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本书的研究背景、内容及其特点
明清佛教是中国佛教史研究的薄弱环节,有不少空白点有待于填补。文献方面整理和研究的不足是导致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于明清时期福建鼓山曹洞宗法系的研究成果较少,近几年来才开始引起海内外学界的重视。林子青《元贤禅师的“鼓山禅”》对元贤的生平及禅法思想作了概括分析,他的另一篇文章《清代佛教》是词条性质的文章,简要论述了鼓山曹洞宗的法系传承。日本长谷部幽蹊的《明清佛教研究资料》以表格等形式整理了清代禅宗的传承世系、僧传资料的出处等内容,是比较重要的清代佛教资料索引著作。日本永井政之《明清曹洞禅者的动向》对鼓山曹洞宗的重要人物作了总体性的研究。在有关中国禅宗史著作中,如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清代禅宗的发展脉络,论述了曹洞的寿昌和云门等禅系的传承与思想。其他同类著作中,如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吴立民、徐孙铭主编的《禅宗宗派源流》,邱高兴《一枝独秀——清代禅宗隆兴》也有部分篇幅涉及明清鼓山曹洞宗的重要人物及思想。由于清代台湾佛教的法脉主要来自鼓山涌泉寺,李添春《明末清初的台湾佛教史》、释慧严《明末清初的台湾佛教史》、许胜雄《中国佛教在台湾之发展史》等对清代鼓山法系在台湾发展的情况都有论述。近几年来,海内外一批硕士生和博士生开展了专题研究,对鼓山的研究有了深化,主要有庄昆木、范佳玲、马海燕等。庄昆木在《为霖道霈禅师的生平与著作》一文中,利用《旅泊幻迹》所述内容和龙池清等所考订之内容,共介绍了36种为霖道霈禅师的相关作品:在介绍《旅泊幻迹》中所列23种著作以外,另行介绍了《金刚经演古序》《建正法藏殿记》《聊》等13种作品。马海燕撰写的《为霖道霈禅学研究》一书附录为霖道霈禅师著作,在广泛搜罗资料的基础上概要介绍了为霖道霈禅师的著述。《明末曹洞殿军——永觉元贤禅师研究》对元贤的生平与思想有系统的研究,其中有一部分内容专门论及元贤的著述。
上述相关成果,对明清佛教乃至鼓山文献研究都有所深化,不过还存在些许不足。第一,明清时期鼓山所刊刻的曹洞宗文献在佛教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学术界对鼓山经版、目录和版本流传等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有的甚至尚属空白。第二,在上述所有研究中,只是论及元贤、道霈等重要人物,对明清时期鼓山曹洞宗法系缺乏整体研究。第三,从研究者所掌握的资料看,现有研究主要依据《卍续藏经》和《嘉兴藏》中所收录的常见著作,而藏外不少鼓山刊刻的珍稀文献未被充分利用。第四,对清代中期以后禅宗的法脉传承情况,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近于空白。如在学术界中影响很大的《中国禅宗通史》,是国内最早的一部禅宗通史著作,但仅论及清初的曹洞宗僧人觉浪道盛(1592~1659)。《禅宗宗派源流》虽然重视禅宗的法脉传承,但亦止于清初,雍正以后的法脉传承完全没有涉及,而直接论及近现代的圆瑛、太虚、虚云和来果禅师等。即使是最近的研究成果也依然如此,如《中国曹洞宗通史》只写到清初为止,对清中期以后的传承语焉不详,仅于附录“曹洞世序”中列了焦山定慧寺一系的传承,且不完整,而关于其他派系则未涉及,如曹洞宗鼓山一系仅列至遍照兴隆,并说“鼓山系至此为止,其后不明”,殊不知从兴隆之后,次第相传,一直到虚云、圆瑛,鼓山曹洞宗法脉传承不仅没有中断,而且成为近现代中国佛教中影响最大的一系。之所以造成这一情况,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没有编纂完整的关于清代的僧传,更没有专门的禅宗灯录,民国年间的《新续高僧传》虽收至清代,但极不完整。其次是清中期以后,中国佛教急剧衰微,宗门中有影响的大师寥若晨星,仅靠剃度、传法等形式维系法门而已。应该说法脉传承问题是理解近现代佛教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随着佛教的复兴和发展,宗门传法的形式日益引起重视,然而现代丛林中流传的法卷错误甚多,所以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尚有待深化,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明清时期鼓山禅宗文献,以永觉元贤、为霖道霈为代表的鼓山禅法,在明清佛教史上极具研究价值。但是,由于文献流传的限制,鼓山禅系大量的著作并未广泛传播,严重影响了明清佛教的研究。