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一)
在撰写《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一书时,正值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讲话,成为写作《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一书的指导。
2012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他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 ‘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的讲话为中国企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和释放正能量指出了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也撰文指出:“完全可以这样预言,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还远没有结束,并仍在演进之中,甚至可能是刚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更深刻更全面的经济社会危机及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所面临的更严峻挑战可能还在后头。随着资本主义国际金融危机的演进,代表人类绝大多数根本利益并最终代表全人类根本利益的马克思学说必然在全球重新得到新生。”
李慎明副院长的文章指出了“产品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金融的高度垄断”,使得穷人越来越多,越来越穷,而富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富。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是国际局势变化中最深刻、最基础的变化,这一变化势必成为其他变化的重要根源。
这也正是中国众多企业家以及研究企业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学者们所深入思考的问题。伴随着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会有更多企业家和学者更加注重企业国际市场生存环境设计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企业创新不停步、开辟国际生存环境不止步。
笔者深入企业,努力以新的视角,研究国内外市场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解析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结构设计与创新点。本书的完成,得益于五年来,主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实践——对现代特色农业与中国新农村建设,即对新型杜仲项目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经验的总结;得益于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文化研究中心有关文化创新工程的实践。
(二)
《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是在企业面临全球经济危机持续影响的环境下的创新研究。
分析经济危机爆发后的经济市场环境以及持续的危机中企业所展现的在市场上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唯一展现活力的仍然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力量。
笔者在“写在前面”里从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到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轨迹中,用简单明了的、清晰的笔锋,解析全球经济危机与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市场生存行为的变异与博弈。以此警示企业界、一些学者、研究者以往的“满目惊叹西方美好、盲目崇拜西化成果”的迷恋失败,使之震惊、痛苦、深刻反思。同时也从新的设计与视角,说明建设与提升强大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生存行为实践活动中的战略需要。
《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是以“自然人”生命力躯体结构为例,来设计、构建同样具有生命力的“企业法人”的生存行为。本书中以研究“两个人”通力合作的“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的合力来实现提升创新企业文化软实力。
本书各章节正是以这条生命力主线脉络展开了清晰、清醒、清新的结构设计与解析。
同时,本书以借喻自然人成长到18周岁,即进入活力四射的青年期为例,以笔者的亲身实践体会与长期对企业生存问题的研究心得,提出企业成长18年后才真正进入企业的青年时代的观点。并且,以成功企业与失败企业的实例,剖析失败企业没有重视“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企业市场生存行为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的市场生存规则,揭示企业文化软实力在不断的实践中生存成长的历程。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生存力就是所谓的“百年老店”的生命力。
《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一书中,笔者首次提出以“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企业市场生存行为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为主题线索脉络展开研究的命题。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者尚无此项研究成果。笔者以新的视角或分析,结合国内外市场生存环境变化及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解析《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提出的结构设计与创新点。
笔者在“写在前面”的内容里,简明扼要地指出了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来龙去脉。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共产主义的设想,特别是所阐述的“世界历史理论”(全球化理论)等,是《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重要的、核心的理论基础,为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文化软实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是《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基础。
无论您是否同意与赞赏笔者的研究思路与观点、方法,您都会在本书中通过“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企业市场生存行为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这条主线脉络,体会到作品中对企业家爱国、奉献的赤诚之心的敬重,体会企业纵横于市场竞争环境的毅力所展现的生存博弈的软实力、竞争力的不易与收获。
