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世界:对融入世界新模式的认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财政困境与对公共福利的承诺

印度承诺要让超过总人口1/3的贫困人群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未来几年它能够突破财政困境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印度是遵从“发展才是硬道理,穷人最终都会从高增长中受益”的理念,还是回到它的老路上,认为穷人才是增长的关键,而不是任其等待“溢出效应”的实现?要保证经济发展的公平和公正,就需要承认穷人才应该是增长进程中的首要力量。

从舆论来看,政府认为增长是摆脱贫困的解药,而直接与贫困开战并不能带来必然的增长。印度政府每年在联邦预算公布之前都要发布经济调查,最新一版就表现出它在哲学上的进退维谷:它谈到人类发展指数的改善是由人均收入的增长所驱动的,接着在同一段中却又相当勉强地说,“印度改善民生的努力应该跟上人均GDP增长的步伐”。印度财政部:《2009~2010年度经济调查》,2010,第270~271页。很明显,如果完全依照物理学的类比来考察,增长并未有力地推动人类的发展。所有的主动力在最终转化为可使用的能源时都要遭受效率损失,但是所有的主动力都会清楚地标记它的做功效率,如火车的柴油发动机在最好条件下的效率是50%。如果经济增长就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我们对于它的最终动能效率还不得而知。

在媒体经常做的有关政府的民调中常常透露出一个观点,就是“凡是对经济有利的一定是对政党政治不利的”。而经济运行好坏也只有一个参数,就是经济增长率。在台上的政党到了大选的关键时刻,总是会被诱惑着去采取一些财政上完全不负责任的做法。但媒体的结论是,这些滥用国家资源以为政党谋取私利的努力最终都得不偿失,白白流失的是自由化带给印度的增长机会。

2004年,当各大金融报刊和新闻频道都在为“闪光的印度”欢呼时,只有为数不多的世人才会相信这个。这之后,以“闪光的印度”为竞选口号的政党在全国大选中受到重挫不得不下台。这一切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尽管印度在某些地方确实取得了辉煌的进步,但是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仍陷落在绝望的深渊之中。

如何做才能恢复一个民主政体赖以维系的社会和经济公正的表象呢?2004年上台的新一届政府找到了答案。由于这届政府是由国大党领导的,而这个党被摒弃在权力通道外长达十年之久,以致最初曾怀有的独一无二执掌印度的自信荡然无存,因此它选择的答案就是重拾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的民粹主义政策。这意味着在财政谨慎压力不断增加的同时,政府还在通过刺激农村经济来直接应对贫困问题。2005年通过了国家农村就业保障法案(NREGA),在全国200个最穷的地区向每一个愿意工作的个人提供不少于100天的非技术劳动机会。2006~2007财年是充分落实国家农村就业保障法案的第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