如鼓山刻本《玄要集》是现存内容最完整的神晏国师语录,比《古尊宿语录》本多出近一半的内容,是研究神晏生平、法系传承和禅法思想的重要资料,然而此书却多不为世人所知。又如鼓山刊刻的永觉元贤著作,均为初刻,后来《嘉兴藏》、日本《卍续藏经》等虽然依据鼓山本重刊或覆刻,但是通过比较可知《卍续藏经》重排后,新增加了不少错误,有的每种甚至多达数十处,而鼓山原刻本刊刻精良,极少有误字,有的甚至无任何误字,由此可见鼓山刻本具有无可比拟的版本价值。其中,《鼓山志》为明清时期佛寺志中的上乘之作,由于元贤禅师在清初时具有明显的遗民倾向,此书未广流传,仅列于《四库存目》,国家图书馆及福建省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等所藏该书均有残缺,只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珍藏的版本首尾完整,为初修《四库全书》时两淮盐政的采进本,弥足珍贵。又如鼓山代表人物为霖道霈,今存著作20余种,160多卷,其中有9种135卷为民国之前传世大藏经所未收录,多数为鼓山所存孤本,未被海内外图书馆和寺院等收藏。从鼓山保存的这些文献来看,其多属明末清初刊刻的善本。鼓山刻本很多都是作者主持刊刻的,讹误甚少,极具版本价值。以为霖道霈著作为例,其著作在日本所编《卍续藏经》中收录10种,其中5种有鼓山刻本可资对勘,另有多种为鼓山独有的珍稀善本。如《云山法会录》虽然已收入《卍续藏经》,但今存鼓山刻本与《卍续藏经》本有很大差异,通过比较其内容可知《卍续藏经》本是一个残本。又如《续还山录》《开元语录》《灵石语录》等禅宗文献只有鼓山刻本,没有其他单行本流传。另外,《八十八佛忏》《净业常课》《续净土生无生论》《发愿文注》《净土旨诀》《阿弥陀经略解》等净土宗著作亦未收录于诸藏经中,但具有重要的版本和文献价值。然上述问题在此前的研究中均无人提及。因此,对明清鼓山文献的研究,将对推动明清佛教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本书的研究属于基础性工作,资料的收集极为不易。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多次前往福建实地调查,收集和复制了一批重要的原始资料,为本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然而中间也遇到了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如为霖道霈禅师的《华严疏论纂要》一百二十卷,在研究之前,笔者已经收集到民国时期刊印的《普慧藏》中所收的版本以及鼓山现存经版刷印的版本,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二者的差别很大。本来《普慧藏》本是根据鼓山刻本整理的,鼓山刻本为原刻本,但是鼓山本却有很多明显的错误。后经多方查证得知,1990年代该经版曾经因为残缺修复过,刻工因对佛学了解太浅,故多有改错,导致现存经版以及据此刷印的版本出现了很多错误。此外,鼓山涌泉禅寺以收藏古版经书及刊刻佛典著称,然而2005年10月,遭遇了龙王台风带来的特大山洪袭击,导致藏经殿被严重冲毁,有五千多册古籍被雨水浸泡,其中不乏珍稀善本和孤本,这使研究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由此也可以看出对这批明清以来的鼓山文献抢救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为了顺利开展研究工作,笔者克服诸多困难,对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等所藏善本进行了认真查找,其中后两个图书馆的查找工作得到了挚友冯国栋教授的帮助,进而多方联系日本一些图书馆和台湾相关图书馆和寺院等,尽量地收集和复制鼓山刻本以及佛教典籍复刻本。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对大藏经所未收的部分珍稀鼓山文献进行校勘标点,共计整理出200多万字(拟另外出版)。此外,参加“鼓山法藏”项目组的还有湛如法师、宗舜法师、王继如教授、马德教授、冯国栋教授、周书荣先生和陈建华先生等,有数百万字已整理完成的文稿尚待出版。在整理鼓山文献的过程中,笔者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过数年的研究,已经顺利完成了该项目预期的研究计划。本研究项目得到当时参与“鼓山法藏”的诸位先生的支持,其中得到宗舜法师的帮助尤多,他负责整理为霖道霈禅师的文献,这是鼓山文献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项目得到立项以后,《世界宗教研究》《佛学研究》等专业期刊陆续刊登了“永觉元贤及其鼓山志研究”等阶段性成果。