企业文化的力量体现在这种由“生存理念到生存目标再到实践行为”所组成的内容丰富的企业文化体系,本质上是这个企业在其区域内外的市场环境中,以文化情势中所发生的各种状态,企业文化在社会化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的成果。企业文化形成机制正是在这种企业文化的社会化实践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形成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机理。
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就必须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让全世界进入了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时代。笔者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体会最深的是学习研究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一个发展结构合理、产业品牌具有极强的“企业市场生存行为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生命力的企业,无不得益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贡献。马克思从1867年发表《资本论》第一卷后,直到1883年逝世,并未接着出版该书第二卷。在以《资本论》为代表的一系列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结合当时市场经济行为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规律;另一方面,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中,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刻揭示。舍去其中的资本主义特质,《资本论》所研究的有关市场经济的一般基本原理及其经济规律,对于任何社会的市场经济都是适用的。
《资本论》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它解决了前人未解决的问题,并创立了新的经济范畴,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础理论。
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还要认真研究并实践文化经济学。
本书所说的文化经济学是指,把经济学知识用于研究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企业市场生存行为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为主题线索脉络展开的研究现象。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企业文化产品和企业产业品牌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及开拓生存市场服务生产与消费的理论,形成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生存机理、结构、作用机制、途径等环境与资源的配置理论。
企业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笔者分析中尽量避免过分强调文化的重要性,重点放在企业文化软实力与企业生存环境方面。同时,在本书中尽量避免形成研究文化产业的趋向观点。许多学者认为文化产业将在21世纪引领经济发展的潮流,笔者认为企业文化软实力是真正引领21世纪国际生存市场经济发展的力量。
本书第四章“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结构模型”中贡献了笔者的创新点,构建了企业文化“软实力”模型。本书尝试研究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学习型理论,构建了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模型,说明企业文化软实力是真正引领21世纪国际生存市场经济发展的力量,是文化经济学理论在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中所反映的市场生存行为的再实践检验过程。
这种力量就是市场行为作用与企业产业品牌相互作用的企业生存行为力量,即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张扬力。企业提供给职工的现实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充满着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张扬力等软实力。
企业文化“软实力”模型表现为企业与职工的生存幸福目标与收入状况之间的差距,设计用F表示生存幸福目标,S表示收入,R表示软实力,其公式表达为F-S=R。
实际情况中软实力有正负价值影响值之分,当F高于S或F比较稳定时,此时的软实力便出现F-S=R,表明生存幸福目标拉动收入现状向高端目标迈进,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成果显现成长上升的态势,这是市场行为的合理空间结构所实现的生存指标,实践中要不断地总结并加强持续力。反之,当F低于S或F不稳定时,此时的软实力便出现F-S= -R,表明收入现状拉动生存幸福目标向低端靠拢,企业的成长状况受市场行为不利要素及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企业软实力建设作用不显著和遭遇市场逼退,需要企业启动应变方案或设计应对方案或实践措施,防止企业文化软实力遭遇冲击与变异。
成果目标、收入能动、提升创新三种要素客观上分别存在着生存幸福目标值和收入值的区别,企业产业产品与企业文化进入市场经受检验与竞争时,出现了显现的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可能支持力时,企业必须充分认识这些要素的重要性。
第一,企业文化软实力目标是企业与职工共同实现新经济时代消费方式的改变和实际的效益收入的增加,通过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刺激消费者在较长时期内对文化力量及文化产品(商品)和企业需求社会服务的增加。
第二,在市场生存行为过程中,信息传递着市场经济正负能量和市场变异技术应对措施的发展文化信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增强同时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三,企业文化软实力通过企业在市场生存行为中的实践活动,检验消费者的市场生存创造性思维和市场危机应对表达能力,结合危机创造性思维和博弈方式对企业在市场生存行为中的促进创新和技术发展很重要。
第四,企业文化软实力使各类型企业组织在开拓生存市场中为企业创造了许多促进就业、提升服务的市场合作机会,可发挥巨大作用。同时,文化产业企业的市场生存行为可以制造出大量的转换机制企业或者组织大批次的从产业衰退或者行业部门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威力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充分展现,发挥核心竞争力作用。
国际上权威的文化经济学刊物《文化经济学》将文化经济学定义为:“文化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学分析方法应用于一切公共及私有的创作艺术、表演艺术、文化遗产及文化产业的学问。它着重研究文化部门的经济组织以及与文化相关的生产者、消费者、政府部门的行为。它的研究主题涵盖了很广泛的范围,包括主流的及新兴的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政策及制度经济学。”
