孙立平的《动员与参与——第三部门募捐机制个案研究》 (1999),郭于华等的《事业共同体——第三部门激励机制个案研究》(1999),俞可平的《中国农村民间组织与治理——以福建省漳浦县长桥镇东升村为例》(2000),康晓光等的《NGO扶贫行为研究》(2001),邓国胜的《公益项目评估——以“幸福工程”为案例》(2003) 等。

(四)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

有些论文和著作,主要是探讨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以及这些组织对政府,甚至对全球范围内政治体制的影响。例如,王名等在《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2001) 一书中强调我国应建立社团发展的动力机制,社团管理体制应实现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的转变。其他著作还包括朱利·菲舍尔 (Julie Fisher) 的《非政府组织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NGOs and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World),任进的《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法律实证和比较分析的视角》(2003),吴锦良的《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的发展》(2001),詹姆斯·罗西瑙的《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2001) 等。

(五) 非政府组织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这部分的研究和著作,主要是探讨非政府组织对所谓“公民社会”的影响力,以及两种实体在碰撞与交融中的互相促进和互相影响。主要论著有俞可平等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2002),赵黎青的《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 (1998),范丽珠主编的《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NGO)》(2003),何增科主编的《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2000),王杰、张海滨、张志洲主编的《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2004),莱斯特·萨拉蒙等的《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2002),黄晓勇主编的《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08、2009) 等。

至于人类学和社会学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笔者在第一、三章中将分别有所提及,此不赘述。

虽然学术界出版了不少相关著作,但笔者感到有关非政府组织的实证研究仍尚显薄弱。在非政府组织性质的探讨中,缺少深入组织内部的实证调研,对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的观察也不常见。因此本书希望通过对瓷娃娃关怀协会与成骨不全症患者这一个案的阐释,探讨非政府组织的真正本质及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