本书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在充分占有和利用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校勘学、目录学、版本学等文献学方法,深入揭示鼓山曹洞宗文献的价值,并结合笔者数年来禅宗史的研究积累,将文献与历史、思想相结合,对明清时期鼓山刊刻的佛教文献进行全面、整体的研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鼓山刊刻的珍稀文献以及其他传世文献,对鼓山涌泉禅寺的历史沿革进行贯通性研究。鼓山之所以为世人所推重,并不是因为其风景秀美,实则因寺院之兴建和高僧之辈出,故有“闽刹之冠”及“八闽首刹”之称誉。鼓山涌泉寺以收藏古版经书及刊刻佛典著称。藏经殿中藏有《南藏》《北藏》《龙藏》等历代大藏经二万余册。还有用巴利文记载的南传经典7种和历代高僧大德刺血书写的经书657册,堪称镇寺之宝。鼓山刻印佛经始于宋代,明清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佛经刻印和流通场所,以刊刻精美而为世人推重。鼓山刻经多为楷书方册,刊刻精良,讹误甚少。弘一大师来寺,见后大为赞叹,誉为“庋藏佛典古板之宝窟”。
第二,明清时期曹洞宗有寿昌系和云门系两派,以寿昌系影响最大;而寿昌系三个支派之中又以鼓山势力最大。鼓山在历史上,就高僧辈出。明末清初无异元来、永觉元贤等住持鼓山涌泉寺,大扬曹洞禅风。此后,为霖道霈承继其法,并经门人惟静道安、恒涛大心直至遍照兴隆等,形成曹洞宗之“鼓山系”。鼓山涌泉寺由此成为明清时期传播曹洞宗禅法的重镇。
第三,对明清鼓山刊刻文献的研究,这是本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明清时期鼓山刊刻的文献,以永觉元贤、为霖道霈为代表的曹洞宗鼓山法系,在明清佛教史上极具研究价值。但是,由于文献流传的限制,鼓山禅系大量的著作并未广泛传播,严重影响了明清佛教的研究。如其代表人物永觉元贤有8种著作未收入传世大藏经中,属珍稀善本。其中有3种史传著作已收入佛寺志丛书及《四库存目丛书》之中出版,然后者所收《鼓山志》为残缺本。另外5种为鼓山所刻孤本,弥足珍贵。为霖道霈的22种著作中,有8种为传世之大藏经未收录,其中多数为鼓山所存孤本,而且未被海内外图书馆和寺院等所收藏。此外,本书还对明清时期鼓山所刊刻的40余种文献进行了研究,并将鼓山原刻文献与《卍续藏经》等其他版本作比较,探讨其文献价值。此外,还对百余种鼓山刻本作了叙录,这些经籍虽然在《嘉兴藏》《卍续藏经》等文献中有收录,但是由于鼓山刻本不少为初刻本,所以更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和版本价值。
第四,根据元贤、黄任的两种《鼓山志》《鼓山涌泉寺经版目录》等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并结合鼓山现存经版的调查,本书系统收集和整理了明清时期鼓山所刻印的佛经目录。通过对民国时期佛教期刊的全面查询,对国家图书馆、上海和南京等图书馆、国内部分寺院以及日本驹泽大学等海内外所收藏的鼓山文献进行调查,进而探讨鼓山文献的流传与保存情况。
第五,本书最后一部分节选附录了三部字数相对较少而有代表性的鼓山文献,即神晏《玄要集》1卷、元贤《鼓山志》12卷(节选,卷5至卷11艺文志部分因乾隆时黄任的《鼓山志》多已沿用,故不录)及宗舜法师所标点整理的道霈《云山法会录》4卷,由此可以窥知明清时期鼓山刊刻的佛教经籍的版本及文献价值。
总之,鼓山涌泉寺从明清以来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未遭受严重破坏,因此保存了很多明末清初刊刻的曹洞宗文献及其他佛教文献,有的文献未被传世大藏经收录,本身即可归入善本之列,还有不少文献在国内外图书馆未被收藏,属于孤本。此外,鼓山刻本很多都是作者主持刊刻的,讹误甚少,极具版本价值。由于鼓山刻经极具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对此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必将推动明清佛教史的研究。然而,由于明清时期刊刻的鼓山文献散落各处,搜寻不易,有的重要文献至今未能寻觅到,而且目前鼓山所藏经版很多已缺坏不全,这为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以后还需继续进行鼓山刻本的寻访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研究。