索罗斯比在《经济学与文化》序言里把文化经济学研究的任务表述为:“我的任务虽看起来像两个截然不同的面向,但紧密地纠结在一起。一方面,我得视经济与文化为两个分离的知识领域,并对文化采取更宽广的视野,而不是如当今文化经济学所做的,只是普遍地描绘其特征;另一方面,我也要考虑到经济活动与文化活动之间的关系,不管是微观的还是宏观的脉络观察。”其内容包括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文化产品的价值、文化资本的持续性、文化遗产的分析、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的消费。
笔者研究企业文化,以“爱国文化,奉献文化,成果文化,生存文化”四个基本方面为企业核心文化力量。爱国文化、奉献文化均可看作企业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但是奉献文化包含企业精神的很多内容,如企业生产的特征性,需要企业以定性明了的主流价值观确立目标,不时参与到精神张扬的研究活动中,这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面。
经济信息时代与知识互联传递时代,仅通过键盘方式影响企业文化设计及企业职工信息渠道的内容很多,但是体现企业主流价值文化的爱国文化、奉献文化、成果文化、生存文化依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爱国文化、奉献文化、成果文化、生存文化汇聚而成的文化软实力,形成了企业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的爱国力、奉献力、成果力和生存力,共同形成新经济生存时代全球经济格局下新的强大的企业文化软实力。
这是笔者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设计创新结构、完成《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一书的主要实践活动。
(三)
《共产党宣言》是《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重要的、核心的理论基础,是讨论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经典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是指导建设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强大的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基础的经典纲领。
以“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企业市场生存行为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为主线脉络,展开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共产党宣言》。
以“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企业市场生存行为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为主线脉络,展开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文化经济学也是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础理论。
这是笔者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基础与理论依据。
《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是以“自然人”生命力躯体结构为例,来设计构建同样具有生命力的“企业法人”的生存行为。新论中以研究“两个人”通力合作的“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的合力来实现提升创新企业文化软实力。
《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的生命力空间结构是这样设计的:
1.大脑(指挥控制系统)——企业文化软实力。
2.脊柱——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企业市场生存行为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文化经济学——企业文化软实力巨轮出海航行时,紧握船舵的坚实有力的双臂。
4.企业文化软实力展现的“爱国力量、奉献力量、成果力量、生存力量”核心价值观内容——企业在市场生存条件立于不败之地、充满竞争活力的肌肉与心脏。
5.企业文化“软实力”、企业经济“硬实力”——企业文化软实力在危机四伏的市场生存行为中,迈向应变与冲击力市场的矫健步伐。
本书各章节正是以这条生命力主线脉络展开了清晰、清醒、清新的结构设计与解析。
同时,本书以自然人成长到18周岁,进入活力四射的青年期为例,以笔者亲身实践体会与长期研究企业生存问题,提出企业成长18年才真正进入企业的青年时代的观点。本书以成功企业与失败企业的实例,揭示企业文化软实力生存成长的历程。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生存力就是所谓的“百年老店”的生命力。
《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中,笔者首次提出以“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企业市场生存行为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为主题线索脉络展开研究的命题。经查新,国内外学者、研究者尚无此项研究成果。笔者以新的视角或分析,结合国内外市场生存环境变化及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解析《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提出的结构设计与创新点。
1.什么是国家文化软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旨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命题。近年来,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问题,正逐步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要求上升到国家战略规划的层次。《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分析国际国内文化发展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软实力”概念是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学术界有关美国国力是否衰落辩论的大背景下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国家的综合实力可由软、硬两大类组成。“硬实力”是同诸如军事和经济力量那样的具体资源相关的“硬性命令式权力”,“软实力”指的是与诸如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等抽象资源相关的、决定他人偏好的“软性同化式权力”。“硬实力”的运用表现为借助引诱或者威胁手段,直接迫使他人改变自己的意志或者行为;而“软实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促使他人确定自身的偏好。