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西南边疆地区人口差异性的综合评价
一 人口规模持续加大,人口与经济的矛盾比较突出
基于人口普查的权威性,从“一普”至“六普”的近半个世纪中,西南边疆地区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云南、广西两省区的人口规模同样在不断增加,但云南人口规模总量始终低于广西。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云南人口规模一直低于广西,云南人口总量由1964年的2088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596.63万人,净增人口约2508.63万人;广西人口总量由1964年的2362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5159.46万人,净增人口2797.46万人。1964~2010年,两省区人口规模的差距呈现出改革开放前不变,自改革开放后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再扩大的趋势。
从普查年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动情况来看(表1-6),总体上西南边疆地区人口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普”到“六普”年间人口平均增长率逐渐向全国平均水平靠近,但是云南人口平均增长率在“五普”以前一直高于广西,“五普”到“六普”的10年间两省区的人口平均增长率迅速下降,到“六普”时两个地区的人口平均增长率几近相同。
表1-6 人口普查年间全国及云南、广西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云南、广西历次人口普查资料。
根据人口规模与人口平均增长的历史变化情况可以这样认为,第一,历史上西南边疆地区的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但在中国特殊的生育政策制度下,人口平均增长速度得以较好的控制;第二,云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人口发展存在显著差异,改革开放前基本保持不变,改革开放后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再扩大的趋势,云南人口规模呈现从人口高增长—增长逐步得到控制—有计划稳步增长的趋势。在较长时间里保持了较高的人口平均增长率(从1964年的2088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596.63万人),广西则以相对高的人口规模为基础在较长时间里依然保持了较高的人口平均增长率(从1964年的2362万人到2010年的5159.46万人)。
从西南边疆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差异看(表1-7),西南边疆地区云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人口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云南省2010年人均GDP为15749元(按年末汇率折合2378美元),云南省经济总量从2005年的3462亿元增加到7220亿元,年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从7809元增加到15749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65元,年均实际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52元,年均实际增长9.9%,高于全国增长水平。广西壮族自治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98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7%,初步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917元增加到2010年的184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95元增加到4543元,年均分别增长13.9% 和12.7%。两省区比较,广西的GDP要高于云南的GDP,说明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要好于云南,云南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省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最主要的是: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群众收入普遍较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贫困人口多;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
表1-7 2010年西南边疆地区省份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资料来源:2010年全国、云南、广西统计年鉴。数据经整理得出。
广西、云南两地的人均GDP水平大体相当,2010年广西人均GDP已经超过云南水平,差距逐步拉大(表1-7)。2010年全国人均GDP为29992元,而同期广西、云南的人均GDP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云南又比广西低2670元,说明广西近年来的发展较快,而云南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
从上述三个指标可以看出,西南边疆地区人口与经济关系的重要特征是“高人口、低经济”,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是西南边疆地区今后的重要任务。
二 人口自身结构得到改善,年龄构成已进入稳定型
2010年西南边疆地区云南、广西两省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相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云南省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0.73 %, 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68.20 %,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07 %;广西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1.71 %; 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65.18 %,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11 %。两省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都是低年龄组人口比重下降,但处在劳动年龄段组的人口,云南要比广西多3个百分点。同时两省区劳动人口总负担系数下降,其中老年负担系数上升,少儿负担系数下降,负担系数的下降表明两省区的劳动力资源丰富。
上述情况说明:10年间出生人口相对减少,既反映了人口控制政策的成效,也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末期,实施人口控制政策后出生人口减少对当前进入婚育年龄人数的周期性影响,以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0年到1987年出现一个马鞍态势后,在随后的时间里直至2010年呈缓慢降低的态势。2000年至2008年西南边疆地区半数以上的人口年龄结构呈下降态势并趋于稳定。2010年0~14岁人口两省区均在20%以上,表明再生产的潜力仍然很大。
三 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幅度减缓,占总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云南省有少数民族人口1534.85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3.48%,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为1957.56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7.20%,两省区少数民族人口3492.41万人,占两省区总人口的35.79%,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30.6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尽管云南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人口都增加了,云南增加了119.08万人,2000年少数民族人口为1415.77万人;增长8.41%,汉族增长8.59%;广西2000年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22.56万人,增加了235万人,增长13.64%,汉族增长9.87%。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较宽的生育政策。与汉族相比,两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幅度略低于汉族人口增长,主要是受到经济、文化及人口迁移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在流入的人口中汉族人口比重较大,而流出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偏多。
四 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南边疆地区近10年的社会进程中,恰逢国家西部大开发,经济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人均受教育水平上,6周岁以上人口中(表1-8),从小学到大学各层次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人均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云南省由1990年“四普”的4.75年提高到2000年“五普”的6.32年,再到2010年“六普”的7.6年,与全国200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持平,其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仍处于低水平上。2000~2010年的10年间,人均受教育的年限虽有明显的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人口在各层次上均好于云南,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两省区的人口文化素质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8 云南、广西人口文化构成

资料来源:全国及云南、广西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告数据。
在15周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下降较为显著,云南省人口中,文盲率由2000年的11.39%下降到6.03%,下降了5.36个百分点;广西则由3.79%下降为2.71%,下降了1.08个百分点,已经低于全国4.08%的水平。
以上数据表明,西南边疆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就必须有人力资源。对两省区来说,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任务更为艰巨,尤其是在边疆农村、边疆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龄儿童,特别是女性学龄儿童还有相当一部分未入学或中途辍学者。因此,贯彻落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西南边疆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等方面的均等化极其重要,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