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文化匹配、群体态度与组织行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与自我构念模型

在Hofstede及其合作者提出了价值观的五因素模型之后,学者们对于各个价值观因素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受到关注最多的维度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因为这个维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东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差异。伊利诺伊大学的Triandis对这一维度的内涵和对群体成员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文(Triandis, 1995)。而Markus和Kitayama(1991)则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我构念(Self-construal)模型,用来解释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价值观如何塑造群体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从而阐明了文化塑造个体心理属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根据他们的观点(Markus&Kitayama, 1991),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受到国家或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可能会影响到个体的自我构念。其中独立型自我构念(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主要是指在个人主义文化下所塑造出来的重视个人价值和自我独立性的观念;而依赖型自我构念(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则是指在集体主义文化下所塑造出来的重视社会关系和群体身份的自我观念(Markus&Kitayama, 1991)。

后来的研究者则开发了相应的量表来测量个体的自我构念,比较通用的测量工具包括Singelis(1994)以及Gudykunst等人(1996)开发的自我构念量表。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依赖型自我与独立型自我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结构。这个量表一方面可以用来解释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文化差异,也可以作为一个个体差异量表来测量个体的集体主义取向和个人主义取向。基于美国的样本,Singelis(1994)开发的量表共有30个项目,分独立型自我和依赖型自我两个因素,每个因素有15个题项。表现独立型自我的条目有“我喜欢与众不同”“我做自己的事情,不管别人怎么想”等。表现依赖型自我的条目有“我牺牲个人兴趣以保证团体利益”“即使我对团体中成员的意见很反对,我也尽量避免冲突”等。Gudykunst等人(1996)基于跨文化样本开发的量表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独立型自我和依赖型自我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因子。表1-1列出了该量表中测量独立型自我维度的条目内容。

表1-1 独立型自我构念条目举例

资料来源:Gudykunst, W. B., Matsumoto, Y., Ting-Toomey, S., Nishida, T., Kim, K., & Heyman, S.(1996).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self-construals, and individual values on communication styles across cultures.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2, 510-543。

表1-2列出了Gudykunst等人开发的自我构念量表中测量依赖型自我构念的条目内容。自我构念在解释文化差异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例如Kwan和Bond(1997)的研究发现,在独立型自我驱动下,美国样本中自尊对于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力显著高于中国样本;而在中国样本中,由于受到依赖型自我的驱动,关系和谐度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力要显著强于美国样本。

表1-2 依赖型自我构念条目举例

资料来源:Gudykunst, W. B., Matsumoto, Y., Ting-Toomey, S., Nishida, T., Kim, K., & Heyman, S.(1996).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self-construals, and individual values on communication styles across cultures.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2, 51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