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是基于美国经验尤其是冷战期间和冷战后美国的世界经验而得出的,其局限性是明显的,但其对国家力量的研究所作出的重要的知识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子系统,它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思想、观念、原则等价值理念,它的载体是文化产品、文化交流活动、文化教育和信息传播媒介等。同硬实力相比,文化软实力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第一,表现形态的内生性。与硬实力的外显与张扬不同,内生性是文化软实力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其生长来自所属人民对自身国家核心价值的信仰和坚持,对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对文化理念的信心和发扬,对民族精神的光大和传播。第二,存在状态的相关性。文化软实力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硬实力具有相关性。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运用需要硬实力的支持。第三,作用方式的隐蔽性和非强制性。文化软实力作用的发挥一般是在潜移默化中依托某种载体(通常是非军事的)进行的。不同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的竞争不像军事进攻那样硝烟弥漫,是真正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第四,传播手段的便捷性和渗透性。文化软实力在现代社会里可以通过各种文化媒体、信息资源、学术著作及国际组织的规则制度表现出来,具有可以无限挖掘、迅速扩充和超越时空的巨大潜力。第五,目标效果的不确定性。文化软实力对内对外有着深刻的、持久的无形影响,但同时,文化软实力发挥作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见效很慢,甚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国家文化软实力范畴揭示了我们认识世界、促进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正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柯岚安教授所谈到的,“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提出了许多概念来理解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从‘历史的终结’到 ‘文明的冲突’‘全球化’以及对 ‘帝国’的新诠释。随着伊拉克战争后反美主义在世界各地的兴起,‘软实力’概念的意义重新凸显出来”。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能力。一种文明的兴旺发达,一个民族的自立自强,其背后往往充盈着一种深厚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力量。正是这种思想文化累积,拓展了一个国家新的发展视阈,开辟了一个民族新的发展空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文化软实力比较强,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国家认同感也比较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2006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的讲话中特别指出,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标志着我们党已经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应对经济危机——企业文化软实力展现强大的生存影响力与张扬力量中国的企业文化软实力与企业经济硬实力共同构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企业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外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中与企业经济硬实力共同成长、发展,建造了所向披靡的航行在国际经济海洋中的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超级巨轮。
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笔者以新的视角、简单明了的企业生存关系,研究解析竞争力、影响力等多种力量在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状况中形成的强大文化软实力。
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其实都是经济学的范畴,如果脱离了经济运行环境去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偏离科学的思维与行为。
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必须厘清近五年来影响全球经济市场生存状况的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问题。通过解析全球经济环境的优劣态势,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形成是经济活动规律的作用力量所推动的。反过来再看国际经济市场环境,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力是企业影响甚至主宰经济市场生存行为实践活动环境的主要力量。
让我们以审视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几千年来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的文明体系。形成世界文明发展的空间结构主要有三大文化成果的文明构造体系:一是东方的中国儒家文明,二是西方的基督文明,三是中东的伊斯兰文明。三大文明在地球的时空环境中以其发展的特征构造创造了历史辉煌,为人类的生存与进步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2012年前后世界经济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的生存环境受到经济危机或者说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与影响。企业在此次危机中首当其冲,因此,分析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强弱,其重要程度是战略层面的。
2007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并迅速在2008年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基督文化和伊斯兰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历史、传统和文化的原因,欧美打造的特殊政治、经济关系使开始于美国的经济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欧洲的债务危机。
(1)次贷危机。次贷危机的破坏力同样巨大。次贷危机中,还不起贷款的是美国的买房人,而处在这个链条终端的埋单者则是全世界。
次贷危机形成与爆发:美国历任总统中,都没有解决公共住房问题,小布什在任期内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美国家庭住房拥有率一度达到70%。但是这一时期,美国的公共住房投入是大幅削减的,小布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住房金融指标责任的转嫁,即通过金融衍生品之手,让全世界为美国人的住房梦埋单。
第一步,按揭贷款,降低贷款门槛,许多不符合条件的人也能买起房,贷款购房住新房,真正的主人是银行。
第二步,将贷款打包出售。银行把有关贷款资产未来还本付息的所有收益,打包成按揭证券出售。这样,银行售出了住房贷款证券后,可以拿回现金重新补充贷款资金,再向市场发放住房贷款,商业银行可以无限制地继续做住房按揭贷款,因为住房产生按揭贷款损失,就由按揭证券承担。
第三步,继续衍生产品。已经抵押的担保证券(MBS),按照投资者购买的份额,原封不动地将资产产生的现金流直接“转手”给投资者,用以支付债券的本金与利息,由于它对应着抵押品,风险在可控范围里。紧接着,在MBS的基础上,又发行了“资产支持债券”(ABS),衍生出了大量个性化的“担保债务凭证”(CDO),这个过程将继续衍生出“CDO平方”“CDO立方”等延伸化产品。
第四步,向全世界推销债券产品。为了让全世界购买基于次级贷款创设出来的各种债权,美国政府高官直接担当推销重任,吸引了全世界的投资者。通过这四个步骤,形成一个空手套白狼的链条:购房人从银行按揭买房,接着银行把贷款合同出售给房地美、房利美等机构获得资金,接着房地美、房利美把贷款合同基础上制造出来的各种次级债券向全世界销售,其目标是让全世界购买。这个链条运行的最终结果是,全世界的投资者在利益链的末端,是最终的埋单者、最大的受害者,而美国政府是直接的受益者(在住房保障资金开支极度压缩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住房拥有率,解决了住房问题;同时,次级债券对应的并非房产,房子永远在美国人手中。房价上涨,美国金融系统资产就会好转。次贷危机中,美国是真正的大赢家)。这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把戏(设计的陷阱方式),把全世界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包括美国投资者统统诱进这个陷阱中,这一过程同时导致了美国整个金融监管体系失灵。
2007年3月22日,在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房贷市场危机:原因与后果”听证会上,委员会主席多德对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特别是美联储的不作为给予了声色俱厉的指责:“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本来应该是枕戈待旦的卫士,保护勤劳的美国人免遭不负责任的金融机构的伤害。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袖手旁观。”
之后大量证据证明,美联储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房地产泡沫累积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2001年11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从6.24%下调到3.88%,2002年降到1.67%,2003年降到1%。低利率下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推动了美国房价、股价的上涨。房价从2000年到2006年,涨幅超过了50%,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则从2002年10月10日的7181.47点上涨到2007年10月11日的14279.96点,上涨了近一倍。大幅上涨的房价和股价,增强了美国消费者的投资信心,助长了大量建立在房地产贷款基础之上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交易,埋下了最终引爆金融危机的地雷。
美联储这种离奇又长期的监管失职行为,最终使形形色色的人通过次级债券空手套白狼的把戏屡屡得逞,给众多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带来的痛苦至今还在延续,2012年后将会继续延续下去。次贷危机爆发,首先是欧洲直接受到波及,许多银行遭受了巨大损失;其次,欧洲去美国抄底被套牢,美国政要为掩盖真相,宣扬鼓舞危机会过去,其诡异行为故意诱使大量资金流向美国。
2007年4月20日,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亨利·保尔森指出:“我所见到的全部征兆都表明,房地产市场已经触底或接近触底,即将回升了。”
2007年8月1日,保尔森说:“我看到的经济基本面是非常健康的。”
2007年8月16日,白宫发言人戈登·约翰德罗对记者表示:“正如总统布什所言,美国经济基本面稳固,我们因此预期经济将继续增长。”
这种诱惑陷阱的结果是,欧洲各国向美国输送了巨额资金,等到欧洲各国意识到次贷危机的杀伤力愈来愈大时为时已晚。欧洲各国大手一挥,给自己造成了真正的恐惧与慌乱。
(2)债务危机。2008年以来,全球目睹了欧洲紧张慌乱、精疲力竭、巨额耗资的局面。危机从冰岛、爱尔兰、希腊蔓延至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
众所周知,欧元的问世与美元构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欧元自行的定价权、发行权以及储备税率、外汇储备等多方面的权力,直接削弱了美元的霸权地位。欧元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欧元的扩张使美国表现出了无法容忍挑战与威胁生存的还击手段。
英镑与日元都曾经是世界上生存的两大货币,看看今天美国是如何破坏欧洲外部环境的稳定性、打压欧元的,就知道历史进程中美国是如何采取强硬的打击手段,扼杀了英镑、日元两种货币的影响力与市场生存空间,使其逐步衰落。
南斯拉夫历史学家兰科·佩特科维奇说:“巴尔干火药桶并不是巴尔干各民族造成的,也不是它们点燃的。巴尔干火药桶是由外部的强国及其追随国造成并点燃的。”1999年1月4日,欧元正式在各地挂牌交易,科索沃战争爆发,同样发生在巴尔干。战争是摧毁欧元所需要的稳定外部环境的捷径。
伊拉克战争则是美国出于安全考虑开辟美元贬值的另一条道路,通过美元贬值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根本目的是为滤清稀释掉自身债务创造更好的条件。
债务危机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也是一个魔咒,它既与权力融合在一起,又与金融融合在一起。可怕之处正在这里。尽管很多人忽略甚至无视这种危险情况的存在,但并不影响它在未来爆发出巨大的破坏性——它的力量正在决定和改变着未来的大趋势,并且,这种力量是其他力量难以抑制或阻止的。在以后10~15年时间里,全球将因欧洲债务危机聚集的神秘莫测的危机力量影响国与国之间、区域市场之间围绕生存环境的厮杀与博弈,这就是债务危机持续动荡的结果。
(3)危机警示。次贷危机爆发后,欧洲为了拯救美国,向美国大量“输血”,造成自己“贫血”,重创了欧洲经济,几乎掏空了欧洲经济粮仓。全球都看到,在欧洲身处债务危机时,美国却看着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拒绝伸出援手,甚至落井下石。这样的国际市场生存环境,可以说是对照清晰,给迷信西方、迷思西方的学者、研究者、官员、企业家竖起了市场生存中残酷无情的警示牌。
由此研究看,欧洲债务危机要从欧洲体制中去突破,建立欧洲联邦是一条选择之路;欧洲各国要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量,形成建立政治联盟的共识,科学地、制度化地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具有政治联盟与财政联盟功能的货币区,才会具备强大的市场生存竞争能力。否则,欧元的生存基础及抗风险能力永远是脆弱的,其救助机制永远跟不上危机恶化的速度。
通过以上简单明了的危机产生的主线轨迹,我们看到,欧洲四周动荡不断、狼烟四起、危机丛生。冰岛危机、迪拜危机,从突尼斯动荡到利比亚战争,从叙利亚内战到伊朗剑拔弩张,欧元生存的外部环境被彻底破坏,生存环境严重恶化。所有的目标都明确指向摧毁欧元的基础,打垮欧元,清除美元的竞争对手。同时,迫使欧洲的金融机构和制造企业在动荡中倒闭。此时,残酷无情的生存市场将出现:美国手持重金的企业,在等待最佳出动时机,将以低廉的价格大范围、大规模地展开收购行动。这就是美国版本为主的西方式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行为活动,也是美国价值观的体现和美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特征,至今依然触目惊心。
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以“爱国力量、奉献力量、成果力量、生存力量”为特征的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体现着和谐、包容、共赢、发展的精神,与西方式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有天壤之别。简单地说,西方打造个人生存的英雄主义,中国打造有国有家的集体主义。
3.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将在国内外经济市场生存竞争环境中创造奇迹
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生存环境优良,始终以“包容、支持,失败了再爬起来”的文化精神提供两种市场生存选择,即成功的市场生存环境和失败的市场生存环境。
企业失败的实例很多。诸如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国内快速发展的企业也因没有危机风险的应变准备而轰然坍塌。1997年1月,风光无限的山东秦池酒厂被曝光勾兑白酒丑闻,只有3000吨原酒生产能力的秦池酒厂从四川收购原酒,运回山东勾兑。《经济参考报》刊登了一篇爆炸性新闻:“秦池的罐装线基本是手工操作的,每条线有十几个操作工,酒瓶的内盖是一个人用木榔头敲进去的。”报道迅速传遍全国,坐在9亿多元销售额顶峰的姬长孔无法应对局面,迫于无奈出几百万元收购报道。显赫一时的“标王”瞬间陨落。年底销售收入跌至6亿元,1998年只有3亿元,2000年,秦池酒厂还不了300万元贷款,法院裁定拍卖“秦池”商标,无人理睬。1997年1月,珠海的巨人集团被曝光出现了财务危机,史玉柱无法找到1000万元重新开建巨人大厦,半年后分公司瓦解,巨人集团解体,史玉柱身无分文,败走他乡(后来史玉柱东山再起,自是另类)。这只是代表性的失败实例,可想当时全国中小企业的失败境况远不止这些。
成功企业的实例不计其数。1997年1月,成功的企业展现着实力,直到2012年1月,成功企业依然成功,驰骋在国际市场,影响着世界市场生存环境的经济结构。1997年1月,任正非创办的华为公司在国内企业界没有任何影响,企业平稳发展。3月,八易其稿的103条《华为基本法》通过定稿,这是至今公认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制定的第一部企业管理大纲,其实,笔者认为它也是一部探索性的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大纲。其目标是“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其发展战略是,“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奇迹性的企业发展原则,一是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任正非在公司中的股份微乎其微,只有1%左右,华为70%的管理层和员工拥有华为的股份”。二是坚持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用于科研开发,中国企业中至今无人(企业)达到此比例。2012年1月华为公司的市场生存竞争能力已经影响全世界,华为公司的高新技术产品及服务已经雄踞世界经济舞台。这就是企业成长18年步入活力四射的青年时代的实例。
1997年6月,26岁的丁磊在广州创办了网易公司,丁磊想出了用163的数字表示网站域名,免费的网易邮箱和个人主页注册用户快速增长,网易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强势企业。
笔者选用1997年中国企业的兴衰实例,是将企业的生命力以18年为一个成长阶段来设计对比解析,完全与自然人的生命期阶段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人生18岁成人,肩负责任,搏击生存环境。企业成长到18岁,同样的青春岁月,肩负着企业、民族、国家的兴旺与强大的责任。企业成长到18岁,是具有旺盛精历与使命感的强壮青年,企业的青年期才是企业大展宏图的开始,这就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力量源泉。
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无论师承何派、何等专业背景,无论从事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研究,无论研究企业的某个方向,甚至企业文化、文化产业,笔者基于企业生存的实践经历,以及国际经济市场生存环境的风云变幻,完全同意研究者所持的在企业生活5年以上,充分体验企业的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将会重新确立人生的生存目标与思考,会更加爆发出青春的无限活力与激情的观点。将研究设计出超越任正非的《华为基本法》的企业生存蓝图,为无数正在成长的企业顺利度过儿童期、少年期,进而步入青年黄金岁月,进军国际市场营造生存环境立下汗马功劳。
本书以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影响企业在市场生存的现状与问题为研究背景,首次提出并以“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企业市场生存行为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为研究题目,以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国内经济环境创新等新的视角或分析,解析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形成与实践活动。
4.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条件
任何一个进入市场生存的企业必须具备基本条件(企业性质、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法人代表、从业职工、生产地址、环境评估、品牌产品、创新设计等等)和生存条件(企业文化、生存力量、市场行为、价值观确立、产业规划、消费收入设计、应变策略、企业硬实力与软实力实践与储蓄等等)。
基本条件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必备要件,接受国家工商部门的审查和管理。
生存条件是企业文化引导的经营理念、市场生存行为实践活动、企业品牌产品面对复杂市场环境突变情况与危机时的应对策略、企业坚实经济硬实力与强大文化软实力的展现、实现消费设计目标,以及取得盈利的生存要件。
企业在实际产业活动中根据市场生存的行为需要,企业基本条件与生存条件可以自然扩展延伸,以满足企业的市场生存行为与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实现企业市场生存行为目标的关键取决于“两个人”的思想(价值观)与实践(生存)的能动性合理结构与持续创新的设计问题。
5.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实践活动
企业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是“两个人”同心协力创造的。“两个人”是指企业法人(各类经济组织、机构、依法成立的经济实体)与自然人(技术人员与高新人才),“两个人”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要生存、生活并不断创造财富。企业经济硬实力与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展现以及企业产业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竞争力都需要“两个人”同心协力,自由进退市场,实现共同利益与收入目标。
企业经济硬实力与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是同等重要的顶层设计,企业在硬实力与软实力之间采取偏颇或者二选一的徘徊行为,都将直接导致企业危机,使企业面临生存困局,付出惨重代价。企业家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企业经济硬实力在国内外市场彰显的机会必须同时跟进企业文化软实力,周详计划向国内外市场传播中国的价值观与生存力量,这也是中国企业积聚力量准备驾驭全球性经济市场的趋势。实现这种趋势的转变,具有巨大威力的企业经济硬实力与企业文化软实力这两把利剑必须出鞘。
企业在市场生存中遇到新的挫折,亟待自我调整和完善时所展现的强大软实力力量是巨大的。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首先是看企业文化软实力对企业在“市场经济与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力成功与否。只有市场生存行为成功的企业,企业文化软实力才能取得成功的实践总结。企业取得市场经济竞争的成功条件不同区域环境有很多,但是缺了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任何企业的生命力都是短暂的。无论何类企业、哪个国家总不能以买卖资源来发展市场生存经济,如果这样,企业、国家终将灭亡。
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研究课题,要靠中国的成功企业家与实践研究者完成,只靠西方、借鉴西方,引进西方研究,是极其错误的。审视中国企业发展历史,迷思西方,研究不少,也学了很多,但就是“四不像”,有的纯粹是浪费国家资源。
中国成功的企业都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成功典范。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必将成为全球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显学。因为中国文化、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在中国的经济奇迹中展现了强大的力量,是世界经济、文化建设领域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软实力,重视建立研究企业文化软实力学科与机制建设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
短短30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力及影响力充分显现。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超级大国美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30年的发展历程,4亿中国人摆脱绝对的贫穷状态,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有成效、规模最大的脱贫先例。
众所周知,中国的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连续多年高居世界首位。中国的粮食产量以4.13亿吨力压美国独占世界鳌头;肉类产量7400万吨,是名列第二的美国的两倍多;水果蔬菜产量超过5000万吨,是名列第二的印度的4倍多;钢产量突破5亿吨,超过全球十大产钢国产量总和,是美国和日本总和的5倍,是不折不扣的巨无霸。经济界向来有“石油是工业化的血液,钢铁是工业化的脊梁”一说,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汽车销售量也在2009年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实际上,中国已有210项工业产品销量位居世界第一,包括电视、手机、计算机、啤酒、自行车、化工产品、机械制造,等等。不仅如此,根据法国《财经》杂志提供的数据,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力压美国、德国和日本,高居世界第一,销售总额是法国的3.5倍。
中国崛起是中国奇迹,也是世界经济环境下企业崛起的奇迹。与历史上其他国家的崛起过程相比,中国没有对外掠夺、殖民,没有战争,实行的是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中国和各国实现了多边合作,实现了多赢。
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建设奇迹,使西方实现了产业转移。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与经济软实力的成功崛起,进入了西方对制造业的垄断市场。中国以企业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文化力量为世界经济生存市场作出了贡献,使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以更低和更为合理的价格购买到需要的工业品。比如法国电信在非洲提供的服务费用极为高昂,手机成为其消费应用的高档奢侈品。而当华为公司的技术进入后,在同样甚至更为优惠的条件下,让非洲享受到了适合其消费能力的电信服务。同时,中国的崛起使发展中国家在资源销售上拥有更多的定价权,打破了西方对原材料等的垄断定价权。
中国企业创造的市场生存奇迹,是企业创造国际生存环境时实现的竞争实力。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张扬不仅面临着国际市场应变策略及我国区域社会转型的挑战,同样还要进行国内经济转轨的合理结构设计。
2012年初,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是一方面积极推进社会转型,一方面积极进行经济转轨。
中国企业创造奇迹,企业文化软实力表现在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集团企业规模化的生存能力,创造了中国企业在市场生存环境中的奇迹。
西方模式五百年,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推动了人类的全面发展。但其代价极为沉重,如美洲的种族灭绝、文化灭绝,非洲的贩卖黑奴,全球的殖民和掠夺,环境恶化,核威胁。任何效仿西方的后起国家,大都采用了立即通过同样的方式进行扩张,又导致爆发了无数次战争,直至爆发了几乎毁灭人类文明的两次世界大战。
尽管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但西方的战争与生存模式宁静之后仅仅解决了10亿人的发展问题。世界生存格局中崇拜迷信西方的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仍然处于极度的贫困当中。而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解决了多达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回顾人类历史,像中国这样规模的国家自立、自强,艰难地开辟生存市场,开创了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可谓屈指可数。仅从13亿人口吃饭问题得到解决就可以发现,中国企业的贡献模式比西方模式更具有开辟合理生存结构的代表性、全球性和普世性。
6.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成果是中国企业创造了全球经济市场生存奇迹,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经济上实现了巨大成就,关键是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中国企业不再是一个自我市场生存的传统文化行为者,而是一个进军国际市场开拓生存环境的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传播者、实践者,以中国企业的优秀品质与全球同步进入信息时代。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有着浓厚的中华文明历史与众多现代高新技术成果,伴随着企业市场生存行为的实践力量,实现了从中国市场检验的传播文明的企业产业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消费文明阶段。使全球经济市场认识了中国产品所传递的历史文化,以爱国力量与生存力量的文化价值核心传播力实践了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的生存体验。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巨大影响力,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打破了历朝历代的更替、自我循环的发展经济演变模式。其重要意义在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崛起是千百年来的重大事件,中国企业真正创造了奇迹。
中国企业成功在国际市场竞争已经得到全球认可,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一枝独秀,不仅率先摆脱危机,而且还在努力带领全球走出危机。德国经济以超出预期的速度回升,自认为只不过是中国奇迹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复苏)以及强劲需求拉动了德国经济。他们唯一的担忧是对中国依赖过大带来的风险,这也是西方企业文化中展现的个体极端利益行为的特征。
中国企业创造了市场生存奇迹,成功的原因还表现在影响市场生存环境的四个要素。
(1)从城乡居民收入的要素来看,中国人民始终保持勤劳、节俭,具有传统的财富存储意识,储蓄率高,积累了巨额资本。
(2)从国际经济环境要素来看,中国具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巨大的国际经济生存条件优势,其生存适应性及实践使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得以成功实施,并成为经济行为全球化最大的赢家。
(3)从国际关系的要素来看,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改善,之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投资,以及随着国际经济生存市场的应变抓住西方产业转移的机会,所有这些都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
(4)从比较经济学的市场生存行为要素来看,中国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是成功的关键。有的研究者着眼于具体的经济、社会措施的研究与分析,如认为国有土地有偿出让、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是中国奇迹的根源。其实质是中国企业的市场生存行为力量改变了生存体系的空间结构。
在笔者看来,中国企业创造的奇迹根本上是在中国政治体制保障下,在符合国情基础之上进行的不断深化的市场生存行为实践活动的改革和调整,是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市场生存环境的理性的、创造性的实用主义的再现。简单地说,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城市化、全球化相结合的适应市场生存的产物。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力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人民的爱国、奉献、勤劳、节俭、生存力量;二是政府的科学管理、主导性的市场生存环境建设作用。中国文化力量,是国内外研究者重视并达成的共识。
2009年底,法国时事周刊《视点》以80页的篇幅推出中国特刊,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西方价值观说教,完全从客观的角度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来自德国的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师、德国埃森高级人文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斯拉沃热·齐泽克也认为,“中国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不是因为其脱离了威权主义的统治,相反,而是由于这种威权主义统治所带来的”。事实上,离开中国这样的透明和谐的政治领导核心,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根本无法得到解决,中国企业创造的奇迹模式也无法实现。
笔者与众多支持此观点的研究者均认为,中国企业创造奇迹的成功模式,他国无法借鉴、复制。同样,全球经济发展时代,大量向西方取经却失败的第三世界国家很多,复制西方模式遭遇头破血流,损失惨重。这就是盲目西化的例证。中国企业创造奇迹成功的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勤奋节俭的民族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效运转的党和政府。
综合国内外媒体语言:“中国仅用三十年时间就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数亿人因此脱贫,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奇迹。特别是在西方世界身陷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的一刻,中国的模式极其成功、分外耀眼和令人信服。”
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创造经济环境生存的奇迹,是中国崛起奇迹的重要部分,中国一元化举国体制是成功的保障。显现的优势表现在:一是保证了一个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过程中,极为需要的甚至是绝对的政治稳定。如果考虑到中国多民族、各地条件差异极为悬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情,政治是否稳定关系改革开放的成败。二是能够有效应对和解决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国普遍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三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不仅可以让一个实力落后的国家在维持主权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而且可以有效应对全球化过程中外部问题的内向传导所造成的威胁。无论是俄罗斯的经验教训,还是汶川地震灾害、北京奥运成果以及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能力,都验证了这一点。
胡文臻
2013年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